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新国风
正本清源,复兴儒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新国风

家教与门风,决定孩子的一生

腾讯新国风  · 公众号  · 儒学  · 2017-04-29 12:09

正文

老子《道德经》言:“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好的家教与门风,需要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言行来主导孩子,这样的行为胜过千言万语。



常言道:“ 子不教,父之过 ”,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成器,天天惹是生非,表现得很没教养,别人在指责的时候绝对不会说是老师没教育好,也不会说小伙伴把他带坏了,只会说:


“这孩子家教不好!”

“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全家一个德行!”


一个孩子,从来不会无缘无故成功,虽然他们的父母嘴上说着“没有刻意教育,顺其自然而已”,但是人家在孩子习惯、性格、人品上的默默努力,别人是看不到的。


一个孩子也不会无缘无故就变得没出息,找来找去,肯定能从他的家庭、父母身上找到根源。


说到底,一个孩子未来的路能走多远,跟成绩无关,跟父母金钱能力家境无关,重要的是家教与门风。




一、拼爹拼的不是权势地位,而是言传身教


有人说,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很多人拼爹只是为了“钱途”着想,拼的是家庭财力,拼的是权势地位,所以,“拼爹”听上去并不是个好词。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教育也是拼爹拼妈,不过它 拼的不是财势地位,而是爹妈的言传身教


最近热播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对两个人物的不同家教颇有感慨,一个是反贪局局长陈海,另一个是省委书记的儿子赵瑞龙。


陈海出于生老革命家庭,父亲陈岩石是一位老革命家,当过兵上过前线,为了抢背炸药包而虚报两岁,结果又因为这两岁而失去副部级待遇,但他从没有向谁抱怨过。


退休后,陈老卖掉了国家分的房子,把钱捐出去, 然后自费住进养老院。


虽然退休依然发挥余热,为老百姓伸张正义。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陈老言传身教,对儿子陈海的教诲是,爱党爱人民,做人要正直。 陈海大学毕业进入反贪局,成为反贪战线一名正直的局长。


好的家教与门风,让陈海有正确的人生观,走的是人间正道,前途一片光明。


而赵瑞龙的父亲是省委书记,资深老党员,在他当政时,为儿子谋取私利,处处有照顾,步步走捷径。 即使在他退居二线时,还动辄打电话给下属,给予特殊照顾,他希望儿子有个好前途。


他为儿子的贪婪一路开绿灯,而绿灯的结果就是让自己的儿子越陷越深。


不同的家教与门风,让两人有了不同的人生轨迹,陈海虽然意外躺在医院里,但却有口皆碑。 而赵瑞龙虽然身家上亿,却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好的家教与门风,会引导孩子走向美好的前途,无论坎坷还是曲折,方向是正确的。而错误的导向则会将孩子引入歧途,甚至是不归路。


《增广贤文》里有句谚语:


笋因落箨方成竹,鱼为奔波始化龙。


笋是因为掉下一层层皮才成为竹子,鱼正因为有了奔波经历才有了成龙的机会。


而只有好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二、好的家教和门风,决定着孩子的前途


有人说, 家教与门风,是最大的家庭资产。


好的家教与门风,就是潜力股,会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里,畅意人生。 树立好的家教与门风,就是一个家庭最丰厚的财富,子孙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纵观古今中外,家教与门风,给予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晚清名臣曾国藩,官居要职家境丰厚。


但他却教育子女,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


虽然家庭条件优越,但是曾国藩却穷养子女,意在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不靠家庭靠自己。


结果,曾家的孩子都成材了。



如此长盛兴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属罕见。

其原因当归于曾国藩的教子有方。

无论工作怎样忙曾国藩都不忘教育子女。


曾国藩有写家书的习惯,据说曾国藩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 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国藩的言传身教之下,曾家后人人才辈出。



曾国藩留有十六字治家名言: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

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他要求长子每天早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要起床洒扫庭院, 然后回房练字一千,其中第一个字就是“俭”。


吃饭的时候,有一次遇到带壳的谷物,儿子便挑出来放在桌上。

曾国藩看见了什么都没说, 只是默默地捡起来剥开外壳把里面的米吃掉。


身教的影响力自然优于言传,

一个简单的动作,不需要长篇大论,甚至一语不发,便让孩子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勤奋工作,从不懈怠,给子女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 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育人先正己,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榜样,好的家教与门风,给孩子良好的成长环境,才能让孩子有所为,走入社会才能有大作为。



三、好的家教与门风,就是对孩子大胆说出爱


梁启超,他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并称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


不仅如此,梁启超言传身教,悉心培养,他的儿女个个事业有成,创造了“一门三院士,个个皆才俊”的近代以来难以复制的家教传奇。堪称“中国家教第一人”。



青年梁启超


梁启超共9个子女后来都成为杰出人才:

建筑学家 梁思成 ,考古学家 梁思永 ,航天学家 梁思礼 ,诗词研究专家 梁思顺 ,炮兵上校 梁思忠 ,图书馆学家 梁思庄 ,经济学家 梁思达 ,社会活动家 梁思懿 ,革命军人 梁思宁



1934年,左起梁思宁、梁思懿、梁思礼、梁思达


在中国人传统的记忆里,父亲总是沉默寡言,默默奉献的人,如同风雨中的老牛拉车,或者是墙角蹲着的孤独人。


但是梁先生不一样,他对孩子的爱,出于心间,形诸笔墨,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感受浓浓的父爱。


在家书中,梁启超将他的儿女们称作“ 我的宝贝思顺 ”“ 小宝贝庄庄 ”“ 那两个不甚宝贝的好乖乖 ”“ 大孩子小孩子们 ”等。



1905年,梁启超与思顺、思成、思永的合影


他曾在给孩子们信中如此表白:


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


他可不是只说说就算了的父亲,他是行动派父亲。


长女梁思顺同他一起流亡日本,由于找不到适合的学校,便由他亲自教授读书,有时甚至为女儿批改作文到凌晨。 经济状况稍好之后,为了培养女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他还在家里辟出一座实验室。


长子梁思成好学不倦,梁启超尤其担心他的身体,每次写信都要询问。还对思成说:


你生来体气不如弟妹们强壮,自己便当格外撙节补救,若用力过猛,把将来一身健康的幸福削减去,这是何等不上算的事呀。



梁启超与子女


另外,先生还给九个孩子都取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小名:

梁启超要确保他们都能感受到父爱,而且都觉得自己是父亲心中特殊的一个。他给大女儿思顺取爱称“ 大宝 贝”“ 我最爱的孩子 ”,三女儿思懿被他取了个外号叫“ 司马懿 ”,小儿子思礼的代号则是“ 老白鼻 ”(老baby的谐音)。


对次女梁思庄,他在信中肉麻地写道:


小宝贝庄庄:我想你得很,所以我把这得意之作裱成这玲珑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给你……


这么温情的梁启超,我们肯定想不到,但是作为一个父亲对女儿写信,我们完全能够理解这份感情。



四、好的家教与门风,教孩子 忠厚留余


子曰:“ 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然而,河南巩县的康氏家族却延续了400余年,

确切地说,康氏家族自第六代康绍敬于16世纪嘉靖年间,在康店村建立起第一家小店开始,截止到18代康庭兰,中国土改运动开始为止,一共传承12代,堪称中国历史上有记载以来最长寿的家族企业。



康氏家训


康家崇尚耕读,康家子弟都得到良好的教育。 康家教育子孙的家训是:


结交务存吃亏心, 酬酢务存退让心,

日用务存节俭心, 操持务存感恩心,

愿使人鄙我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哈哈搞笑视频  ·  俩农村老汉看病,气坏女医生!
8 年前
魔鬼心理学  ·  收到他送的大钻戒,我却只想分手!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