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情诗人,三个不同风格迥异的女人,四个人的爱情故事
今天分享徐志摩的故事。
想必大家对这个名字不陌生,不仅仅是因为他的诗,更因为他的风流史。
徐志摩家境
:
留学英国,他的原配夫人叫张幼仪,端庄善良,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婚后,张幼仪生了一个儿子,更能相夫教子,深得徐志摩的父母疼爱。
在经济
方面
,徐志摩的父母是不遗余力地支持他们的。
婚后,徐志摩出国留学,张幼仪则同徐志摩一起去了英国陪读,两岁的儿子留在家里给爷爷奶奶照看。
留学期间,遇到了一位才貌出色的女留学生叫林徽音。
徐志摩对林徽音一见钟情,开始追求林徽音,完全忘记了自己是有夫之妇和有子之夫。
徐志摩虽然很有才华,也很有钱,但是林徽音鉴于他已有家室,虽然和他交往频繁,并没有答应他的追求。
徐志摩回到家里,开始公开嫌弃张幼仪是“乡下土包子”,“我要离婚!”。
张幼仪还是默默地为丈夫洗衣服、做饭伺候丈夫。
在徐志摩嫌弃张幼仪时,21岁的张幼仪又怀孕了,但徐志摩知道后却
狠心叫张幼仪去打胎。
张幼仪自是不愿意的,她说:“打胎很危险,有人因打胎而死掉的。”
徐志摩却冷漠地说:“
坐
火车肇事还会死人,难道你就不坐火车了吗?”
几天之后,徐志摩不声不响地离家出走了。
(徐志摩与张幼仪)
可怜的张幼仪,怀有身孕,又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语言又不通,她痛苦地想自杀。
张自小学习传统文化,她想起了《孝经》上的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于是打断了自杀的念头,她重新思考人生,开始求救于在法国留学的二哥和在德国留学的七弟。
张家兄弟们都向张幼仪伸出了援助的手,
劝她千万不要打胎,生出了孩子,兄弟愿收养。
得到手足的帮助鼓励,张幼仪在德国生了第二个儿子。
后来,徐志摩又来逼她离婚,
他们是在一个朋友家里见了面。
张幼仪说:“你要离婚,等禀告父母批准才办。”
徐志摩却强硬绝情地说“不行!我没时间等!你一定要现在签字!”
他只为离婚而来,对第二个儿子毫不理会,张幼仪知道已经无法挽回,被迫签字离婚,一个原本美满的家庭,就因为徐志摩的喜新厌旧和见异思迁破裂了。
徐志摩离婚后,心花怒放,马上去找林徽音,但
林徽音已经悄然回国了,回国后不久,与他人正式结婚了。徐志摩的追求变成了泡沫。
有人评述,时值芳年的林徽音为什么没有嫁给才华横溢的徐志摩呢?因为
林徽音凭直觉,徐志摩的热情不足以信赖。
(徐志摩与林徽音)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
王赓的妻子陆小曼,是一个漂亮的才女,爱好艺术,擅长诗、书、琴、画。
不久王赓调往哈尔滨工作,陆小曼留恋北京,没有与丈夫同去。
在这段时间里,徐志摩与陆小曼接触的机会更多了,
徐志摩动了心,开始追求陆小曼了。
当时,在北京的知识界,原本对这两位才子才女是有很多赞誉的,但因为他们两个人的交往已越界,所以社会上的流言蜚语就多起来了。
最后,
陆小曼离婚了,另一个家庭破裂了。
很快,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了,这件事成为当时轰动京城的新闻。
陆小曼的父母不高兴,徐志摩的父母更生气,他们中止了对徐志摩的经济供给,并且根本不见这个新媳妇。
正如《弟子规》所说的:
“德有伤,贻亲羞”。
老师梁启超在他与陆小曼结婚时,训斥他说:“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
你这
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
以后务要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徐志摩与陆小曼)
徐志摩和陆小曼结婚后,住在上海,因为没有了经济来源,慢慢地感到了生活的压力,经济拮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