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领域,于旸自小就爱好广泛:“当时想不出大学志愿怎么填,觉得学什么都行,都喜欢。后来因为家里有人从医,父母便帮我做了主,于是就去了医科大学。”
进大学以后,家里买了电脑。喜欢将一切都拆开来看个究竟的于旸,自然也不会放过研究这个新事物的机会,然而不一样的是,这一回他着迷甚深。“之前所见万物都有边界,唯有计算机的世界是没有穷尽的。”他举例说,小时候把电视机拆开来,看电路布局、元件功能,都能一一弄清,没有什么可探索的了,但计算机不一样,这台机器里包含着的信息量极为巨大,因为可以通过安装软件,近于无限地扩展信息量,“和其他的一切都不一样”。
在探索的过程中,于旸很快就触及了安全领域。相比应用软件,安全是一个更底层、更本质的东西,因此它也注定成为于旸更愿意投身研究的领域。那时,他把在学校社团赚得的稿费省下来,走2公里去中科大附近一家专卖计算机类书籍的书店:“安全类的书籍只有一排,其中就有《黑客大曝光》。”
就这样,靠着自学,这个连C语言都没学过的医学生,在对尼姆达蠕虫的研究中一战成名,并且自此被“安全圈”所关注。
大学毕业时,于旸决定去绿盟,成为一名安全研究员。之所以把信息安全而非医科专业当做自己的事业,涉猎广泛、擅长极多的于旸表示:“它很有意思,和做医学实验不一样,既可以一次次推翻重来,所需物质门槛也非常低”。
“黑客教主”的江湖地位,就是在绿盟科技工作的那段时间中确认的。
并非科班出身,参加工作时连编程语言都没学过的于旸,是怎样补足那些基础知识,并在信息安全专业研究领域快速崛起的?于旸平静地说,自己从未被学习新事物所困。
“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从小读书,我的阅读速度比一般人快,对于特别喜欢读书的人来说,看书的时候会有一种如饥似渴的感觉,特别希望能够快速地把书读完。我从小就把读书速度给练出来了,可以非常快地进行资料的阅读和检索。”他说,“换句话说,我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随后开始一行行细嚼慢咽地阅读。”
早些年,他就把这样的心得写在了网上。因为那会儿常有人求大牛的技术指点:“怎样才能获得你的毕生功力?”于旸写道,学Windows的方法有三步,没有诀窍,也不用花钱买书:“一、先把Windows的帮助文件从头到尾看一遍;二、在Windows目录下搜索*.txt、*.htm?、*.log、*.ini,把每一个文件内容都看一遍;三、把注册表浏览一遍。”
把他说的这两点结合起来,便知“黑客教主”是怎样炼成的——那便是“刻苦”,以及“对自身天赋的善加利用”:“其中刻苦是必须的,因为聪明的人太多了。但也不能忽略自己的优势和特质,比如我的优势就在于阅读、表达、好奇和另辟蹊径的探索方式。”
过硬的技术加出众的表达能力,使于旸脱颖而出,成为绿盟科技研究部的代言人。业内其他人提到他时都觉得震惊,一个学医出身的年轻人,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就取得了那么快的进步,实在是不可思议。
于是,在安全焦点的某个峰会上,TK就被“刁难”了。那个会议的最后一项议程,是请几个人上台回答观众的提问。有人拿出许多刁钻古怪的问题,向于旸发问,都被他一一化解,最后主持人笑言:“在这个世界上,我只佩服两个人,一个是芙蓉姐姐,还有一个就是TK。”
“芙蓉姐姐那时很红,她不是有个绰号叫‘芙蓉教主’么?所以我之后就被叫作‘黑客教主’,‘教主’之类的,不是尊称,更近似戏谑。”于旸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