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方周末
在这里,读懂中国!infzm.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国都市报  ·  降温+降雨!7日起,冷空气将影响海南→ ·  昨天  
中国新闻周刊  ·  汽车行业淘汰赛,加速到来 ·  2 天前  
新华社  ·  ​限时观测,就在明天!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方周末

“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政企互动新模式

南方周末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2-12 15:32

正文

工业机器人的装配和调试工作。(卡诺普 / 图)

全文共 4605 字,阅读大约需要 11 分钟
  • 成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结束后,参会的企业家被拉进一个政企服务微信群,市级主要领导,部门、区(市)县主要负责人等24小时听取企业意见、研究解决问题。

    在成都,企业的需求和诉求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反馈、分解、解决——简单问题当场办、复杂问题统筹办、重大问题提级办,并要求“日结转、周跟踪、月督办”,且按不低于30%的比例抽查回访。


本文 首发于 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 南方周末记者 宋炳晨

责任编辑| 曹海东


企业反映的问题没解决,系统会自动给处长发短信提醒; 如果还没有解决,则自动给局长、副市长发提醒短信。 两个月前开始,面对企业的各类“难题”, 成都市各级官员面临挑战

在这个由成都市经信局打造的服务工业企业调度平台上,问题汇总、研判、转办“不过夜”。针对企业反映问题未解决,按照黄橙红三级预警“一键跟踪”。

按照系统设置,每个问题都有时间节点和责任人,逾期没有回复将被通报。每到关键节点,系统自动向责任人发送提醒短信,敦促其按时完成任务,若任务未完成,短信将升级发送至上级领导。

“这种机制让政府办事更有压力,企业信任感也随之增强。”成都市经信局智能终端产业处长李坦说。自2024年9月以来,李坦有了一个新身份——负责“进解优促”工业专班综合组具体工作。

这是成都市开展“进解优促”的一个侧影。所谓“进解优促”,是指9月初以来,成都市推进“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工作总专班办公室设在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并建立服务工业企业工作专班,办公室设在成都市经信局,各区(市)县在配合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服务企业的基础上,同步开展“进、解、优、促”工作,拿出真招实招为企业纾困解难。

截至2024年12月6日,成都全市共走访服务企业5.32万户,线上线下联动收集急难愁盼问题和诉求建议1.84万个,办结1.73万个,办结率94.17%。

小到水电等配套基础设施,大到市场客户开拓、政策支持,企业诉求五花八门。企业反映最强烈、最迫切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拓市场、降成本、给场景、搭平台四个方面。

在成都,企业的需求和诉求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被反馈、分解、解决——个性问题单独办、共性问题集中办、简单问题当场办、复杂问题统筹办、重大难点问题提级办,并要求“日结转、周跟踪、月督办”,且按不低于30%的比例抽查回访。

11月13日召开的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建立健全‘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常态长效机制”再次被明确。这座“西部经济中心”城市正以常态化机制服务企业,着力塑造营商环境品牌,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1

40天,选择题变判断题

40天,从对接洽谈到签订投资协议;40天,从注册成立子公司到正式取证。短短时间,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就已在成都落地。

浙江氢航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浙江氢航”)副总经理钟鲁川说,开始之时,布局在哪里,摆在公司面前的是一道“选择题”。浙江氢航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轻量化氢燃料电池的研发、生产和创新应用。

2024年8月,成都市经信局主动向其发出信号,推荐考察产业园区,邀请企业到温江实地考察。这道“选择题”也慢慢成了一道“判断题”:企业的回答变成了“是”。

40天后,浙江氢航与成都温江区正式签订投资合作协议。11月7日,浙江氢航正式取得营业执照,开始厂房装修,预计2025年实现产值5000万元,成为一家新的规上企业。

钟鲁川介绍,此前他曾考察过全国多个城市,成都优良的营商环境,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为公司刚刚在成都成立,浙江氢航尚没机会感受“进万企”,但已经体会到了“解难题”。

“生产线落地到成都,需要一个风冷堆氢燃料电池生产场地、展示中心、运营场地三合一的园区落地,政府陪同我们一起寻找适合的地方,换了一个又一个,终于找到心仪的场地。”钟鲁川只需要将需求反馈给成都市及温江区,对方对接相关部门,由以前企业自己想办法,变成了现在政府和企业一起想办法,效率大幅提升。

成都温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图片来源:成都经信发布微信公众号)

2

“基本满意”也要重办诉求

信号非常明显。短时间内,成都市企业都知道政府部门在逐家走访企业,了解企业的难题。

数据显示,1至10月,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上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但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仍需加力加劲。

“这意味着我们在政策上的容错空间更小,必须通过精细化服务稳住经济基本盘。”李坦说。

更重要的是,成都还需担负扛起四川省经济“压舱石”“主引擎”的责任。四季度收官在即,“进解优促”成为消除项目建设难点、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推动工业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

“进解优促”行动构想提出一周后,《“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营商环境提升专项工作措施》(以下简称《工作措施》)正式发布,此时许多企业已经走访完。《工作措施》聚焦大规模设备更新、专业园区要素配套供给、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信贷、获得市场机会、用工引才、用地用房、政策咨询等企业诉求,共提出九个方面15条举措。

随后,一个由39个市级 部门和市属企业为成员单位的工作专班组建完成,建立了问题收集、任务分办、督办回访、通报反馈等工作机制,同时创新开发“进解优促”服务工业企业调度平台,统筹全市各级部门开展工作。

“前期每天都要走访几百个企业,现在需要走访的比较少了,只有冒出新问题,有需要的时候再重点进企业。”李坦说。

而且,企业所有诉求全流程闭环管理,最后还需要回访。“有个同事回访企业,一次打了80个电话,有两家企业回答‘基本满意’,最后还是重办了企业的这两个诉求。”李坦透露,“回访有两个标准,服务质量标准和服务态度标准,必须同时满足。”

3

做企业“娘家”

服务企业一直是成都市职能部门工作的常态,李坦觉得,经信好比企业的“娘家”——有时晚上11点他们还在跟企业、跟各级部门通话,帮企业对接资源,“急事不打烊”正成为工作日常。

一份分析显示,“进解优促”的大部分问题集中于市场拓展(占比19.3%)、要素保障(占比27.8%)、政务服务(22.7%)和政策支持(21.3%)四大类。

过去一段时间,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世海还发现了成都产业园区的一个变化:“很多行政机构都在往园区搬,以前只有管委会在园区办公。”

比如,针对卡诺普等区内机器人行业代表企业融资需求,成都成华区联合多家单位开展专题融资对接活动,川发展引导基金等投资机构就企业股权融资,以及风险投资系列困难问题进行答疑和指导,累计达成意向融资8000万元。

而针对市场拓展方面的难题,成都市经信局组织了“成都造”机器人产品系列供需对接活动,邀请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工行成都分行、通威太阳能、成都比亚迪电子、全友家私等近60家需求方企业与卡诺普开展供需对接、探索合作路径,促成卡诺普与通威太阳能、千川门窗等本地客户的深度合作。活动还探索了工业机器人在电力、银行等新场景的应用,为企业新增本地订单。

在11月27日举行的商贸流通供需对接会绿色建材专场会上,四十余家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参加,寻找合作机会。数据显示,截至12月9日,累计共举办94场各类供需对接活动,覆盖超2700家企业,达成意向订单超200亿元。

4

搭建政企服务微信群

为了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11月14日,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正式运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