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神奇麻麻在哪里
瓜妈,中科院发育学博士,看得懂脑电波,唱得响儿歌,做得精辅食。有两个高知不高冷的闺蜜,时尚辣妈土根妈和职场女神元妈,三个人将一起呈现给麻麻们神奇的带娃旅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神奇麻麻在哪里

要娃专注力猛涨,一定不要放过这套无字翻翻书!

神奇麻麻在哪里  · 公众号  ·  · 2018-07-21 09:22

正文



我们都知道专注力好不好很重要,我之前采访杭州崇文小学校长的时候,她也极为强调这一点,她心目中 理想的儿童首要的就是专注力 。同样是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优秀的学生可以吸收80%,有的只能吸收一半,有的甚至连20、30%都不到,这就是差距。 蒙台梭利也说: 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注意力集中。


但讲真,在娃小的时候,专注力的“作用”并不太明显,看起来好像也就是玩具能多玩一会儿、绘本能多读几页、拼图多拼几张......好像也没什么大作用。


但等娃入园后 ,特别是上课、上台表演的时候,真是一眼就能看出区别。



我感触很深的是在 瓜瓜早教班的六一 汇演上。 都是一群 两岁多的小朋友,我们作为家长抱的期望值也都不高,上台不哭就很棒了。


果然,坐不到1分钟,台上哇哇大哭的、四处走动的、往观众台丢东西的...做什么的都有!最后只剩下包括瓜瓜在内的四、五位小朋友 能始终专注于表演 (不过因为瓜瓜的位置是第一排正中间,会更显眼)


底下的家长们都炸开了 ,交头接耳地询问四周: “那个中间小朋友是谁家的呀,教得可真好”。


坦白说啊,作为妈妈,听到别人夸自己的娃,内心不要太爽哦,谦逊如我嘴角都忍不住扬了又扬。特别是,这其中确实有我一点点点的“功劳”——


除了在日常中放手让瓜瓜自己自由地探索(在安全的前提下)之外, 我也会带他做一些专项训练!


这中间最让我惊喜的 今天这套从德国引进的《无字翻翻书》 它的神奇之处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 轻松又有效地 开发宝宝智力和训练能力的绝佳载体:只要读绘本就能做到 。平时再坐不住的娃,碰到这套书也都能玩1小时+。


开本:16开 适读年龄:0-6岁


相比各种益智游戏训练绘本,它太轻松了,读一 读图就能和这些益智游戏书一样,同等锻炼专注力、观察力、想象力 ,完全没难度,太适合小宝宝了。



它总共有《白天黑夜》、《热闹的农场》、《春夏秋冬》、《忙碌的工地》在内四册书。


  • 《热闹的农场》:讲的是农场里的家禽、农作物的成长演变


  • 《白天黑夜》:讲的是都市人们的昼夜生活状态


  • 《忙碌的工地》:让房子、道路、游乐园等的修建直观展示在我们面前


  • 《春夏秋冬》:讲的是大自然里四季的轮回

如果很喜欢,也懒得看具体讲解的爸妈,可以直接长按下方二维码进入购买(收到了大家之前的反馈,这次在前面就放上码)。

要看介绍的继续往后——


我对无字书本身是非常有好感的,小时候看过的武侠片,但凡是无字的都是绝世神功啊;再后来看过的无字书《狮子和老鼠》《小老鼠无字书》《雪人》,也都是让人顶礼膜拜的经典。敢出无字书的童书作家,也没几位,太考验插画师的表达能力和智慧了。


翻开这套书,特别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全景式的场景,画风超美的,看一眼 仿佛是身临其境了一般,一下子就把娃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而且, 排版特别棒 ,那么丰富的画面,看起来却丝毫不觉得乱,错落有致,真的很难得。


《白天黑夜》内页


《春夏秋冬》内页


而且, 信息量超大, 扫一眼,每一页都有 十几二十几种的人物、动物,上百种物件 ,准确地复制了 城市白天黑夜的场景,城建工地的场景,农场每一天的场景,以及春夏秋冬四季变换的场景,看上去特别有生机和活力。




关键是,你仔细看,会发现每一个人事物都 刻画得非常生动 细节超丰富,小到连毛发、 表情都非常清晰,栩栩如生。这些细节的刻画,对于 锻炼宝宝的认知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脑子里冒出了想法:这书拿来 做数学启蒙、颜色不要太合适 哦,让娃数一数画面里有几只仙鹤、有几个小孩,或者找找红色的小车在哪里......



翻开翻翻页,我意外发现,原来B面居然是同样丰富,而且 和A面的场景是可以对的上 ,这细节处理必须满分啊, 白天与黑夜、动作和结果、四季的转变、万物的生长这些抽象概念一下子就分明了 妥妥的逻辑思维锻炼啊


季节的变迁


事物的变化


除此,其他玩法也很多,比如,拿来给娃玩“ 大家来找茬 ”也很合适啊,找找看A面和B面有什么区别, 观察力 也可以培养起来了。


A面


B面


看完左边再看右边 ,我又一次被震惊了,本来看到这一页出现一辆警车,我还纳闷呢,再看右边有小偷砸了人家饰品店(咱们国内叫珠宝店),恍然大悟了,原来 伏笔埋在这里了



再往下翻,我又有新发现——每一页都有那位梦游的大叔,邮差小姐姐。 单看每张图、每一页都是独立的,全部连起来就是一个故事。 所以,宝贝们,发挥你们 想象力 的时候也到了。



画风超美的,德国手绘 ,瓜瓜好喜欢,有时候读着读着就把脸贴在书上嗯嘛嗯嘛亲了好几口,特别是在看《热闹的农场》那一本时,因为里面有很多水果和糕点,小吃货就忍不住了, 看见苹果也想吃,看见草莓也想吃,看见葡萄也想吃 ,说得我也饿了



读起来也很轻松,因为是无字书嘛,它的好处就是开放,人人都能看懂,但每个人看到的又很不同, 意味着你 怎么读都可以。这种感觉真是陌生而又奇妙。


第一次阅读,可以单个随意翻,让宝宝观察两者的变化


慢慢增加难度,两个翻页一起局部翻


最后四个翻页全景翻,超震撼


我给瓜瓜这么读

而且, 每本书都有配导读手册的,这个是咱们引进版独有的,它会告诉我们要怎么给宝宝读这套书包括故事脚本都写好了 它的内容也得到了原出版社和原作者的高度肯定,觉得它精准解读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外国人说话很实在的)



我第一天给瓜瓜读的时候,就告诉他“妈妈今天要给你读一套超神奇的书哦,它没有字,但是呢,它 会变魔术哦,而且画里藏着很多小秘密 "。


然后,我也没有编什么故事,就是两个人 像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到处看。


也就这套书的图片信息量真的是巨大,而且设计很巧妙,每一处都有“故事”,都有“惊喜”或“反转”,所以,我们就是 当“景点”逛、当动画片看,也看得津津有味,全程无尿点的


“哈哈!小猪变大猪了”


“哈哈!这里有一只绿色的猴子”


“妈妈,他们还用樱桃当耳环”


“妈妈,那个梦游人走在灯泡上”


在读这套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分享自己对书的理解、发现, 但更鼓励宝宝自己探索、思考 。比如在读这一页的时候, 瓜瓜没有见过烟囱 ,不知道这个人在干嘛,就来问我,我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假装自己也不懂, 引导他去观察这个管道是通向哪里的 ,然后带他去我们的 厨房观察 ,很快他就猜到这个是“ 排气 ”用的。


我又问他“ 你记得之前读卡蜜儿的时候,圣诞老人是从哪里下来的吗? ”他马上就把这两个关联起来了,脱口而出“ 烟囱 ”。



因为在读无字书时,相比咱们的孩子——天生的读图高手,我们大人真不占什么优势, 很多时候,他们看到的信息比我们更丰富、更全面、更细节 ,所以,和宝宝共同阅读无字书的诀窍就是: 向宝宝学习,跟随宝宝的速度,把问题交给宝宝,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也交给宝宝


我们原本一个晚上读三本的,但读这套书就只能一晚上读一本,因为 每一张图每一个人事物他都要仔仔细细地看 (再感慨一次:细小事物敏感期的宝宝对这书真是爱不释手) ,每本都要读1个小时+。专注力就是这样提高的


但瓜瓜还觉得不过瘾,每次读完都要和我说“ 妈妈,我还剩下一点点没看完 ”,这里翻翻,那里翻翻,舍不得放下。儿砸,这样忽悠妈妈真的好吗。


平时都是坐着读,读这套书,整个脸都是近乎贴在书上的 (好在也就只有读这套书会这样,不至于会影响到坐姿、视力) 因为要仔细读图



有天吃晚饭的时候,他说自己好困要睡,不要吃饭了,我就和他讲条件:如果把饭吃完,晚上可以多读一本书,而且所有书都可以自己选,瓜瓜就是要“ 那本没有字的书 ”,而此前我们已经连续读了两个晚上了。


有时候想偷懒,我就和瓜瓜说,“ 平时都是妈妈给你讲,这无字书是你要给妈妈读的,你去找好东西和妈妈分享 ”。


小朋友其实很喜欢这种“我可以帮到妈妈”的感觉,找得可积极了,用手指着一张一张地看,没一会儿就激动地大喊“ 哇!妈妈你猜我找到什么了 ”,然后热情地翻给我看 :脚上沾了蓝色油漆的猫、叼了一块起司的猫、吃花朵的小兔子.... .再小的细节, 他都能给你扒出来!


我要做的就是配合他 哇塞,你观察力好好,这也能发现 ”, 亲子阅读能做这么轻松,也是无敌了!


你能看得出来左下角的小狗在嗅什么吗?


其他书我不会强求大家一定要带娃读几遍,但这套书,我的建议 最少最少要读三次 ,不然就浪费了!


我自己也觉得很庆幸给他看了这套书。我第一次读的时候,是有配着导读手册一起读的,所以第二天读的时候,瓜瓜一定要让我把手册放边上来读,用他的话说是“ 没有字,书会觉得孤单 ”,虽然表述不是很到位,但我知道他的意思,他觉得书一定是要有字的。


还好,能在他还没有形成定势思维的时候, 给他引入无字书这个概念, 让他知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如果娃还不能体会阅读的乐趣、不爱看书,更应该让他尝试这套书,正如绘本大师艾伦贝克尔所说: “我 小时候也不擅长阅读,曾经觉得词语同它们内部意义的联系很抽象,但我会一直盯着图画书看上好几个小时。现在我已经可以欣赏语言的魅力了,因为当阅读成为一种自然的状态,一切都不再困难”。


接下来,我来详细说说为什么选择这套无字翻翻书:


没有字的分散,宝宝更能专注读图这件事


无字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开放, 有字的书,有自己的剧本,但无字书没有,它是以你为中心的, 不需要考虑这套书在告诉你什么, 你看到什么,它就是什么 。这会驱使宝宝自己去观察这张图上有什么。


像瓜瓜第一次看到这个打电话的小姑娘就一直在琢磨“ 她在给谁打电话 ”,满世界 找“答案” ,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



我和他解释这是一本神奇的书, 你就是作者,你想说什么故事就说什么故事 ,因为我每次读书都会告诉他作者是谁,在他的印象里作者就是偶像一样的存在,听到我说这次他可以自己当作者,乐疯了,不假思索就开始编故事了:


圣诞节到了

可是圣诞老公公也没有给大家送礼物

如果这时候,你出门就会被冻成冰人.....


不管编得好不好, 编的过程,对宝宝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就是很好的锻炼。



特别要说明的是, 这四册书中有三本都是无字的, 只有其中的《春夏秋冬》是有配文字的 ,之所以冒着违背“无字书”的原则保留它的文字,是因为它 原版的文字太美了,充满了诗意 ,简单清新,易懂易读,配上文字, 整个画面好像都活了起来 让人感受到春的气息、夏的繁盛、秋的喜悦、冬的晶莹。


本着“精益求精”的理念,出版社还请到了 北京语言大学德语教师经轶老师 来给这个单本做译文,他给许多德语图书做过译本的,比如《交往圣经》、《大轰炸》、“小骑士卡尔”系列绘本等等。


秋天染红了树叶

催熟了果实

田野里五颜六色的

动物们都在努力地储存粮食哪!


巧妙的翻页设计,让书本信息量翻倍


和其他无字书相比,这套书的功能会更强大,看起来是四本无字翻翻书,其实是八本无字书,因为 翻翻页设计让 每一本书都可以分成两本书来读 ,比如白天黑夜,白天一个故事,黑夜又是一个故事。


而将白天和黑夜的故事联系起来,又会让想象的空间更立体,非常锻炼宝宝的思维力和逻辑能力。


白天


夜晚


德国手绘风,阅起来如同进入童话世界


《白天黑夜》、《热闹的农场》、《忙碌的工地》作者卡佳·曼森是德国有名的童书设计师,他设计的童书形式新颖,极具视觉冲击力;他笔下的形象,稚趣可爱,充满童真。



画面丰富且充满趣味性, 宝宝阅读起来如同进入一个童话的世界 ,会被故事中的细节深深吸引,并且百看不厌,每次翻看都会有新的惊喜。



《春夏秋冬》的作者玛丽斯·沙尔夫·克丽曼叶,德国著名童书作家、插画家,为儿童创作绘本超过10年。作品大多以自然、环保、科普为主题,画风 细腻唯美


作品中蕴含的德国艺术气质可以触发宝宝 与生俱来的艺术灵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