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同的公司里,有各种各样的经营目的和使命。但是,既然要经营企业,在企业的目的和使命中,经营者一定要“把员工的幸福放在第一位”。——稻盛和夫#盛和塾
必须将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方面的幸福
这一大义名分作为经营企业的目的
我是7兄妹中的次子。除我之外的6人都和父母一起住在家乡鹿儿岛。
家里的生活十分贫困,身为次子,我本应该照顾父母弟妹,就连这点都没做到,又为什么必须在经济上保证刚刚录用的员工的将来呢?
我烦恼不已。
我甚至想:“招聘新人,从招聘那天起,难道就要背上照顾他们一生的宿命吗?办公司错了,我干了一件蠢事!”然而,公司是自己负责创办的,我已经没有退路。
我决心已定,于是对他们这么说:“虽然无法保证涨薪,但我一定会为你们着想。你们就不能相信我吗?既然你们有现在就辞职的勇气,就不能有相信我的勇气吗?如果不能相信我,那连被骗的勇气都没有吗?和我一起工作一段时间,确认一下我是不是骗子。到那时,如果你们认为上当受骗了,把我杀了也行。”
话说到这个地步,他们明白了,我是真的豁出命来干工作的,我是真心实意地和他们说话的。
于是他们撤回了自己的要求,此后再也没说一句怨言,而且站在其他员工的前头,为京瓷的发展竭尽全力。
从这一经历中,我获得了宝贵的教训。
所谓经营,无论喜欢与否,经营者都要拿出浑身解数,为了员工的幸福竭尽全力。
企业必须具备脱离经营者私心的大义名分。
在此之前,我经营的目的是让自己的技术问世。但是,靠这个目的经营绝不会顺利,我明白了这一点。
我深深地感觉到,必须将“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方面的幸福”这一大义名分,作为经营企业的目的。
不过,如果仅仅考虑自己企业的员工,就等于只考虑自己企业利益,这样就不能尽到企业作为社会一员的职责。
在考虑员工幸福的同时,也应该把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定为企业的目的。
于是,我就把京瓷的经营理念确定为:“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方面的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在这一经营理念的指引下,从小微企业起步的京瓷,虽然后来遭遇了数不尽的困难,但是,由于始终贯彻相互信赖、相互提升的精神,加上每位员工都持续地加倍努力,结果企业不断发展,成了人们口中的优秀企业。
*摘自《哲学之刀》曹岫云 张凯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一般人都以为经营者为了增加自身财富,以微薄的报酬驱使奴役员工,但这并不是事实。
经营者不是盘剥员工让自己发财,而是率先垂范,不辞辛苦,挥洒汗水,全力经营,以守护员工及其家属。
正如我强调的,诸位经营者日日所从事的,正是“帮助他人”这一高尚的利他行为。
也就是说,我在这里对大家所谈及的经营者定义,与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认定的截然相反。
因此,许多塾生对我说:“过去我曾感到自卑,但现在充满了勇气,原来父亲和祖父也一直在做好事。”听到许多人这么说,我心里也感到非常高兴。
商人、经营者普遍给人以“压榨员工血汗,使身为股东的自己及家人变得富裕”的印象。
但作为一个企业,
京瓷的目的正像前面所说的一样,并不是让包括经营者一家在内的股东利益最大化,而是追求企业中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
现在,京瓷已发展为销售额超过万亿日元的企业,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国际化企业。
然而,京瓷的经营理念中,却没有一个“股东价值优先”的字眼。
相对而言,京瓷并不太关注股东价值。有的塾生在上市之前的理念是重视员工、合作伙伴和顾客,上市后才在其中加入“股东”。
在京瓷上市后,虽然我也开始关注股东,但我认为,只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变得越来越优秀,股票价格自然会水涨船高。
而要想企业变得更好,就必须让企业的员工幸福,充满干劲和活力,勤奋工作,否则企业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
因此,企业主只顾自己谋取利益,压榨员工,让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这绝对不是经营。
反之,让员工欢喜,促使他们用心工作,这才是真正的经营。
*摘自
《企业家精神》叶瑜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在经营十二条的第一条中,我强调“要确立具备大义名分的、崇高的企业目的和意义”。
同时,在京瓷、KDDI和日航,我都提出,要把“追求全体从业人员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作为使命。
也就是说,
最终的聚焦点只有一个,即只要员工幸福就好。
可能有人认为,这样一来就称不上崇高、光明正大、具备大义名分了。
但是,
爱他人、爱员工,祈望大家幸福,这是比任何大义名分都要崇高的大义名分,是比任何使命都更高尚、更光明正大的使命。
有人会说这样的经营理念未免过于朴实,层次太低。但是,我认为没有比让员工幸福更加高尚的大义名分了。
我想,在不同的公司里,有各种各样的经营目的和使命。
但是,既然要经营企业,在企业的目的和使命中,经营者一定要“把员工的幸福放在第一位”。
这样做,员工就会产生感激之心,加倍努力回报公司。
*摘自《经营十二条》曹岫云 曹寓刚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经营者应致力于人生和经营,不但为员工及其家族,而且为社会为世界为地球做出贡献
经营者必须经常逼问自己“人生是什么?”“应该怎样度过人生?”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来提高自己的心性,同时拓展经营。
经营者应致力于人生和经营,
让仅有一次的人生变得更精彩,不但为员工及其家族,而且为社会、为世界、为地球做出贡献。
这就是所谓“一灯照隅”。
我认为,不管企业多么微小,我们应该通过经营企业为社会为世人尽力,让自己人生的价值在这个地球上留下足迹。
在盛和塾学习的中小中坚企业的经营者们,今天依然志向坚定,通过反复钻研、提升心性,不仅让自己的事业和人生更加丰富多彩,并且为了实现员工幸福,每日都在不懈努力、勤奋工作。
设立盛和塾时,我不仅当着京瓷的社长,而且正在创立现KDDI的前身第二电电,同时又在设立稻盛财团、开始京都奖的活动,正是繁忙之极,年龄也已超过50。
将近30年来,对于盛和塾的活动,我真可说是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这完全是出于我的信念。
我一心希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发展,所以在超过80岁高龄的今天,我依然在安排紧凑的日程中抽出时间,奔赴世界各地的盛和塾,给年轻的经营者们讲解经营之道。
一个组织的命运由这个组织的领导者决定。
企业的领导者对众多员工的生活负有责任,领导者必须自觉地意识到这种使命的重要性,将员工们的心凝聚起来,带领团队朝前奋进。
通过日本航空公司(简称日航)的重建,我再次认识到这一条有多么重要。
2010年2月,当我就任日航会长时,我首先感觉到的,就是日航受国家保护的那种“铁饭碗”的企业体制,在日航总部与各个工作现场之间,完全缺乏“一体感”,缺乏彼此间的理解和配合。
因此,我上任以后,很快就到各个现场:航运、空乘以及飞机的维护保养等部门,向他们讲述每一位员工都必须具备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工作态度。
同时,
为了提升刚刚破产的日航员工们低落的士气,我还向他们讲述了各个部门的工作意义。
接着,我们制定了日航集团的经营理念,把公司的经营目的确定为“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
然后,又制定了“日航哲学”,作为整个公司共同的行动指针。为了让全体员工都掌握日航哲学,我利用一切机会,竭尽全力展开教育活动。
通过这样的意识改革,员工们都自发地行动起来,决定要用自己的双手重建日航。
其结果,日航脱胎换骨了:改革了官僚主义的体制;
改变了所谓“文书主义”的刻板的服务态度;
全体员工都具备了经营者意识,都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经营中来。
日航的经营业绩迅速好转,在宣布破产后仅仅两年八个月就重新上市,同时成为全世界航空行业中屈指可数的高收益企业。
由此可见,只要领导者和员工齐心协力,任何企业都可以获得重生。
*摘自《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七个关键》曹岫云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