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都优质办公楼市场共录得7栋新落成楼宇交付,合计约42.5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同比增长24.7%,推动总存量增长5%,居全国第五。分区域来看,
市场进一步南拓,约70.4%的新增供应落于天府总部商务区
。
着眼需求端,全年净吸纳量同比上升90.2%,录得约5万平方米,但较前周期仍处低位。一方面,宏观环境不明朗令企业的办公预算更为紧张,新设立需求有限,
节降型搬迁需求主导全年租赁策略,占比46%
;另一方面,业务缩减(67.5%)、回迁自建楼(19.9%)等各类原因导致的大面积退租拖累全年吸纳。分季度来看,鉴于全年92%的供应和54.6%的退租均集中在下半年,故去化压力逐步加剧。科技互联网行业主导退租,占比近三成。
截至年末,优质办公楼市场整体空置率同比上升0.8个百分点至27.3%。其中,尽管甲级楼年净吸纳量同比增长2.6倍,但受充沛供应影响,空置率持续攀升,同比上升4个百分点至34.9%。供需矛盾加深,业主在租金和装免期等方面给予更多优惠,故全年租金累计跌幅达9.3%。
新增需求按行业看,金融业、科技互联网及房地产建筑为全年前三大需求来源,分别占比21.3%、21.1%、11%。而相较去年,
消费、制造业及金融业需求增长明显,占比同比分别增长4.8、2.7、1.2个百分点
。具体来看,
普惠金融和保险
主导金融业需求,分别占比44.7%和22.5%;
半导体、物联网、软件开发、企业科技服务
等子行业的扩张推动产业互联网引领细分需求,占比67.8%;而房地产建筑则主要是
建筑工程和房地产服务子行业
,分别占比41%和25.2%。但整体而言,随着企业办公预算愈发谨慎,年内
小面积段需求增长明显
,其中100-300平方米面积段的增幅最大,同比增长4.9个百分点占比51.2%。
展望2025年,成都优质办公楼市场供应持续,约81万平方米的新增项目预计交付,同比大幅增长90.5%;市场将继续南拓,金融城和天府总部商务区引领供应,合计占比新增供应的58%,其中包括备受瞩目的
金融城三期将启幕呈现
。此外,按开发商/运营商背景看,国有平台将主导供给侧,占比2025年新增供应的88%,且在2026-2027年亦保持过半占有率。
值得关注的是,
办公产品的多样性趋势将延续
。一方面,二房东于2024年末加速整栋扩张,除锁定四季度新增项目外,亦提前布局2025年29%的新增项目,合计办公面积约30万平方米,且92%位于市中心;另一方面,成都商务园区迎来密集供应,其中位于城南的新川创新科技园,未来3年单一业权且可对外市场租赁的研发办公规模预计将突破约390万平方米。市场竞争或将日趋白热化。
需求方面,企业对未来三年的办公面积扩张谨慎乐观,而通过2020-2024年成都租赁成交量的结构性和周期性分析发现,
新质生产力(以先进制造和新消费为主)及金融业的增长明朗且有所提速,其中新消费包括消费服务、文体娱乐、酒店餐饮和电商
。租赁成本仍将是企业扩张的核心,楼宇配套和服务、区位也很关键。支出预算不足的租户也将更多关注装修服务和装修房。
2024年成都零售物业市场共迎来6个购物中心开业,合计约7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同比增长48.6%;推动市场规模扩张5%,
突破1,100万平方米,居全国第三
。新增供应继续下沉,于次级、近郊商圈内多点布局,分别占比63%、37%。同期,
运营商年内持续加码成都
,如龙湖轻资产布局马广坝TOD、万达接手郫都项目新开犀浦万达广场,以及光大安石带来首座大融城等。
随着成都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的定位不断巩固,年内客运不断加密。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旅客吞吐量8733.6万人次,同比增长16.6%,创历史新高,跃升内地“航空第三城”,并成功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成都铁路旅客发送量突破4亿人次大关,位居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前三名;截至年末,成都地铁里程达到673.2公里,跃升全国第四。
文旅热度随之攀高
,2024年1月至10月成都游客接待数量同比增长6.7%,旅游总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9.7%;入境游客接待量更是同比显著增长142.0%。尽管1-11月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仅2.9%,但9、10、11月的单月增幅分别为4.9%、6%、5.1%,有所改善。
市场需求方面,年内零售商扩张谨慎,同样本拓店数量同比缩减13%,其中新能源汽车、服饰及各类餐饮品牌的需求收缩最为明显。
零售商选址更青睐于热门商圈或运营成熟的项目
,以降低开店风险,导致购物中心差异化表现加深,强运营的项目强者恒强不断迭代租户,而运营较弱的项目或部分尚处培育期的新项目则面临更大招商压力。截至年末,市场整体空置率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至9.4%。
分商圈看,次级商圈继续承压,空置率居11.7%,但其中
运营更优的项目年内持续引入区域首店、增强营销活动
,使得细分板块或项目间差异化表现加大。
核心商圈年内通过积极引入高能级首店来加强商业号召力的同时,亦开始扩大体验业态,并尝试新赛道
,如太古里首次引入儿童业态等。
近郊商圈全面迎接品牌下沉需求
,特别是零售业态,新增门店数同比增长9%。但整体而言,年内品牌资源竞争激烈,运营商以价换量,带动全年租金累计跌幅达2.1%。
新增需求分品类看,
户外运动、杂货玩具店(含二次元店)、珠宝配饰、运动娱乐(含宠物互动)、烘焙甜品加速扩张
,新增门店数同比分别增长4.4%、3.3%、2.6%、1.2%及1%。借此,消费者新画像逐步清晰,
“宠物家庭”
:更多消费者通过成为 “宠物父母”来满足情感需求;
“二次元及童趣”
:次文化、玩偶、卡片等收藏品或周边产品在消费者中越来越受欢迎;
“运动健康”
:消费者愈发愿意在健康、福祉和自我保健方面花钱;
“现场活动”
:更多消费者抱着 “及时行乐”生活的态度,从而增加了体验消费;
“艺术文化”
:体验式经济的兴起刺激了消费者对艺术、音乐和文化活动的参与。
有鉴于此,就零售商而言,店铺美陈,跨品类合作及创新业态将更为重要,推动品牌价值重塑,包括
商品、情绪、领域、专业及ESG五大价值
。对运营商而言,场景营造,空间与成本的平衡,以及资产增值措施必不可少,未来商业空间必备元素应包括
空气、美学、互动、家庭/宠物、运动及餐饮
。
展望2025年,成都零售物业市场新增供应将大幅回落,预计约21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开业,市场阶段性迈入存量周期。
2024年成都仓储物流市场共录得4个高标库交付,合计约25.3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同比下降18.5%。截至年末,市场总存量居全国第四。
着眼需求端,四季度消费高峰期,叠加政府消费补贴及商家大促,显著带动仓储需求释放,净吸纳量录得约28万平方米,推动2024年单季吸纳量首次回正,空置率环比下降2个百分点至9.7%。但空置率同比去年末仍上升1.8个百分点,年内租户的整合腾退,以及降本增效搬迁至远郊低价库均对市场吸纳造成较大拖累。全年退租面积分行业看,电商、三方物流主导,分别占比38.2%、33.2%;分原因看,业务缩减、外迁至远郊库,及回迁自建库分别占比60.5%、23.7%、15.8%。
因此,全年净吸纳量同比下降62%,仅约12.7万平方米;去化压力使得以价换量贯穿全年,租金累计跌幅达9.3%。
新增需求分行业看,食品饮料、批发零售等消费类需求增长明显,占比同比扩大12.6、1.9个百分点。同比来看,部分行业租户紧抓市场租赁窗口期整合升级到高标库,如医药制造业,需求同比增长53%。分区域看,全年龙泉、新津、青白江市场活跃度最高,分别占比新增租赁需求的22.8%、20.9%、16.4%。
展望2025年,成都仓储物流市场新增供应进一步回落,仅约24万平方米的高标库计划交付,同比下降6.3%。未来三年,年均供应量亦不超25万平方米,空置率有望逐步改善。
2024年成都大宗投资市场
交易笔数和金额实现双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