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吴强 私人董事会教练
来 源:
正和岛(ID:
zhenghedao)
上周末,一位企业家朋友很着急地找我,希望我去参加他们公司一个临时的战略讨论会。
按理说,
战略讨论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项
,我很好奇为什么这么突然。
了解一番之后才知道,这位朋友所在的行业,有一家头部公司刚刚发布了新的三年战略,把行业水搅混了,而我朋友的公司首当其冲受影响。
他们所处的行业格局具备中国大部分行业的特点:
市场规模巨大但行业集中度很低,市场前十大公司的份额加起来不到20%,还有八成多的市场分散在无数小微企业手中,形成细细的长尾。
去年开始,有家互联网公司开始进入长尾市场,新的商业模式,加上资本的推波助澜,市场份额迅速被整合。
这让该行业的大佬们都坐不住了,纷纷加大力度,推出更激进的扩张战略
。
还有一个坏消息。
这两年行业需求开始放缓,有些市场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公司的营销人员明显感觉到,今年前6个月比往年更努力,但业绩完成率却是历年最低。
这个行业的竞争已经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这意味着,市场份额提升就能吞食其他公司、市场份额减少则被其他公司吞食。
所以,大家都盯着竞争对手,看别人怎么出招,自己该如何应对。
其实,
竞争的不仅是客户,还有人才、资本等各种要素,各行各业都如此
。
企业永远在争夺有限的市场和资源,尤其是增长放缓的年代。
但从本质上讲,
这些东西都不是争来的,而是吸引来的
。
只要换位思考就明白——我凭什么成为你的客户?
我凭什么加入你的公司?
我凭什么投资给你?
不是因为你比别人更会争抢,而是因为你有吸引力,让我心甘情愿。
美国有三位管理学家耗时10年合写了一本书,叫《部落领导力》,里面提到,每个团队都有一种主流文化,这决定了团队能达到的高度。
作者戴维·洛根等人把主流文化归纳成5种境界:
境界1:
生活烂透了。
组织中充满抱怨,别人不行,自己也不行;
境界2:
我的生活糟透了。
别人好是别人的事,我改变不了什么,得过且过;
境界3:
我很牛,但你不行。
自我感觉良好,但对组织感到不屑和无能为力;
境界4:
我们很牛,但你们不行。
团队很有战斗力,盯着对手打,不断用成功证明自己。
境界5:
人生真美好。
专注于伟大的事业,无暇顾及竞争对手的存在。
作者指出,
企业文化的境界越高,对组织的激励水平就越高。
好的文化能释放强大的能量,甚至创造历史
。
《部落领导力》的作者曾问一家制药公司“你们的竞争对手是谁?
”他们以为得到的答案会是某个同行,结果,管理层和研发人员想了半天,说:
“我们的竞争对手是疾病和癌症呀,还能有谁?
”——他们的对手不是竞争者,而是让世界更美好使命中所遇见的障碍。
顶级的企业家都知道,
商业竞争的本质不是战胜对手,而是满足客户
。
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有句名言:
“不要管竞争对手做什么,他们又不给你钱。
”
企业经营离不开客户、资本和人才,但真正能吸引这些的,不是炫目的噱头、也不是一时的甜头,而是卓越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以及值得信赖的长期回报。
《道德经》第三十五章,谈的就是真正的吸引力法则——执守大道,天下归往。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解读:
执守大道,天下人都来归往。
对归往者不加伤害,大家都安居乐业,安全、平等、幸福。
音乐和美食,使路人为之停步,“道”却平淡无味。
看它看不见;
听它听不清;
而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
企业间的竞争,表面上是一招一式的输赢、一城一池的得失,所以很多经营者会痴迷于新的竞争招式。
要当心,这些可能只是“乐与饵”——能让你短时间顾客盈门、让你受到投资者的热捧,甚至让你赢得了许多战役,但
如果偏离“大道”,你却有可能输掉整场战争
。
优秀的领导者,应该走出“应激反应”式竞争的混沌状态,在经营中磨练自己、求道问真。
也许最后会发现,
真正的经营之道,只是坚定自己的使命、愿境、价值观,以及坚持做好那些理所当然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