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周国平
介绍信息 一、首发周国平的新作品或者其部分内容; 二、摘编周国平以前作品中的文字; 三、转载媒体或其他自媒体平台上对周国平的评论; 四、周国平与网友们互动,对评论和留言予以回应; 五、报道周国平的社会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周国平

她卖菜53年,捐了1000多万,登上《时代》周刊,还被评为“时代最具有影响力”第八名,奥巴马都排在她后面

周国平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5-18 20:3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来自:看道     ID:candotv




保持内心的光芒

因为你不知道

谁会借此走出黑暗




2010年一个普通的午后,

陈树菊正在菜摊前忙活,

这时电话响起,她接起电话,

只听对方说让她去领奖,

她想也没想的就回答道:

“不去,去了我的菜摊怎么办?”



又过了一会,电话再次响起,

这次听筒里的人说:

“陈阿嬷,我是马英九。

我希望你可以去美国领奖,

对,费用不要担心。”



很多媒体得到这一消息,

纷纷来到菜摊采访,

她放下手中的青菜,

无奈地说:“我不是什么英雄,

我就是一个卖菜的。”



陈树菊是谁?

她只是台东中央市场的一名菜贩。

靠着“50块钱三把菜”的小生意,

53年里她救助孤儿、给学校盖图书馆,

捐款高达1000多万台币。



李安曾亲自帮她写推荐信,

只有小学学历的的她,

还被评为“亚洲慈善英雄”、

“年度公益人物”…



这次,她要领的奖是美国《时代》杂志,

评选出最有影响力时代百大人物英雄奖。

若不是马英九亲自邀请,

她根本不想离开她的菜摊。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66岁阿嬷竟然排名第八,

排她后面的是奥巴马、习近平,

马云,李彦宏,马化腾,郎朗,李连杰......

但她对这些根本不在意。



陈树菊自幼家贫,

13岁那年,因为家里凑不出5000元的保证金,

母亲难产死在了医院。

来不及悲伤,看着家里还有六个弟妹,

她不得不选择辍学,扛起生活的重担。



那一年,她成为市场上最年轻的菜饭,

跟着父亲学会了用称,学会了辨认蔬菜,

小小的身体开始了搬运繁重的货物,

为了给弟妹赚学费,

她总是第一个开摊和最后一个收摊的人。



她的努力总算让生活好了一些,

然而命运并没有放过这一家,

1969年,三弟生了重病,又是因为治疗费难住了她,

虽然学校知道后,捐了一些钱,但还是晚了些时间。


噩耗接踵而来,不久后,

二弟又在一场车祸中死亡,

父亲又被查出癌症晚期,

她伤心的说:

“因为我们太穷了,如果我们有钱的话,

家人就不会因为凑不齐医药费而离开。”



接着,她将所有的时间精力放在了菜摊上,

尽管如此,每当停下时还是伤心不已。

她曾怨恨过命运的不公,

也曾憎恨这个太过现实的世界,

后来她皈依了台东市海山寺,

慢慢才明白: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但决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在别的孩子身上!



就这样她找到了心中的方向,更加努力,

每天凌晨2、 3点,她就开始准备,

5点的时候,就已经等待第一批客人的到来,

50块三把菜,她踏踏实实做生意,

不缺斤少两,只挣那么2,3块的辛苦钱。



每天她只为自己留20块钱生活费,

午饭也只是一份酱油拌米饭,

最奢侈的时候,就配点面筋,

或者打开那瓶舍不得吃的腐乳。



能省就多省一点,

能干就多干一点,

她每天只睡3,4小时,

实在累的不行,

就靠在菜摊小憩一会。



客人少的时候,

她就捧起一本书,

不放弃学习的机会。



时间慢慢过去,剩下的几个弟妹,

都上完学成了家,大家都劝她不用这么辛苦了,

可是陈树菊只是摇摇头,

只有她知道现在还不是休息的时候。



1997年,她一口气将自己的存款捐了出去,

本来只要5000千块就能度过难关的福利院,

却收到了她捐助的100万。


福利院院长看着那些5块、10块的纸币,

震惊之余说道:“你给我这么多,我该怎么办?”

陈树菊却说:“我相信你会帮助到孩子们的,

钱,要给需要的人才有用。”

2003年,陈树菊送侄女去仁爱国小上学的时候,

发现学校的孩子在危矮的图书馆读书写字。

“这怎么可以,孩子们在这里看书多危险啊。”

但是要盖新图书馆需要450万。



陈树菊一拍胸膛说道:

“450万全部我来付!”

然而,没人知道的是,

她提前取出了自己投保的保费,

只为了让学生有干净的书本、

明亮的教室可以安心地读书。



2005年5月,新馆落成,

正式被命名为“陈树菊图书馆”。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台北,

新馆落成她被邀请上台讲话,

她很不好意思的说:

“这是我的母校,感谢仁爱国小多年前救助过我的三弟,谢谢你们。

感谢老师们对我侄女的照顾,谢谢。”



所有的荣耀,她只字未提,

所有受过的苦,也只字未提。


她一生未婚,所有的精力放在了卖菜、捐助上,

为了服务好顾客,她很少喝水上厕所,患过肾炎,

几十年的重体力劳作下来,

她的脊椎和脚都严重变形。



她的脚还发展成了蜂窝性组织炎,

几乎成了一只空壳,

只能驼着背,一拐一瘸地去搬货物,

但她却说:“比起赚钱,我不会很在乎。”



大家都劝她:

“年纪都这么大了,留点钱给自己养老吧。”

陈树菊却摆摆手:

“我捐了钱,我很快乐,觉得自己做了对的事情,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


“真的,我连睡觉都会笑出来。”



从这以后,她就和“捐助”这个词再也没有分开。

她还在“阿尼色弗儿童之家”孤儿院认养了40多个孩子,

每年都捐款好几万帮助他们上学、治病。



2009年她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会,目标是1000万台币。

她始终记得,要是那时候有钱,弟弟妈妈就不会离开,

也时刻记得,弟弟生病,

学校募捐时,自己拿到善款的心情,

所以她希望自己能帮助更多的穷人。



直到有一天,

记者报道了这个每天只吃酱油拌饭,

却热衷捐款的菜贩阿嬷,

一时间,震惊了整个台湾,



她几十年如一日的事迹也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国外媒体纷纷报道这个菜贩的善行。

大导演李安写信推荐她给《时代》,

这才有了陈树菊美国之行。



直到马英九打来2次电话、亲自上门,

台东县长黄健庭1个小时的说服,

她才勉强答应赴美领奖。


就连BBC都专门跑来采访,

称她是:“世界上最不像,也最朴实的慈善家。”



据部长回忆,办签证的那天,

陈树菊的双手因为几十年来的辛苦劳作,

已经弯曲到根本伸不直,

甚至连指纹都识别不出来了。


在场的人无不为她动容,

陈树菊却不以为然:

“当初我受过大家的捐助,

赚钱了自然也要帮助别人。”



马英九赞扬她:

“因为你的善行,让世界看到台湾,

你去美国领奖,为台湾争光。”

李安这样评论她:

“陈树菊最令人津津乐道之处,

是在她的单纯与慷慨。”



2012年,她又获得麦格塞塞奖,

麦格塞塞奖被称作“亚洲诺贝尔奖”,

随后她把5万美元奖金全数捐献给了台东马偕医院。


2016年7月,台风重创台东,她又捐助了30万台币。



她一身是病,

甚至让她走路的样子很怪异,

但她舍不得花钱治病。

“能省一点是一点。

有人比我更需要钱啦。”



她就像一粒尘土,微薄、微细、微乎其微,

自认渺小,十分平凡,但却正在塑造着伟大。

我们当中极少数人能做伟大的事情,

但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崇高的爱去做平凡的事。




阅读往期经典文章


什么是我们幸福生活的保障?

母亲节:报答母爱最好的方式

如果你能做到这样,遇见理想伴侣的机率会更高

你的内在心灵注定孤独




回复以下关键词,送你一篇周国平哲理美文



爱| 爱情| 善意| 感情

孩子| 父母| 父亲| 女儿| 教育

命运| 位置| 快乐| 欲望| 妥协| 弱点

道路| 人生| 沉默| 真实| 觉醒| 尊严| 使命| 本质

智慧 | 年轻 |自白| 友谊 | 大自然| 雄心 | 谦和 | 怀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军情战评  ·  东北亚危局 美媒妄议各方战力
8 年前
懒人医学考试中心  ·  懒人百日复习计划--妇产科第五天
7 年前
财经连环话  ·  怎样才能成为前1%的土豪?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