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复一日地奔波于繁华的都市里,年复一年地沉浸在枯燥的工作中,是否会感觉到身体憔悴,内心麻木,甚至忘了初心?
如果累了,不如来“壮族老家”上林,放慢脚步,寻找最悠闲的生活。毕竟我们上林这么美!
千百年来,上林山水,令多少文人墨客挥毫泼墨,也吸引了多少人为之神往陶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这人间福利的奇山秀水。
水是上林之魂,城得水而灵。“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颜面,故水得山而媚”。
上林也有一个“世外桃源”,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踏进“世外桃源”,展现在眼前的将是一片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
放眼望去,远方群山,村树含烟,阡陌纵横,屋宇错落,宛若陶渊明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桃源画境。
在这里,告别大都市的快节奏跟压力山大,来这里享受慢悠悠的时光,在清水河感受最美的游船线路,山水清晰地倒影在江面上,更能感受这份宁静。
途中,可以看到头戴斗笠的船夫悠闲地等待过往行人,勤劳的农夫在雾气笼罩的田地间弯腰耕种,这一切就犹如一幅动态的画卷,一首有声的诗词。
▲
触目皆画面
初春时,这儿还是看油菜花的最佳胜地。田间的油菜花儿已是烂漫一片。行走于花丛间,与美相伴,怎不叫人心醉!
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几个少数民族。青山秀水陶冶着他们的性格与情怀,酿就了各具特色,淳朴热烈的习俗。
“渡河公”节,是流传在上林县三里镇一带的壮族民俗节庆,自明朝形成以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歌圩”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举行,值时成千上万的青年男女聚集于山坡上,对唱山歌,以山歌寻求配偶,或以山歌交朋结友,传达人与人之间和谐美好的情感。
到上林,除了欣赏美景之外,其实你还可以跟着下面的节奏吃香的喝辣的?最传统正宗的上林旱藕粉,米粉以其白、嫩、爽、香的特点吸引了八方食客。
▲
旱藕粉
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也是乡土饮食文化的一大特点,上林靠水,吃的最多,也最爱吃的就是鱼了。爱吃鱼会吃鱼的程度,远远超乎你的想象,就好比“全鱼宴”,一鱼条鱼有N多吃法!
▲
一鱼八吃
小银鱼细嫩透明,色泽如银,无腥味,味美却难以捕捞。当地人介绍,银鱼只有晚上才出来,根据它们喜好光的特点,每天黄昏时分就要开船去下网,用一盏灯将银鱼吸引过来,凌晨4点就得去收网,银鱼营养很丰富,低脂肪高蛋白、无鳞无刺、无骨无肠、味道鲜美,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