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士红
番号,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字,见证着多少部队浴血荣光的历程,承载着多少军人成长进步的梦想。
没有哪支部队不视番号为生命。原第五十四集团军是由原第四十四军、四十五军两支战功赫赫的部队合并而成。强强联合,该用谁的番号?两个军的领导都希望能保留住自己的。“官司”打到当时主持军委工作的副主席、政务院总理周恩来那里。周总理拍板:“四十四军选一个‘四’,四十五军选一个‘五’,就叫五十四军!”
今天,人民军队阔步迈进在改革强军的新征程。陆军改革作为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布局中的“重头”,继组建陆军领导机构以后,再出新举:以原18个集团军为基础,调整组建13个集团军,全部启用新的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至八十三集团军。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发展的进程虽然任重道远,但能够决定兴衰存亡的,往往只是若干个风云际会的关键节点。
这次调整组建13个集团军,不只是数量上的减少、番号上的改变,更是对陆军机动作战部队的整体性重塑,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迈出的关键一步,对于推动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当我们向熟悉的番号作别之时,发现每一个集团军都拥有着厚重而精彩的历史,都走过了漫长而壮美的征程。
人民军队创建始于陆军、发展基于陆军、根脉源于陆军。无论是打下红色江山的一刀一枪,还是建设社会主义大厦的一砖一瓦,都凝结着人民陆军的牺牲奉献和不朽功勋。南昌首义、井冈烽火、全民抗战、饮马长江、抗美援朝、屯垦戍边、支援建设、边境作战、抗震救灾、援奥扶贫、维和处突……到处都有人民陆军冲锋陷阵的身影。很少有哪国的陆军乃至整支军队,能够像人民陆军这样,与党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如此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因此,翻开任何一个集团军的历史,都可以触摸到党史风云、军队发展、国计民生,都可以感受到忠诚的基因、胜战的品质、作风的传承。
这些英雄模范烛照千秋。原第一集团军的“硬骨头六连”、原第二十集团军的“沙家浜连”、原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刘老庄连”、原第四十一集团军的“塔山英雄团”……每个英雄部队都有着擂鼓惊沙的战斗传奇、非同寻常的闪光经历。原第十二集团军的王克勤、郭兴福、王杰,原第四十七集团军的罗盛教、邱少云、欧阳海……山川不改仗英雄,他们是人民子弟兵永远的骄傲。
这些战役战斗永载青史。平型关、清风店、孟良崮、长津湖……一次次运动战“横扫千军如卷席”。塔山、黑山、马良山、上甘岭……一次次阻击战“风雨不动安如山”。打临汾、攻四平、破锦州、克洛阳……一次次攻坚战“如决溪水于千仞之山”。原第二十七集团军全歼美军北极熊团、原第三十一集团军保卫东山岛之战……诸多战例告诉我们,人民军队战无不胜、“钢少气多”的背后,是对兵形似水与兵锋如刃的完美演绎,是对真假虚实与进退守弃的巧妙拿捏。
这些精神特质血脉永续。每一个集团军都有自己的“红色家谱”和“精神资产”,积淀为不同的战斗风格、集体性格和文化品格。比如,原第十三集团军被称为“山林猛虎”,原第四十集团军被称为“旋风部队”,“北疆勇士”说的是原第十六集团军,“沂蒙雄师”说的是原第二十六集团军,原第三十八集团军以“万岁军”而扬名全国,等等。原第十四集团军的“老山精神”、原第四十二集团军的“黄草岭精神”、原第六十五集团军的“大渡河精神”和“狼牙山精神”……这些都是我们克敌制胜的精神利刃、需要传承的红色血脉。
“庶几夙夜,以永终誉。”新的番号,新的起点,每名官兵都是开拓者、奠基者、创业者。依依回首,是为了璀璨的梦想;深深铭记,是为了铿锵的远行。
远飞者当换其新羽。结构重组、编成重构、力量重塑的过程,是一次换羽新生、凤凰涅槃的过程。与其他军种相比,压减数量规模、优化编成结构、调整力量布局,陆军因为员额多、摊子大、包袱重,调整的广度、变革的深度、实施的难度,如同让巨轮在硬币上“华丽转身”,绝非易事。
未来已来,改革的机会“窗口”不在昨天,不在明天,就在现在。让我们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大刀阔斧地减脂肪、壮骨骼、强内功,加快推进陆军部队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把13个新的集团军锻造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