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保契
专业、价值、有效的传播矩阵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保契

看点丨尹兆君接任中国太平董事长,王思东到龄退休;邓斌加盟加拿大永明金融

保契  · 公众号  ·  · 2024-12-19 0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央行约谈保险资管、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

12月18日,央行约谈了包括部分银行、券商、保险资管、理财子公司、基金、信托等本轮债市行情中交易激进的金融机构,并提出相关要求:要密切关注自身利率风险等风险状况,提高投研能力,加强债券投资稳健性;依法合规开展投资交易。央行近期已经严厉查处了一批涉嫌出借账户、扰乱市场价格、利益输送、内控缺失等违规行为的机构,同时正在全面摸排违规行为线索,后续将保持常态化的执法检查,对债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新京报)

金融监管总局与美国联邦保险办公室签署保险业交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

12月15-16日,中美金融工作组举行第七次会议。作为本次会议的成果,金融监管总局与美国联邦保险办公室签署了修订后的关于加强双方保险业交流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人身险公司将实施新版监管数据标准化规范,明确数据管理责任主体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向各金融监管局、各人身保险公司、中国银保信下发《关于印发保险业监管数据标准化规范(人身保险公司2024版)的通知》。其中提到,各人身险公司应高度重视数据报送工作,建立工作机制,明确归口管理部门,指定专人负责,对照2024版规范要求制定系统升级、接口改造方案,加强标准化监管数据报送系统建设及运营,强化实施进度管理,确保按时完成数据报送。同时,严格落实数据管理主体责任,完善内部数据管理体系,明确数据质量管理责任,设置数据报送电子台账,在每次报送前要检核数据质量,对报送数据的一致性、真实性、及时性负责。(蓝鲸)

国资委:将市值管理纳入央企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

12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及,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正向激励。《意见》要求中央企业将市值管理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管理行为,健全市值管理工作制度机制,提升市值管理工作成效。国务院国资委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强化正向激励。(证券时报)

七部门:鼓励保险机构提供多样化、创新型的内贸险产品

12月16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发挥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作用助力提高内外贸一体化水平的意见》。其中提到,丰富内贸险产品和制度供给。鼓励保险机构提供多样化、创新型的内贸险产品。督促保险机构建立健全灵活的承保机制,简化投保操作,提高承保及理赔效率,提升被保险人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的承保力度,支持保险机构探索建立内贸险共保机制。鼓励再保险公司积极与开展内贸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对接,加强对内贸险的再保险支持。(金融一线)

上海黄浦区:支持保险资金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

12月1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今日发布关于《黄浦区关于优化和加强投资促进工作 推动金融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其中提到,支持保险资金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更好发挥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功能,鼓励保险机构开发专属产品和服务,为科技型企业尤其是“种子”企业提供有效风险保障。支持保险资金通过直接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基金间接投资、债权投资计划等多元化方式积极开展价值投资、长期投资,对初创期科技企业和成长期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服务。(金融一线)

广东:前三季度推出33款大湾区专属重疾险产品,提供风险保障575.21亿元

12月15日,据金融监管总局广东监管局介绍,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广东辖内16家保险公司推出33款大湾区专属重疾险产品,累计承保13.78万人次,提供风险保障575.21亿元。(新华社)

深圳: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企业给予科技保险资助

12月18日,深圳市工信局印发《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拓宽多元化投融资服务。设立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汇聚多元资本构建人工智能百亿基金投资生态,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探索投补联动、投贷联动等支持机制,打造陪同企业成长的耐心资本。对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担保费资助、科技保险资助、知识产权融资贴息等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财联社)

阳光保险前11月保费收入1209.18亿元,同比增长11.08%

12月18日,阳光保险发布公告称,2024年前11月,阳光保险保费收入1209.18亿元,同比增长11.08%。其中,阳光人寿保费收入770.89亿元,同比增长12.6%;阳光财险保费收入438.29亿元,同比增长8.51%。(财经网)

尹兆君接任中国太平董事长,王思东到龄退休

12月18日,中国太平发布公告表示,王思东因年龄原因,辞任中国太平董事长、执行董事、提名薪酬委员会成员及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主席。董事会宣布,尹兆君获委任为中国太平董事长、提名薪酬委员会成员及调任战略与投资委员会主席,并不再担任副董事长及总经理。


至此,中国信保、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平4家副部级央企保险公司“一把手”均出现人事调整。其中,王浩任中国信保党委书记,蔡希良任国寿集团党委书记,丁向群任中国人保党委书记。(北京商报)

张希凡获批担任中韩人寿总经理

12月17日,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发布行政许可信息,张希凡获批担任中韩人寿总经理。公开资料显示,张希凡,1970年生,2022年任中韩人寿临时负责人。曾就职于友邦保险、中英人寿、安联人寿、大都会人寿、中宏人寿等多家外资、中外合资险企。(界面新闻)

贺宁毅辞任大家养老总经理,郑常勇任临时负责人

12月16日,大家养老发布公告称,贺宁毅辞任公司总经理,郑常勇出任临时负责人。公开资料显示,贺宁毅,1973年生,先后任职于央行、银保监会、平安养老险等机构。郑常勇,现任大家保险临时财务负责人、战略总监,曾任太平保险总助、太平养老董事长等职。(大家保险官网)

总经理空缺超三年,史翔出任融盛财险临时负责人

12月17日,融盛财险发布公告称,史翔出任公司经营管理层临时负责人,公司副总裁万志华不再主持工作。公开资料显示,史翔,1981年生,曾任华海财险总精算师、总助、副总经理(主持工作),中路财险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等职。万志华,1978年生,现任融盛财险副总裁、财务负责人。


融盛财险于2018年7月成立,注册地为辽宁省沈阳市。公司定位为“互联网+”时代信息化、专业化、特色化的财产保险公司。成立至今,几乎有一半的时间处于总经理空缺状态。(北京商报)

中国平安原首席投资官邓斌将出任加拿大永明亚洲资产管理总裁

12月13日,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宣布,自2025年1月1日起,中国平安原首席投资官邓斌将出任加拿大永明亚洲资产管理总裁,负责领导资产管理业务。公开资料显示,邓斌,1969年生,曾任中国平安首席投资官、中国太保首席投资官、友邦保险投资分析暨衍生品总监、美国国际集团(AIG)市场风险管理亚太区(除日韩)主管等职。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今年继中国平安原联席CEO陈心颖出任加拿大永明人寿总裁一职后,又一位入职加拿大永明金融的平安高管。(21世纪经济报道)

年内已有28家险企股权发生变更

12月16日,根据公开信息梳理发现,不包括按比例增资扩股导致的股权变动,年内已有28家险企股权发生变更,同时,15家险企股权仍在寻找新的买家,后续股权可能会发生变化。业内人士认为,险企股权变动有多方面原因。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公司经营平稳,秉承长期主义,谋求更好发展。(证券日报)

险资扎堆调研,看好通信、制造业、计算机等赛道

临近年关,险资开始扎堆调研上市公司。11月以来,95家险资机构密集调研A股上市公司,合计调研次数达612次。从参与调研的机构来看,11月至今,平安养老、国寿养老、长江养老、太平养老的调研次数都超过了20次。从险资调研行业来看,险资重点关注的对象包括通信、制造业、计算机、软件、环保等多个板块。业内人士分析,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新能源和AI产业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险资机构通过调研和筛选,认为这些产业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市场空间。(北京商报)

中邮保险、太平人寿等出资150亿元增资华能新能源公司

12月17日,中邮保险、太平人寿、国新发展、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南网能创5家股东共同出资150亿元,向华能新能源公司增资。据介绍,这是中国华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权益融资,也是今年资本市场上新能源行业最大的一单私募股权融资。(中国电力报)

唯一中资股东拟出清离场,史带财险将变外资全资公司

12月16日,史带财险发布公告称,史带补偿及责任保险公司已通过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以每股2.5元/的价格收购公司原股东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120万股,占总股本的0.78%的股权。目前,股权转受让各方已签署交易协议。上海锦江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史带财险目前唯一中资股东,未来,如果股权转让获批,史带财险将变外资全资公司。(北京商报)

友邦保险以4.552亿港元回购830万股股票

12月17日,友邦保险发布公告称,以4.55亿港元回购827万股股票。已回购股份合计为4288万股,占回购授权决议通过时已发行股份的3.8168%。(财中社)

摩根大通增持友邦保险4.59亿港元,持股比例升至8.05%

香港联交所权益披露资料显示,12月10日,摩根大通增持友邦保险770.1万股,平均每股作价59.66港元,涉及资金4.59亿港元。增持后最新持股数目8.73亿股,持股比例由7.92%升至8.05%。(智通财经)

长城人寿增持绿色动力环保281.26万港元,持股比例升至29.01%

香港联交所权益披露资料显示,12月12日,长城人寿增持绿色动力环保80万股,每股作价3.52港元,涉及资金281.26万港元。增持后最新持股数目1.17亿股,持股比例由28.81%升至29.01%。(格隆汇)

个人养老金产品增至962款,保险产品占比19.23%

近日,人社部等五部门正式发布《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相较于试点版个人养老金更为优化的是,此次推行的“全国性”个人养老金将国债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并将特定养老储蓄、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推动更多养老理财产品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范围。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共包括962款产品。其中有185款保险产品,数量占比为19.23%。(长江商报)

光大银行拟为太保寿险核定3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

12月17日,光大银行发布公告,拟为太保寿险核定人民币3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期限1年。(金融一线)

国寿养老管理资产规模已超2万亿

据统计,截至2024年11月,国寿养老管理资产规模已超2万亿。第一支柱方面,国寿养老为超过600亿元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提供投资管理服务。第二支柱方面,国寿养老企业年金管理规模超1.2万亿元,法人受托市场份额约30%,担任29个职业年金统筹区的主受托人。第三支柱方面,国寿养老陆续发行10款商业养老金产品。(中国人寿官微)

泰康人寿保险金信托总件数破万件,保单规模突破370亿元

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15日,泰康人寿的保险金信托业务累计成单件数突破10000件,保单规模突破370亿元。今年年内,泰康人寿保险金信托成单件数突破4000件,保单规模接近140亿元。(泰康人寿官微)

职场人收入越高风险意识越强,不仅爱体检还爱买保险

12月18日,职场社交平台脉脉联合蚂蚁保共同发布的《2024职场人健康保障报告》,通过对2009位受访职场人在家庭、健康和保障上的调研发现,超过80%的职场人保持着每年体检的好习惯,收入越高体检频次也越高,为自己和家人购买的保险数量也越多。


数据显示,在高频体检的职场人中,年收入50万-100万元的受访职场人占比高达47%,他们为自己和家人持有三份以上保险的占比高达53.8%。而在年收入100万-200万元的受访职场人中,高达68.6%持有三份以上保险。(第一财经)

“北京普惠健康保”参保人数超300万

12月16日,“北京普惠健康保”项目组透露,2025年度“北京普惠健康保”参保人数已突破300万,目前距离参保截止已不足两周,参保通道将于12月31日24时正式关闭。


据统计,“北京普惠健康保”平均投保年龄48.5岁,整体实现了广覆盖,35岁-64岁是投保主力军,占比达55.07%。从性别看,男性占比47.84%,女性占比52.16%,男女保障意识普遍都比较高。从支付方式看,近38%的参保人选择用医保个账余额支付。(金融一线)

东吴证券:看好保险业在银发经济时代竞争优势

12月16日,东吴证券发布研报表示,看好保险业在银发经济时代竞争优势。在老龄化加深、养老相关政策频出的背景下,银发经济市场空间巨大,而保险公司在养老保险产品供给、养老社区等服务配套等方面已经具有较成熟经验和生态布局优势,同时可以发挥耐心资本优势支持银发产业发展。(新浪财经)

华泰证券:医保“控费”推动商保发展,中端医疗险可能受到消费者青睐

12月17日,华泰证券发布研报称,以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为目标的DRG/DIP支付改革稳步推进,改变了医疗机构的行为模式。医院控费意愿上升,在有限预算下以医保目录内的药械完成住院诊疗流程成为最优解。对于有支付力的消费者,通过购买“独立型”商业医疗保险(商保)以获得医保目录外的药械可能成为强需求,或给中端医疗险带来发展机遇,新增保费有望达到百亿乃至千亿级别。(每日经济新闻)

国泰君安:保险储蓄需求持续改善 看好2025年开门红NBV延续增长

12月16日,国泰君安发布研报称,1-11月上市险企寿险累计保费延续增长,部分保险公司业务重心转向2025年开门红筹备,单月保费增长放缓,预计上市险企2024年业务目标已基本达成,单月保费阶段回落不改全年新业务价值较快增长预期。国泰君安主要观点如下:11月业务节奏差异导致寿险保费表现分化,预计全年业绩目标达成较好。新车销售景气推动车险回暖,非车需求延续旺盛。保险储蓄需求持续叠加价值率改善,看好25年开门红平稳增长。(智通财经)

德勤:全球保险公司股本回报率明年有望进一步提高至10.7%

12月16日,德勤发布《2025年全球保险业展望》报告。其中提到,一般保险业务领域在今年第一季度起已有显著复苏,全球保险公司的股本回报率预期在今年回升至约10%,并有望在明年进一步提高至10.7%。(智通财经)

中再寿险:长护险是保险公司养老产品体系中风险保障类的核心产品

12月14日,中再寿险发布《全球视野下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研究报告》。其中提到,大养老时代下,长护险是保险公司养老产品体系中风险保障类的核心产品,保险公司可以借助长护险提升储蓄型产品尤其是养老年金的产品吸引力,凸显其不同于其他金融产品的独特价值,实现寿险产品向“人身保障+保证利益+浮动收益”进化。(上海证券报)

慕尼黑再保险:预计2025年盈利60亿欧元

近日,慕尼黑再保险宣布在2025年实现640亿欧元的保险收入和60亿欧元的净利润,投资回报率提升至3%以上。该公司还预计其再保险业务收入将扩大到420亿欧元,净利润达到51亿欧元;预计ERGO业务收入将达到220亿欧元,净利润达到9亿欧元。预计财产和意外再保险的综合成本率为79%,全球专业保险(GSI)综合成本率为90%,预计ERGO Germany和ERGO International的综合成本率分别为89%和90%。(Insurance Asia)

瑞士再保险:预计2025年盈利44亿美元

近日,瑞士再保险宣布目标在2025年实现44亿美元的净利润,未来三年内每股股息每年增长7%以上,多年期IFRS ROE目标超过14%。该公司还预计其人寿与健康再保险净利润达16亿美元,预计财险和意外再保险的综合成本率在85%以下,预计到2027年运营费用将减少约3亿美元。(Insurancebusiness)

安联宣布撤回收购新加坡英康保险多数股权的提议

继新加坡政府于10月14日在议会会议上宣布并随后对《保险法》进行修改后,12月17日,安联宣布撤回其收购新加坡英康保险(Income Insurance)多数股权的提议,并称监管环境是其做出这一决定的关键因素。今年7月,安联集团计划收购英康保险至少51%的股份,交易金额约为17亿美元。10月,新加坡政府以安联收购英康保险不符合公众利益为由出面阻止该场收购进行。(Insurancebusiness)


< END >




BaoQi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微信交流


JZF012188


版权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文本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顶尖文案TOPYS  ·  春天来了,你醒醒
8 年前
养花大全  ·  必看 | 春天不种百合?后悔去吧!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