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政府网  ·  冷冷冷!大风、寒潮预警,局地降温超10℃ ·  19 小时前  
中国政府网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七次全体会议 ... ·  2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李锋博士遭遇意外离世,年仅48岁 ·  2 天前  
中国政府网  ·  5.01亿人次!6770.02亿元! ·  2 天前  
半月谈  ·  限时观测!就在今天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碧桂园首个创新小镇亮相惠州 抢先布局“广东硅谷”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5-18 21:05

正文


碧桂园的创新小镇凭借惠州的区位、产业、生态优势,抢抓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机遇,承接粤港澳战略新兴产业转型趋势,必将成为惠州、广东乃至全国创新发展一大亮点。


2017年5月17日,碧桂园集团(2007.HK)产城融合战略转型后的首个“创新小镇”——总投资约300亿元的潼湖创新小镇,在惠州市潼湖生态智慧区破土动工。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惠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奕威和市委副书记、市长麦教猛等领导参与了奠基仪式,并见证了碧桂园集团与入驻的企业代表交换协议文本。


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曾说过:“深圳的成功是因为科技,但房子的成本太贵了。我们想在深圳周边建一个科技之城。”


这个选址最终落在惠州潼湖。广东省惠州市南临南海,毗邻香港、广州和深圳,而潼湖生态智慧区正位于惠州仲恺高新区的西部,“十三五”将其定位为“珠江口东岸科技创新走廊五大区域创新平台之一”。


可以说,碧桂园集团的“创新小镇”战略正与这个定位不谋而合、相得益彰。


5月17日下午,由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和潼湖生态智慧区规划建设指挥部联合主办,瞭望智库提供智力支持的“广东硅谷”创新发展论坛暨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发展研讨会也在惠州举行。


碧桂园“创新小镇”

2016年8月,碧桂园集团宣布计划投资千亿元在全国布局创新小镇,而这个“创新小镇”的概念最早就诞生于惠州。


当时碧桂园集团带队到惠州考察,并提出想做“产城融合”项目的意愿。数天之后,惠州市政府与碧桂园签约,首个示范性项目落地潼湖生态智慧区。


碧桂园集团助理总裁兼产城发展事业部总经理向俊波表示:“惠州在招商引资方面给了很多便利条件和政策支持。”2016年10月,碧桂园开始进入潼湖做前期工作,2017年5月3日完成首期用地的获取,政府的效率非常高。


潼湖是广东最大的内陆淡水湿地,距离深圳、东莞较近,更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地带。调研显示,与深圳市相比,在潼湖创建创新小镇将会节省近一半的企业成本,包括运营、土地、建设、用人、配套等各个方面。


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评价称,潼湖的条件得天独厚、交通便利,距离深圳较近。他期望所有人,特别是从事科技行业的年轻人能够来潼湖工作、生活,喝咖啡、看电影、散步、看书等等。


“这里将变成一个小城市,期望能够建成中国创新小镇的榜样。”杨国强说。


截至目前,潼湖创新小镇已经聚集近80家科技企业、孵化器、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和银行基金等,碧桂园将与思科公司、IMEC(比利时电子研究中心)等一批产业领军机构携手,深耕物联网及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移动网络安全与培训、物联网智能设备制造等产业,将潼湖打造成为世界级的物联网产业基地。目前,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绿色产业平台中国办公室主任、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说,创新小镇要采取“开放、多元、包容”的态度,同时需要合力攻坚,使得“产学研、政商用”互相匹配。他强调,小镇建设需要时间和战略耐心。


向俊波则表示,碧桂园打造整个创新小镇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周期,碧桂园做不了科技、创新,但是一定会做好培育、孵化创新的平台。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说:“平台建设是最大的制度红利,是创新的重要载体”。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刘宁说,碧桂园潼湖创新小镇的定位就是“为凤筑巢、陪伴成长”,模式就是“重资产平台+N个轻资产平台”。“我们秉承长期持有的商业模式,不是建好就卖,卖完就走。”他强调。


据悉,潼湖创新小镇将建设三大特色科技产业组团。其中,东部组团以“智慧城市+科技服务”为核心的多功能智慧产业基地,包括创新工场、平安银行、清华大学、中科院综合中心、韩国Formation基金等企业和机构已进驻。


中部组团是以“智能制造+智能控制”为核心,打造智能制造平台,包括富士康、奥林巴斯、中航货运、世贸集团、深圳无人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已进驻。西部组团则以”物联网+大数据”为核心,形成高新技术研发制造产业基地,思科、施耐德、海康威视、惠州物联网孵化器、数字广东研究院等已进驻。


目前来看,随着海内外众多知名企业的入驻,潼湖的产业集聚效应已开始显现。



打造“广东硅谷”

在5月17日下午的“广东硅谷”创新发展论坛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专家学者,惠州市主要负责人以及碧桂园、软通动力、华兴资本、创新工场等企业代表齐聚惠州,共同探讨创新驱动发展话题。


2017年2月,经广东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正式印发《广东惠州潼湖生态智慧区发展总体规划(2017—2030年)》,明确提出潼湖生态智慧区打造“广东硅谷”。


在完善基础设施方面,潼湖生态智慧区陆续启动总投资约53.36亿元的创新与总部经济区首期道路、智慧大道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生态环保上,惠州与省林业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已经签约共建潼湖国家级湿地公园,将建成5A级景区。


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曾指出:“论生态,很难有园区比得上潼湖生态智慧区,要把智慧区定位为创新发展的基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