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网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官方网站(www.planning.org.cn),是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建设成果展示的窗口,是规划行业信息分享、学术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百姓关注  ·  刘德华演唱会,突发! ·  1 周前  
百姓关注  ·  最新放假通知!调休2天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城市规划

聚焦“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第三期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营在京举办

中国城市规划  · 公众号  ·  · 2017-06-23 21:12

正文

编者按


2017年6月18日,“第三期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营”开班,本期工作营为期6天,围绕“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低碳城市规划交通、城市‘双修’”等内容,通过课堂培训、专业考察、案例解剖、互动交流等形式开展教学,提升一线城市规划技术人员与高校青年教师的低碳生态规划能力。


开班仪式合影


2017年6月18日,“第三期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营”开班,本期工作营为期6天,由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大学联盟(下称“大学联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下称“学会”)、能源基金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生态规划与绿色建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举办。

 

围绕“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低碳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低碳城市规划交通、城市‘双修’”等内容,通过课堂培训、专业考察、案例解剖、互动交流等形式开展教学,提升一线城市规划技术人员与高校青年教师的低碳生态规划能力。


开班仪式


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项目主任王志高出席开班仪式并致辞。

石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张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

王志高 能源基金会低碳城市项目主任


课程培训


本期工作营邀请到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巡视员张泉,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毛其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尹稚,东南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交通学院院长兼交通工程研究所所长及交通工程系主任王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谭纵波6位专家为学员们进行现场培训。


张泉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巡视员


张泉副理事长围绕“低碳城市规划概述”为学员们介绍了低碳发展涉及的领域及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责任,梳理了与低碳城乡生态规划相关的自然、经济、社会、空间等领域中的理论及技术方法。


张泉副理事长以大量的案例,生动有趣地介绍了国内外低碳生态规划的具体做法。在介绍国外案例时,他从城市层面及社区层面,分别介绍了德国的弗莱堡、瑞典的哈马碧滨水新城、阿联酋的马斯达城、英国的马斯顿-维尔生态城及英国的BEDzed社区、彭布里奇花园城的理念及实施方式。他总结说,低碳生态理念已逐步融入国家对城市发展的宏观构想,而生态新城规划成为低碳生态发展系统探索的重要方面,街区和建筑尺度生态技术应用条件已渐趋成熟。在介绍国内案例时,分析了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类型,统计了国家部委低碳生态城市试点名单,重点介绍了城市“双修”试点项目及生态新城建设情况。


张泉副理事长强调要警惕低碳生态陷阱,必须掌握低碳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应当重视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低碳生态。同时,他还梳理了国内外低碳生态相关政策法规。在大量理论、技术、政策法规梳理的基础上,张泉副理事长重点对城乡规划的低碳生态要素进行了分析,并明晰了要素落实中的具体任务,总结了低碳生态城乡规划的指标体系,为低碳生态城乡规划编制指明了路径方法。


毛其智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在过去一年中,“人居”领域的重大事件无疑是2016年10月在厄瓜多尔基多召开的联合国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毛其智教授作为中国的专家学者全程参加了此次会议。在这届工作营中,他以《“人居三”与》为题,将国际发展理念带给学员。他从介绍“人居一”及其缘起开场,梳理了从“人居一”到“人居三”、从《人居议程》到《新城市议程》的近40年的人居发展历程。


毛其智教授总结到,我们现在形成的基本认识是人居环境科学是21世纪城市发现与城乡规划的基础理论;美好人居环境建设不仅是一种物质形态的建设过程,也是文化建设过程。他指出,城乡统筹与城乡整体规划建设管理是发展中国家谋求可持续性发展的两大主题。


毛其智教授指出,城市的核心是人,国际上最重视的是城乡居民积极主动的创造精神。政府应有计划逐步推动城乡的社区建设,不断增强居民对属于自己社区的人居环境的建设和维护的能力。


尹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尹稚教授为工作营学员们作了题为《走向低碳——设计结合自然,设计为人服务》的专题培训。尹稚以重庆为例,分别从场地特征的精准利用与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两方面进行了讲解,阐述了原有山地城市中高强度建设模式的缺点以及精细化利用模式的优点等。他强调,复杂地形的精细化利用要做到三点:一是保护山水景观格局,二是保障生态循环系统,三是保证安全限制要素。


尹稚教授在谈到低碳能源供给时指出,需要因地制宜,要根据自然条件、政策导向、建筑功能等原则进行分析,不能“拍脑子”决定。


尹稚教授在讲到“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时,以“创新阶层”为例,介绍了创新阶层的特征、价值取向、工作或生活空间特征等。他特别指出,近年来“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被乱用,应该针对特定阶层、特定收入水平的人群来制定,不能盲目铺开,否则会造成底层生活服务成本的提高。


王炜 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南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交通学院院长兼交通工程研究所所长及交通工程系主任


王炜教授作了题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低碳交通规划》的专题培训。他指出,影响城市交通系统碳排放的因素与影响城市道路通行效率的因素几乎相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策略就是减少城市交通系统碳排放的策略。他指出,中国城市交通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城际交通快、城市交通拥堵、地上车堵人不堵、地下人堵车不堵”。


另外,王炜还介绍了美国、欧洲交通的成功模式,美国通过路网控制、交通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实现了城市交通有序高效;英国则是通过公交优先、停车管理、拥挤收费实现了较为合理的交通结构。王炜教授认为,中国应学习他们的经验,打造“公交畅通城市”,实现“以公交为主体、自行车、小汽车、步行等协同的综合交通体系”。


杨保军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杨保军院长作了题为《双修让城市更美好》的专题培训。他认为,好的城市应该满足以下六点:经济持续繁荣、社会和谐稳定、文化丰富包容、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宜人、安全保障有力。


杨保军院长指出,“城市双修”主要是基于我国追赶期快速发展阶段野蛮生长、粗放开发、平庸空间等问题而提出。中国过去的快速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增量,但建设品质存在着许多缺憾,“城市双修”也是为了弥补“历史欠账”,包括生态环境的欠账、城市景观的欠账、基础设施的欠账、公共服务的欠账。


他强调,做“城市双修”要转变五个观念:一是生态思维重于景观思维,二是民生取向重于形象取向,三是系统整体重于片段局部,四是地方特色重于国际风尚,五是规范精细管理重于随意粗放。生态修复、城市修补需要“内外兼修”,既是物质空间环境的修复修补,也是软环境(社会文化行政)的修补。城市扩张是有极限的,更新是无止境的。


谭纵波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谭纵波教授作了题为《低碳理念下城市规划可能性再思考》的专题培训。


谭纵波教授认为,在谈论低碳、碳排放等问题时,一定要有中国视角。城市规划方面有很多可能,但是必须意识到局限性,不能“跑的太快”。规划的前提是生产与生活方式的重新审视与共识的达成,也就是价值观的达成。规划方案应是根据政策、技术、创意、公众参与几个因素综合考虑而制定的。他强调,规划师首先要了解政策,了解技术,才能做出相应的创意。


谭纵波谈到了低碳城市规划的态度,一是要作为可持续城市发展中的低碳要素来对待,二是作为城市复杂系统中的约束项,三是要密切关注、积极参与、有选择地行动。归纳起来就是“别被忽悠、自主选择”。


实地调研


21日,学员们在2天半的集中学习后,对北京长辛店生态城和北京未来科技城进行了实地调研。24位学员结合学习内容及工作实践,就排水、地源热泵、室内通风、屋顶绿化、生态水沟、地下综合管廊等问题与基地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分享。


北京长辛店生态城调研

北京长辛店生态城调研

北京未来科技城调研

北京未来科技城调研

北京未来科技城调研


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现场


小组讨论分别由谭纵波、张悦、邹涛三位老师组织三组学员进行交流。学员分别介绍了参与过的低碳生态实践项目,并结合几天以来学习的内容对项目提出改进思路。


分组讨论现场

分组讨论现场


项目的交流与讨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组内学员和老师积极提出完善意见,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培训和调研的内容,共同探讨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技术要点,探索规划师提升低碳生态城市规划领域技术水平和能力的具体意见。


交流与点评

石楠 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毛其智 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张悦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

邹涛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

现场照片


工作营的最后一天,每组推选出两位学员将讨论成果向全体学员及专家们进行汇报,并邀请石楠秘书长、毛其智教授、张悦教授和邹涛副主任进行现场点评。精彩的分享引发了学员和点评老师们关于低碳生态城市规划的政策、技术、公众参与等层面的思考和热烈的讨论。


全体学员和专家合影


交流结束后,由专家为学员们颁发结业证书,到此本次工作营圆满结束。通过本次工作营,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岗位的规划从业人员的沟通交流,期待学员们将收获运用到生态规划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