唐朝“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之所以选择回纥为盟友去平叛,而拒绝了吐蕃的出兵援助提议,原因再简单不过,
回纥人只是趁火打劫的饿狼,而吐蕃人确实意图将整个大唐江山撕扯粉碎、鲸吞下肚的猛虎。
吐蕃帝国是青藏高原数千年历史上最强盛的政权,和唐朝争霸东亚大陆两百余年。
松赞干布
统一西藏之后,便为了争夺青海高原,与唐朝开战,在松州之战遭到唐军痛击,此后,他表面上与唐朝和亲,接受唐朝册封,实际上则卧薪尝胆,从唐朝引入先进科技、工艺及历法,富国强兵。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松赞干布死后,葛尔家族的论东赞,
论钦陵
父子成为吐蕃执政,开始和唐朝直接对抗。论钦陵率军攻灭附属唐朝的吐谷浑,并在大非川之战大败十万唐军,迫使唐朝退出青海高原。接着,为了夺取河西走廊、陇右、西域,控制丝绸之路,吐蕃军多次主动和唐军交战。
吐蕃国相:论钦陵
青海湖之战,论钦陵大败十八万唐军;素罗汗山之战,论钦陵又大败武周军十余万人,乘胜夺取凉州。西域的安西四镇,也曾一度被吐蕃夺取。幸亏论钦陵功高震主,被吐蕃赞普(即国王)器弩悉弄召回并杀死,执政70余年的葛尔家族也被灭族,吐蕃国势大伤,武周政权方得喘息。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国势鼎盛,一扫武周时期边疆战事不利、屡次被动挨打局面,派遣王忠嗣、哥舒翰等良将连续大败吐蕃,攻克战略要地石堡,又派遣高仙芝和封常清从西域出兵,攀越雪岭,攻灭大小勃律,夺取了青藏高原西北部。
然而,当唐朝好容易取得青海高原的地形优势,即将东西合围夹击,把东亚大陆最后一个不肯臣服自己的政权灭亡时,却同样祸起萧墙,爆发“安史之乱”。
安禄山本是深得唐玄宗宠信的范阳、卢龙、河东三镇节度使,他麾下三分之一的帝国精锐军队堕落为叛军,来势汹汹,在防御空虚的中原地区长驱直入,犹如破竹,长安洛阳两京失守。
在这个时候,明知是饮鸩止渴,唐朝也不得不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各镇精兵尽数调往中原平叛,先解了燃眉之急。吐蕃人这时提出要助唐朝平叛,自然是全无好心,请神容易送神难。
也没有任何神智正常的唐人,会信任这个和唐朝争锋了一百多年的劲敌。
相比之下,回纥人一直以来都是唐朝的忠实臣属和盟友,早在唐初攻灭东突厥汗国的战争,回纥人就选择了背弃语言习俗相通的突厥人,从此臣服于唐朝,多次应唐朝之命,出兵征讨他族。如征讨吐谷浑、高句丽时立下殊功的唐朝名将契苾何力,就是回纥”外九姓“契苾部族的首领。而平定安史之乱时,和郭子仪、李光弼两大中兴名将齐名的
仆固怀恩
,同样出自回纥”外九姓“的仆固部族。
后突厥汗国在漠北复国后,回纥人又一度追随唐朝,南迁至凉州。直到其首领承宗等人被唐朝地方官吏诬告,流配致死,其部众才愤而起兵,北归草原,臣属于后突厥汗国。数年后,后突厥汗国内乱时,回纥人又再次充当唐朝内应,起兵击杀后突厥白眉可汗,因此战后论功行赏,得到了漠北草原的原突厥故地,建立臣属唐朝的回纥汗国。
回纥可汗
回纥铁骑的战斗力同样极强,堪称当时天下强兵,在唐朝攻灭东突厥、后突厥的战斗中,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如
马鬣山之战
,五千回纥骑兵便能大破十万突厥铁骑,一举摧毁其漠北霸权。
所以,唐朝一口回绝不怀好意的吐蕃人,只邀请了四千回纥骑兵入境,协助平叛,亦完全不必担心对方会鸠占鹊巢。此举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然而,实际操作却出了大纰漏。
远在四川的太上皇李隆基,并不甘心就此让位,而是继续发布各种政令,如命令江南诸王起兵勤王等,七旬老翁遭逢大难,一扫此前暮气,精神抖擞,要和儿子争权。
而唐肃宗李亨急于尽快收复长安、洛阳两京,确立自己的统治合法性,因此不惜许以东都洛阳的子女财帛,任由回纥军抢掠为报酬,“
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这屈膝卖国之举,也因此留下千古骂名。
唐肃宗:李亨
当唐回联军攻克叛军占据的洛阳时,众多女子为躲避回纥军的“合法抢劫”,躲到白马寺的阁楼上,回纥兵竟纵火焚楼,令这千年古刹从此一蹶不振,其暴行也深深印刻在唐人心里。
等到唐军主力围攻幽州,即将灭亡穷途末路的史朝义时,回纥登里可汗又率十万劲骑进逼关中,胁迫唐朝。唐朝被迫让登里的岳父仆固怀恩前往劳军,以大义和利害说服登里退兵,此事也让仆固怀恩饱受猜忌。
等到数年苦战,好容易平息安史之乱后,劳苦功高的仆固怀恩终因被奸臣逼迫,联合吐蕃、回纥,举兵谋反。虽然郭子仪恩威并施,平定此乱,然而吐蕃却趁机夺取河西、陇右,将西域和中原隔绝,并最终侵吞之,更常年寇掠关中和巴蜀,还一度占领长安,势力达到其最鼎盛时期,也成了唐朝生死攸关的头号大敌,因此唐朝和回纥虽然彼此早有心结,仍然结盟以抗。
唐朝三次帝女也就是真公主出嫁外族和亲,全发生在此时,都嫁给了回纥可汗。即唐肃宗之女宁国公主嫁给了葛勒可汗,唐德宗之女咸安公主嫁给天亲可汗,唐宪宗之女定安公主嫁给崇德可汗。唐人作诗感叹:【卤簿迟迟出国门,汉家公主嫁乌孙。玉颜便向穹庐去,卫霍空承明主恩!】
大唐公主,和亲回纥
国势江河日下,再不似当年那般,以宗室女鱼目混珠,也能成为周边胡族首领的正妃,确是令人感慨的耻辱。回纥可汗名义接受唐朝皇帝册封,其实种种倨傲无礼之举,亦是家常便饭。
公元788年,回纥向唐朝上表请改“回纥”为“回鹘”,变成回鹘汗国。回鹘人原本信仰萨满教和佛教,后来又接受了西方传来的摩尼教,以之为国教,更要求唐朝在中原各地州府都建立摩尼寺,允许摩尼教法师在中原自由传教布道。唐朝倚仗回鹘人共抗吐蕃,是以不得不应允。而
两国长期进行的绢马贸易,即以唐绢购买回纥马,回鹘人也常以劣马充当良驹。
因此,当公元840年,回鹘汗国被其北方黠戛斯人击败,十万精锐军队战死,都城遭焚毁,部众星流云散后。唐朝果断回绝了回鹘乌介可汗请求南下内附中原,取阴山南麓的河套天德军为其部众栖省之所,休养生息的请求,只给他们要么返回漠北,和黠戛斯决一死战,要么打散归降,成为唐朝编户齐民两个选择。
乌介可汗不敢挑战新兴的强敌,仍视唐朝为软弱可欺,举三十万部众分路南侵,而大唐面对已经威风不再的回鹘人,正是新仇旧恨一并清算!
公元842年,晚唐名相李德裕调集北方的幽州、振武、河东各藩镇兵马,以及趁机叛离了回鹘的契丹、奚人等部族,组成联军迎战回鹘。
渔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