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接上篇:
阿拉斯加房车行(1):为什么我们要在阿拉斯加开房车
阿拉斯加房车行(2):阿拉斯加房车漫游指南
阿拉斯加房车行(3):雪山、冰川、峡湾与荒野——阿拉斯加行记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驾仕派』,转载请与我联系
我个人把车迷分成三类,第一类喜欢跑车,但终极梦想是开赛车;第二类喜欢越野车,但如果有条件更想开军用悍马甚至坦克;第三类最小众,喜欢MPV和面包车,但其实真正喜欢的是房车。
我自己就是这第三类车迷。
无奈,在国内体验房车的机会太少,之前在德国试驾的大众T6 California,也只是没有洗手间的“床车”而已,直到这次去阿拉斯加,我才第一次有机会体验了真正的房车。
陪着我们全家度过了9天假期的这台房车,是美国房车品牌Coachmen的产品,型号是Freelander 32BH,其中Freelander是系列车款的名称,32指车身长度,以英尺为单位,BH则是Bunk House的缩写,指代的是室内布局包含了上下铺。
Coachmen本身是美国最大的房车制造商Forest River的子品牌,在房车中属于比较低端,同尺寸价格较低的品牌。但32尺毕竟是C型房车(C型房车指由房车厂购买皮卡/货车底盘加装车厢的产品,空间大,一体化程度较低,车头上方有鹅头式空间供睡卧,美国主流的以重型厢货为底盘的C型房车车身长度一般最低20英尺,最高32英尺)产品中最大的型号,这台车新车的官方售价也要93685美元。
想了一下,这其实是我开过最昂贵的车型了。我们到阿拉斯加的第一个晚上就是在停在租车公司停车场的这辆房车中度过的。刚一进入车厢,第一印象就是这车真不小。它长10米,宽2.56米,也就是近26平米的建筑面积,还没有公摊,这比大部分宾馆标准间还要略大一点了,基本上相当于美国的studio apartment(单间公寓 )的标准。
房车的内部结构图:
虽然面积只有单间公寓那么大,但毕竟这辆车要能给8个人提供足够的居住空间,它的结构是标准的一室一厅。
车的内部前半部分是一个客厅,包含了一张位于驾驶室顶部的双人大床(2米4长,1米45宽),一张沙发单人床(1米88长),一套对坐卡座式餐桌餐椅(有的可变为一张1.02米x1.71米的儿童床),以及一个小型开放式厨房。有两个燃气灶,一个微波炉,抽油烟机,对面的柜子里有一个双门冰箱。
车的后半部分则是一个干湿分离的卫生间,一组半开放式的上下铺(81厘米宽,1米88长)睡卧空间,以及一个有一张1.52x2.03米大床、用推拉门隔开的卧室。
像很多大型房车一样,这辆车拥有扩展(slide-out)功能,而且有两个。一个在前方左侧的沙发床和烹饪区处。
另一个在后方右侧的睡卧区,停车的时候可以电动伸展出去,大概还能再把居住面积增加个3平米左右。
此外,为了给长途房车旅行(很多美国人退休以后就住在房车里)提供足够的储物空间,除了车外侧底部的多个储藏室以外,房车内几乎所有能做上柜子并且不碍事的地方几乎都做了柜子。
那么居住的体验怎么样呢?对于我们一行4个成年人来说,睡卧、起居的空间简直是有些过于宽敞了。晚上我岳父母睡在车后的卧室中,我和老婆在剩下的5个成人睡卧位置就随便挑了。
最舒适的是那张车顶大床,特别适合高个子。不过睡两人的话,因为床垫下1/3处有一个细钢梁,有些硌。
沙发床的工艺品质比较一般,设计是美国老头老太喜欢的风格,展开后不能完全放平,而且材质承托性也不够好。这两张床明显不如欧洲房车上面设计得好。
白天
晚上
两张上下铺则都是正经的床,虽然窄一点,短一点,但一般身材不特别高大睡着都挺舒服的。而且这个小空间的密闭感其实是房车上比较好的,特别是在阿拉斯加接近极昼的夏天,不用像其他人一样受到车顶天窗照进来的日光困扰。唯一的问题是离洗手间比较近,半夜有人起夜的话可能会被打扰。
虽然可以睡卧8人,但起居和就餐的空间就容纳不了那么多。对坐的卡座餐桌坐4个成人还很宽敞,再来两个人,还可以把沙发的扩展区收进来,或者是另外带两把折叠椅,真的住8个人大概有2个人必须另外找地方了。
而备餐的时候炉灶前和L型备餐台也一共只能容纳两个人同时站立操作,也不适合给太多人准备饭菜。
而最重要的限制还在于只有一个洗手间,虽然浴室是分离可封闭的,但因为空间实在太狭小,外面再挂上换洗的衣服,就很难再容纳另一个人很宽松地如厕或者洗漱了。而且如果真的住8个人,每天洗澡大概都得刻意规划好时间才行,早晚错开。
所以大型房车虽然号称能住8人,实际上4个成人2个儿童也就是极限了,差不多也就是4口之家加上一方的父母的情况。再多的话,不但安排不开,如果不是直系亲属,在相对狭小的空间里也会异常尴尬。
房车前方右侧有一个电动遮阳帘,展开后下面放两把露营椅,在户外坐着喝点小酒好不惬意:
不过因为只有4个人,还是比较宽敞的。只是浴室还是太狭窄了些,转身都不太方便。再就是美国房车做工远逊欧洲房车,各个地方都有点松松垮垮的感觉,而且设计风格也比较老气——这大概是由美国自行房车的客户主要是退休的老年人决定的。
说完了内部空间,下面再来详细介绍一下房车上的生活系统。3房车跟大众T6 California这种露营车不同,设计是要可以完全脱离营地自持的,因此就有更为强大完善的生活系统,包含了上下水,燃气和电三大部分。
其中最重要的系统是上下水。房车上的洗漱、如厕、做饭、洗澡都要用到水(不过因为租来的房车一般水箱里放了除藻剂,所以饮用和做饭最好买成箱纯净水,这样也可以节省车上的淡水用量)。房车在全服务的营地可以直接接自来水,但是离开营地,就必须要依靠水箱中储藏的淡水。
车内的淡水箱有50加仑(189L)的容量,我们4个人在比较节省的情况下, 也就是洗澡的时候像用大学宿舍的付费淋浴一样,只是冲洗的时候才开水,而且冲洗时间较短,同时做饭、饮用都是纯净水的情况下,大概能用3晚。所以大概每3天要去一次能给房车加水的加油站或营地补水,或者每4晚要有一晚在全服务营地过夜,当晚用自来水,第二天早上再灌满水箱。
图中左侧连接外电,右侧连接自来水,将上水水龙头一直保持开启,车内就变成自来水。再右边白色盖子的接口则用来灌满水箱。车辆下缘的圆角矩形则是一个个储藏室
下水也有两个水箱。黑水箱专门用来存储马桶的下水,110升。其他所有的下水包括洗菜池、洗脸池和浴室都是灰水箱。这两个水箱都必须到专门的房车下水处(一般有上水的地方就有下水,也有的地方只有下水),接上管子打开阀门下水。在野外有时候实在没办法,灰水箱还可以排一点,但黑水箱就肯定要去专门的地方排。这两个水箱满的一般会比淡水箱空的快,所以常常2天就要去一次补给站。
房车的燃气采用的是丙烷,类似液化石油气,燃点低而且不易爆。跟大众露营车上只有一个小燃气罐用于做饭不同,燃气系统在美式房车上至关重要。除燃气灶外,不仅暖气、驻车空调都是用燃气(大众露营车只有行车空调,而暖气跟发动机共用柴油),而且冰箱都是燃气驱动。
不过这辆车上装备的燃气罐足有68磅(31千克)容量,在不使用暖气的情况下,用了9天也还能剩一点,而且大部分加油站都能加气,补给也容易,所以相对不用担心。
加油站的工作人员给负责加气:
车内的电力存储设备有两个。
一个是像普通车一样的12V行车辅助电瓶,驻车后也可以给手机充充电,但有把电量耗光汽车发动不了的危险。
另一个是驻车12V大容量电瓶,负责给换气扇、电灯、水泵以及车载电视(在全服务营地可以接有线电视信号,否则就只能看DVD或者连HDMI)提供电力,这个电瓶也是通过行车发动机充电的。因为没有中国房车电磁炉、暖气、空调等“大客户”,用一天是足够了,如果连续几天待在营地不动车,就需要每天把发动机打着怠速跑一会儿,防止电瓶电量过低减少寿命。
这两个电瓶都只能给低压电器供电,车上的微波炉,以及几个110V插孔(美国家用电压标准)的供电都需要在营地接外电,或者靠车上发电机提供高压电。
发电机与发动机共享车内燃油,但因为是两冲程的小排量发动机,NVH也没有处理过,运转噪音很大,营地都只允许晚上10点前使用。我们的9天旅程中基本就只有需要给相机充电的时候才要用它。
汽车的两个电瓶、三个水箱以及燃气的剩余容量都可以在车中间的控制面板处查看余量。能显示空、1/3、2/3、满,4种状态。
那么,这辆房车开上去如何呢?
这款车本来底子就不太好,底盘来自于美式厢式货车——雪佛兰Express 4500,相比新一代欧洲研发的福特Transit,底盘显得松散又有些忽忽悠悠,而且又由改装厂而不是原厂——还是个比较低端的厂子——在这个底盘上加了这么重这么大这么高的车厢,还有一个特别不符合空气动力学也影响操控稳定性的大鹅头,而且车厢里还装了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驾驶性基本是等于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