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我们二月份提到《
尾部杀基本结束
》的时候,现在如果回头看指数,已经差不多反弹了接近两成。
但是看数据的话,大多数投资者可以说到五月底这个时间节点的时候,基本还都处在持续亏损的状态。
统计这个数字也用不着啥软件,只要你有一个什么都没买的证券账户,打开看看跑赢多少比例的投资者就可以知道。
如果你今年仅仅是0%的收益率,也就是空仓什么都没买的情况下,在今年前五个月都是跑赢大多数人的。
一月份也就是本年度跌幅最惨烈的那个月,你大概可以打败94.5%的投资者。
到了二月份你可以打败66.4%的投资者,三月份你可以打败60.8%的投资者。
到了四月份的话,情况又变得的惨烈起来,你空仓可以打败81.5%的投资者。
到了五月份的数据比四月份还要惨一点,你空仓可以打败86.6%的投资者,惨烈程度仅次于一月份的94.5%。
也就是说截止今年前五个月,资本市场大部分普通投资者基本都是亏损的,很多人到现在已经连亏五个月了。
过去的2023年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我们看看整个2023年下半年的数据,也是同样的惨烈。
整个2023年下半年情况最好的是六月份,空仓差不多能打败56.6%的投资者。
到了七月份的时候,变成了能打败72.8%。然后就是八月份的时候,能打败93.2%。
九月份的时候这个比例是65.9%,十月份的时候85.8%,十一月的时候是79.5%,十二月的时候71.1%。
当然每家券商可能从比例上看这个数据有差别,但是总体上大差不会差到哪里去。
原因是从统计规律上看,我们的资本市场上遵循七个亏,两个平,一个赚的大数定律。
这点是市场多年以来颠扑不破的铁律,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什么改变。
就像从统计数据看:考大学985的意思是98.5%的人都考不上,而211的意思是平均21个才能考上一个道理一样。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在你什么都没买空仓的情况下,一年里的大多数月份,基本上可以跑赢70%的投资者。
剩下的30%里面,那20%打平的人基本和你什么都没买空仓收益率差不多,这里面只有10%是真正盈利的。
有时候想想多数普通投资者确实是比较惨的,本以为即使跑不赢沪深300指数的话,也不至于亏太多。
但是看2024年乃至更往前的统计数据,基本上每个月都是七成投资者在亏损的样子。
从亏损幅度上看,2024年初至今上市公司股价中位数的变化,差不多是在-17%左右。
这意味着多数人如果年初参与了市场的话,亏损幅度差不多也就是在这个水平。
当然如果你运气不好的话,正好参与了一个暴雷的公司或者行业,那么亏损幅度可能会更大。
有时候想想,很多普通投资者看不太上宽基指数,但是如果从数据上看却不是这样。
统计上沪深300这类宽基指数算年化回报的话,可是比多数普通投资者要强多了。
拉一下过去的数据,最近10年沪深300算上红利再投资的话,差不多是一个翻倍的水平,年化收益差不多在7%。
即使过去三年,沪深300已经从高点经历了三年的估值下行,也依然差不多有这个回报率。
计算方法也很简单,十年前的2014年5月30日沪深300差不多在2100多点的位置。
到现在2024年5月30日差不多在3600点,十年时间折算到每年差不多就是7%的增长。
这么算起来要比多数普通投资者,甚至大多数银行理财的水平,都要强得多了。
当然了,这里面有个原因是十年前是2014年,这一年是沪深300的相对低点,现在其实又到了相对低点的位置。
其实从目前市场的资金结构看,也是沪深300这类大盘指数相对比较占优。
因为目前市场上的直径来源,基本也国家队,外资和国内居民部门三块。
外资现在是有进有出,基本处在平衡状态。居民部门没有看到盈利效应之前,短时间不会变成增量资金。
所以现在看到市场轮动很快,是因为整体增量资金不足,剩下场内的存量资金在互掏口袋。
在一季度大幅增持了沪深300为主大市值公司指数的国家队,可以说是上半年最大的一块增量资金。
看
沪深300ETF华夏(510330)
这类指数基金的图形,年初放量是非常明显的。
从筹码结构的角度考虑,国家队在年初刚刚增持,而且在目前的相对低位大概率是不会卖的。
这等于说增持的同时也锁定了筹码,只要它不卖指数就没啥大的波动。
除了筹码结构之外,不管是价格上涨还是估值扩张,说到底从资金的角度还是要看增量资金往哪里走。
最近一段时间小市值公司各种状况不断,大市值公司相对而言类似的事情少的多。
所以不管从相对位置、筹码结构和增量资金角度看,目前都是大市值公司占优。
与其在小市值公司费心费力,不如多关注沪深300ETF华夏(510330)这类指数基金。
我们以前聊到定投和交易的时候,讲到说低位、确定性、重仓是里面最重要的三要素。
而且三要素里面最重要的是低位,这点即使在指数上也体现的很明显。
位置够低的情况下,有确定性的业绩增量或者是故事,这个时候才可以考虑要不要下比较重的注。
因为位置够低才会相对安全,有确定性的业绩增量或者故事,才会有增量来推高估值和价格。
三点里面最容易的,应该是就是重仓了,因为只要你有钱,就可以随便买。
但是买之前如果没有判断好前两者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那么后续大概率是要亏钱的。
多数人是不明白这个点的,所以如果观察整体的统计数据,你也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即使是指数投资,依然也会有七成左右的投资者是亏损的,依然遵循前面的大数定律。
原因是对于多数普通人来说,在相对底部或者说低位的时候是不太愿意买入的。
这点从成交量上面就能看出来,大部分人都是在指数进入牛市后半程的时候开始买买买。
这时候成交量开始有效放大,普通投资者看到盈利效应之后,开始存款搬家进场了。
不过这个存款搬家在持续半年到八个月之后,市场就会逐步转向下行通道,也就是大家说的熊市。
从统计数据看,我们的市场通常是牛短熊长尖顶圆底。熊市的时间往往会更长,但是牛市的时间又相对比较短。
如果我们看看最近十年的3次熊市的底部,从位置看基本上是差不太多的。
2016年底部2821、2019年底部2935、2024年底部3171,3个底部基本落在上下10%的区间内。
虽然低点一直都在抬高,但几个底部基本处在差不多的位置。这意味着市场每轮从哪里涨上去,最后又回到哪里去。
很多人往往是牛市后半程开始追涨,之后在熊市熬得受不了,到了底部以后割肉。
还有不少人是熬过了几年熊市之后,在市场转势之后刚刚回到自己的成本,就赶紧卖掉跑了。
然后几年时间玩了个寂寞,这样的周期循环周而复始,几年一个循环的不停重复。
所以从统计上面呈现出来的数据就是,即使是做指数投资的情况下,多数人也是七亏两平一赚,基本符合统计上的大数定律。
如果你在2015年牛市的后半程买入沪深300ETF,当年的高点应该是5300点,算你4500点左右买入。
现在指数的10年均线在3900点左右,也就是说最近10年沪深300的平均成本在3900点。
但是目前沪深300指数的位置只有3600点,比沪深300指数的最近10年均线还要低10%
也就是如果你从2015这个高点,一直定投持有10年,到今天几乎全部是亏的,平均大概亏10%。
可以看出如果你不会做配置和择时,只会傻傻做指数投资的话,选好定投开始的位置其实是很重要的。
比如说沪深300指数这类东西,买在几年一次的相对底部,往往回头看就能获得还过得去的回报。
但这个过得去的回报,前提是在合适的时间择时买入还有卖出,不然也是做不到的。
很多人觉得定投这东西不用技术,也不用做什么判断,因为指数是曲折向上的,所以定期去买就可以获得稳定回报了。
这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如果不分位置高低持续定投的话,最后算算账只是白花了时间,也不会有什么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