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中国国企投资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私营部门,逆转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走势。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依赖国企加大投资的做法进一步推高了国企的债务,对经济造成压力。而随着传统产业纷纷把目光投向海外,超大型国企更有可能对全球经济带来影响。国企改革应当明确重点:收缩规模并开放市场,引进竞争。
在中国,搞好国企改革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上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开始时,国有部门主宰着全国经济,其产出占总量的近五分之四。这之后中国经济大幅增长,一大因素便是国企力量相对减弱,
今天,其产出还不到总量的五分之一。
与此同时,私营部门则是一片欣欣向荣。但在过去几年里,按多种衡量方式,国有部门都已停止了萎缩。
自2015年以来,国企投资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私营部门,逆转了已持续数十年的走势
目前中国仍有超过15万家国企在运营,其中三分之二为地方政府所有,其余受中央政府管控。私企远比国企高效,但巨额资源却为国企所占用。它们拿走了约一半的银行贷款,还是中国企业债务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自2015年以来,国企投资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私营部门,逆转了已持续数十年的走势(见图表)。这不是好的趋势。
随着经济增长放缓,政府依赖国企增加投资,但这又进一步推高国企的债务,对经济造成压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如果推进宏大的国企改革,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可增长近10%,即大约一万亿美元。
中国庞大国企正在引发全球关注。
按国际标准衡量,这些企业的规模已经很庞大。中国最大的200家国企占综合性油气公司全球总收入的18%,占汽车制造业的6%,建筑业的5%。目前正在进行的一连串大型并购进一步把力量集中到少数企业手中,使其拥有足够分量闯入新市场。对外国公司来说,这颇有不公平竞争之感,甚至会让其他国家更倾向于阻挠中国国企在海外的投资。
互动有礼
欢迎在下方“写留言”参与评论
每周留言获赞最多的三位读者
将获得礼品
读双语版
《经济学人·
商论
》
发现不同领域的独到见解
现在订阅全年更可获赠Moleskine笔记本!
点击“阅读原文”,浏览《故态复萌》,一键切换双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