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观众被《流浪地球》感动了。
然而,这感动的原因并不是来自电影剧作本身的感染力,而是一种荣誉感,是那种中国式集体主义所常年灌输的东西。
这就像各大爆款公众号写文章的原则一样:团结到中国教化语境内一切可以团结的观众和读者,投其所好。
这不是一种“硬”,而是一种“软”——没错,投其所好就是软。
这是中国电影的地形学,也是中国影评的地形学。无论电影制作还是电影批评,都不再像20年前、甚至10年前那样了。
所以,大V公号的文章借着各种民族主义、社会焦虑话题轻松突破10W+,其实不过是刘慈欣所表述的“降维生存”。
事到如今,《流浪地球》已经被捆绑上了“中国科幻拓荒之作”、“中国科幻元年”、“流浪地球一小步,中国科幻一大步”等等褒奖。
各大公号争相赞美,他们似乎从来没有如此统一口径过。
《流浪地球》的赞美声给我一个错觉,似乎它就是铁人王进喜,值得所有中国导演学习,值得所有中国观众赞美。
相信大家都能看到,在《流浪地球》上映之后,影片本身的质量与否已经不太重要了,按照我一个朋友的说法,
如今关于它的舆论,已经演化成“政治正确、水军横行、自来水灭差评、道德绑架、战狼精神。”
换句话说,导演郭帆虽然讨好,但没有煽动。可是,事态演化的另一半,来自环境、教育问题和国民性。
因此,无脑支持国产,容不下相反意见、甚至建团攻击来支持一部影片的方式,才是我万万想不到的——在齐声赞美《流浪地球》的同时,网络上出现了大量以检索恶评并加以批斗为职责的红卫兵。
上至权威媒体,下到私人公号,媒体和宣发的日趋同化,让中国电影批评仿佛只允许有一种声音。
只有“正确”,没有理性,这就像我们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根本上是按照“虽远必诛”的逻辑进行普及的,只是为了激发“战狼情绪”和民族主义狂热。
在这种自来水洗脑术面前,任何高明的传销组织都要匍匐称臣。
当一部影片能顶着红头文件,作为001号影片在春节横冲直撞的时候;当媒体和观众异口同声,让一部影片不允许出现批评的时候,我们所面对的危险,不比木星撞地球差到哪去。
所以,我不反感《流浪地球》影片本身,但如果惹出这么多糟心的东西,我宁可不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