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新美国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史蒂文•希尔曾在其著作《经济奇点:共享经济、创造性破坏与未来社会》一书中指出,“共享经济”模式只是在表面上给了大众这些实惠,实质上却是让大笔资金以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流入共享经济企业自己的腰包;所谓的“共享”实际上是“独享”。
而且这种独享比之前资本积累的任何阶段都来得更加赤裸、更加直接、更加迅速!简言之,就是一种廉价的资本主义新形式。
跟其他同类书相比,本书的独特性在于作者主张从 “世界-生态”理论的视角下去理解资本主义。
比如,联想到起初共享单车的风行,与其标榜的“环保、便利”息息相关:由于机动车排放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它曾被认为是步行之外的最佳绿色出行模式,很多人希望共享单车这一新型经济模式的普及,能够对空气质量改善做出更大贡献。
然而,随着这一模式的快速扩张与普及,也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单车数量泛滥,回收难!更加令人不安的是,2016年近20个品牌共投放约200万辆共享单车,2017年预计投放总量将接近2000万辆,这些车报废之后,会产生近30万吨废金属,相当于5艘航空母舰结构钢的重量。如果它们被丢弃在各个角落,将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此外,共享经济的扩张也不断暴露出其在用人方面的漏洞:工资难发拖欠、老板恶意“跑路”,用人合同多为临时性质,社保等法定福利待遇不健全,对员工的保障不够等等。
一方面是利益,一方面是环保。原本意在兼顾两者的共享单车,也不得不在发展全盛期后面临这一问题。虽以方便出行、价格低廉、创新型经济等面貌问世,但在尚未探索到盈利模式前,就已经给社会管理造成困扰,甚至有破坏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那么,任何一种经济模式或产业,除了考虑盈利和收益,该怎样评估环境危害,防止环境污染?
对此,有这样一种这样理论,即主张用生命网络(web of life)的方式思考人类历史,研究权力、生产和再生产是如何通过生命网络实现的。
资本主义是集权力、资本和自然界于一体的各种关系的集合,资本主义在追求无穷无尽积累的驱动下,通过不断开辟新边疆而实现全球扩张。
新边疆是资本与自然界的交汇区,正是在一个一个新边疆,资本主义国家运用暴力、文化、知识确保廉价战略得以贯彻,才获得巨大的市场。
这本书中,作者运用前沿的生态学研究、西方列强殖民史、原住民斗争史和其他被压迫人群的反抗史,阐明资本主义正是通过廉价战略——使自然、货币、劳动、关怀、食物、能源和生命保持廉价——才造成了当今世界的现状及资本主义即将灭亡的趋势。
作者主张从 “世界-生态”理论的视角下去理解资本主义。阅读此书,相信对你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起源,思考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效益和如何促进环境保护工作,会有一定的帮助和启示。
特别是在当前,中国市场上对共享经济已然从盲目崇拜开始进入反思阶段。如何在保证经济增长的速度、质量、效益的同时,促进环境保护与劳动者权益的保障工作?
对此,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试着借助别国或前人在发展中总结出来的智慧,重新思考,把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