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镜相
「镜相」 一个积极探索我们内心世界的新媒体实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国际金融报  ·  券商AH股表现分化,后市怎么走? ·  22 小时前  
贝壳财经  ·  A股节后首日:DeepSeek概念大涨,券商 ... ·  昨天  
贝壳财经  ·  A股节后首日:DeepSeek概念大涨,券商 ... ·  昨天  
Wind万得  ·  刚刚,港股大涨! ·  2 天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01] ·  4 天前  
人工智能产业链union  ·  “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投融圈”仅限靠谱投资人&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镜相

我陷在生活的“无意义”陷阱中,努力去抓住生活的意义

镜相  · 公众号  ·  · 2018-03-01 21:31

正文



来都说:人生短短百年,于是我们都希望自己做的每件事情都有意义,而不是无谓的。我们健身,为了更有活力,活得更久;我们学别的语言,为了能看见更广阔的世界……这些都是较为公认的,对于我们「有意义」的事情。

但是,如果我们在做的时候,建立不起来眼下正在做的这件事与意义感之间的联系的时候,又会怎么样呢?


第二组 > 第三组。其实不是的,第二组和第三组的结果一样的少。也就是说,不能表现这个东西是我做的且成果被忽视,和工作成果直接作废了一样糟糕。这感受应该是很像的——我做这个有啥意义?"],[20,"\n\n","linespacing:\"115\""],[20,{"gallery-block":"https://images-cdn.shimo.im/oNVaPJJM4IE9V2hx/miguel_montaner_illustration_availabile_for_licensing_memoirs.png!thumbnail"},"29:1|30:0|3:\"611px\"|4:\"811.219px\"|7:1|crop:\"\"|frame:\"none\"|ori-height:\"1726\"|ori-width:\"1300\""],[20,"\n","linespacing:\"115\""],[20,"02"],[20,"\n","linespacing:\"115\""],[20,"每次拼一样的乐高,做一样的词语任务,都是容易产生厌烦感的重复劳动。换个角度看,由署名以及成果被尊重产生的「有意义的感觉」,抵消了一部分重复劳动的厌烦感。"],[20,"\n\n","linespacing:\"115\""],[20,"无署名且成果被忽视,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富士康等工厂流水线上的劳作。生产手机流水线上的一个工人,做的只是这部手机的一个小部件,他们付出的劳动离最终可见的成果非常远,只知道自己做了那个东西的一小部分,于是很容易感到无意义。"],[20,"\n\n","linespacing:\"115\""],[20,"但是,还有一个例子。那些做航天火箭的工程师,其实也不知道自己做的是火箭的哪一部分。他们的工作因为高度机密,得到的一切都是代号,并不清楚自己为一艘火箭做了哪一块工作。在火箭发射的时候,工程师看着升天的火箭,心里知道那里面有一部分是自己做的。听起来和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的工作有点像,都类似于丹·阿瑞利实验中的第二种情境,是不是?"],[20,"\n\n","linespacing:\"115\""],[20,"现在问题来了。假如有人试图给你画一个大饼,说服你拿微薄的薪水,做火箭工作,因为你参与了火箭制作的一小部分,可以因此感到自豪。你也许会想想,觉得有些道理,毕竟自己从属于这样一个群体,为火箭出了一点力,有意义。"],[20,"\n\n","linespacing:\"115\""],[20,"那要是同样地,有人试图给你画一个大饼,说服你拿微薄的薪水,做手机流水线工作,因为你也参与了手机制作的一小部分,为此出了一点力,有意义。"],[20,"\n\n","linespacing:\"115\""],[20,"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人疯了。"],[20,"\n","linespacing:\"115\""],[20,"\n"],[20,{"gallery-block":"https://images-cdn.shimo.im/HwO77sdfSBQwJBFV/questioning.jpg!thumbnail"},"29:1|30:0|3:\"540px\"|4:\"716px\"|7:1|crop:\"\"|frame:\"none\"|ori-height:\"716\"|ori-width:\"540\""],[20,"\n\n问题到底出在哪?我们能说参与一部手机从无到有的过程没有意义吗?\n\n但确实,这两个饼的管用程度可能完全不同。因为很多人对为做火箭出了一点力的「意义」相信,也认同,但对组装手机出了一点力的「意义」不相信,或者不认同。\n\n就像你对一个职业编段子、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意义的年轻人说:「你做这个很有意义啊,能让很多人得到快乐。」\n\nTa 可能会说:「这只是满足现实需要,叫什么意义,这不是眼前的苟且吗?」\n\n你眼里的意义,对方不认同。假设这是一次「画饼」,当然也就失败了。\n\n你觉得哪些是你学习/工作的意义?(多选)"],[20,"\n","36:0"],[20,"-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20,"\n","36:0"],[20,"-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20,"\n","36:0"],[20,"-功成名就"],[20,"\n","36:0"],[20,"-移民"],[20,"\n","36:0"],[20,"-获得成就感和自我满足"],[20,"\n","36:0"],[20,"-为人类文明发展出一点力"],[20,"\n","36:0"],[20,"-消遣漫漫人生"],[20,"\n","36:0"],[20,"-其他"],[20,"\n\n","36:0"],[20,"你认为哪些可以是一个人学习/工作的意义?(多选)"],[20,"\n","36:0"],[20,"-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20,"\n","36:0"],[20,"-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20,"\n","36:0"],[20,"-功成名就 "],[20,"\n","36:0"],[20,"-移民 "],[20,"\n","36:0"],[20,"-获得成就感和自我满足 "],[20,"\n","36:0"],[20,"-为人类文明发展出一点力 "],[20,"\n","36:0"],[20,"-消遣漫漫人生 "],[20,"\n","36:0"],[20,"-其他"],[20,"\n","36:0"],[20,"\n03\n再想想小时候,父母给我们画过的那些不成功的饼吧,比如说「你好好学习,长大了就能考上大学」。或者,再具体一点,假如父母对我们说:「你好好学习,长大了就能考上北师大。」\n\n父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给了我们一个他们认为的学习的意义,或者说,画了一个他们觉得有效的「饼」,但是,这「饼」对我们管不管用,取决于我们对北师大怎么想。\n\n如果一个人认同北师大这个学校,那这个「意义」对 ta 来说就管用,如果一个人觉得北师大是个二流 985 院校,这话自然就没有用了。\n\n"],[20,{"gallery-block":"https://images-cdn.shimo.im/ePLDdqkeaBsL9hjh/miguel_montaner_illustration_pons_editorial_coach.png!thumbnail"},"29:1|30:0|3:\"611px\"|4:\"839.406px\"|7:1|crop:\"\"|frame:\"none\"|ori-height:\"1786\"|ori-width:\"1300\""],[20,"\n印象派画家莫奈和梵高生平很不相同的一点是,一个生前熬到了成名那一天,一个到死也几乎无人欣赏。我们这些后人站在上帝视角,当然觉得两位画家的人生都很有意义,那么站在当事人视角呢?\n\n这也就是当有人拿梵高和莫奈对比的时候,总是觉得他的一生很不幸,替他感到「惋惜」和「不值」。他活着的时候,没得到世俗的成功,甚至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画有没有价值,那让他坚持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n\n我们谁也不知道梵高自己是怎么想的。"]]">


1

公司楼下新开了一家健身房,开业8折,小吉没忍住诱惑,办了张2年的健身卡,还报了私教课。健身是早就有的想法,每每看到时装博主的好身材,小吉都很心动,这次,她决心办了卡就好好练。


最初几次,小吉很亢奋,每周都老老实实去健身房练两次,不过和大多数人一样,几次之后,小吉健身的频率就变缓了,由一周两次变成了一周一次,又变成了两周一次。


小吉去健身房的次数变少,既有主观上的情绪懈怠,也有客观上的时间原因。小吉最近工作非常忙,不过是她主动寻求来的忙。小吉是个设计师,平时工作加班频率不高,但小吉自己主动请缨,又加入了另一个项目组,现在基本上天天都要加班。


“让自己这么累是为了钱吗?”有朋友曾经问小吉。小吉笑笑说:“当然是啊。”但小吉自己知道,钱只是一个方面,更多的因素是因为她想让自己忙起来。你要说加班的时候小吉快乐吗,她也不快乐,但无事可做让她感觉很慌,她喜欢时间被挤满的充实感。


周末的时候,除了健身和加班,剩下的时间小吉在学雅思,她准备把雅思分刷高一点,然后申请澳洲的打工旅游签证,去那边待半年。这是豆瓣上一个旅游博主分享的穷游方法,让小吉很心动。不过小吉每次充满豪情的翻开剑桥11,做了一篇阅读就不想继续做了。她明明知道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会不自觉的逃避。


小吉还喜欢摄影,在摄影器材上投了很多钱,有空的时候也会和朋友约着自己出去扫街。拍出一张好的照片,会让小吉觉得很有成就感。除此之外,小吉还学过一段时间的水彩画,玩过一段时间的插花;小吉还学过钢琴,买的电子钢琴学了几个月之后闲置了,她又转手卖了。




2

认识小吉的人都觉得,她是个很积极的人。兴趣爱好广泛,喜欢参加身边朋友的聚会,工作也很努力,又会玩儿,觉得她的生活过得很有意思。


没有人知道,小吉有很多次躺在床上,都觉得这一切很没意义。她时常感到倦怠。这也是她容易放弃事物的原因之一。


努力去接触各种不同的生活,努力工作不是因为小吉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恰恰是因为她不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有什么意义,才不断地去做。


什么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小吉说不上来,就是模模糊糊的感受,想过“好”的生活。她看别人的生活,总觉得十分有意义。看了森山大道的自传,她觉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摄影真好啊,所以她就去学摄影;看了别人分享的澳洲农场生活,她也觉得有意义,所以想去申请打工旅游签证。


小吉积极的去试每一件事,事情开始的时候她总是很亢奋,但做着做着她又会觉得没意思,而且是全面性的否定。觉得有意义的时候,好像什么事情都值得去做,觉得没意义的时候,一切事物都失去了光彩。


这两个状态,在小吉身上一直来回切换。




3

前段时间,小吉看了一个对人类学家项飙的采访,项飙提出了一个工作洞的概念,说很多人去工作,就像跳到一个洞里面,发疯地工作,一天十几个小时,咬牙积蓄。几年后从洞里爬出来,歇一口气,相对清闲地晃荡几年。洞里很苦,但是为了未来,你要忍。比如说,在大公司工作的人,会说这几年就拿命换钱,过了几年我就辞职去周游世界实现梦想。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工作本身,他们期待的意义在未来,当下的工作对他们来说是很苦,没有意义的,但是未来到来时好像也没有那么美好,他们又会跳回洞里。


看完之后,小吉觉得自己就像是跳进了“生活洞”。她拼命的工作,生活,学各种技能,不给自己喘息之机,想要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有意义。她觉得自己做的一切,好像都和那个心中“好的生活”有关系,那个好的生活在未来,她只能现在努力去做。但是如果问小吉那个生活哪儿好,和当下她做的事情有什么具体联系,她说不上来。正是因为如此,小吉在做的时候很容易亢奋,觉得一切都有意义,但也容易感到厌倦,觉得一切都没意义,只想跳出这个洞。


跳出之后呢?小吉很无奈:“大概会继续跳进下一个洞里吧。”


图:Anna Rudak


◆  ◆ 

你坚持做得最久的一件事是什么?它对于你有什么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