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伟
博士,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PI,中组部“青年千人”,国家“优青”获得者。
谦虚中创造辉煌●状元档案
1999年甘肃理科状元颉伟
年龄:36岁
当年高考总分:677分
录取高校:北京大学
中学毕业学校:靖远矿务局一中 (白银九中)
个人格言:谦虚,成功者必备的品质。
用同龄人的话讲,他是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一个传奇。颉伟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但他一次次在奥林匹克竞赛及全国其他比赛中获得名次,并一举夺得1999年的全省理科状元。
颉伟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曾在靖远矿务局红会一矿上班,现已退休,他对儿子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他说,颉伟懂事很早,各方面都比较自律,和父母的交流不是很多,但与别人交流比较活跃。 对于颉伟所取得的成就,父亲的评价是:“既不全是依靠聪慧的天分,也不全靠后天的勤奋,两者的因素应该都有吧。”
颉伟的高中班主任佟永峰老师对他的第一评价是谦虚。佟老师坦诚地说,在中学时,颉伟的数理化在某些方面甚至比任课老师还强。学校一直想找个机会让颉伟到母校作报告,今年七月他就会回来,相信这个愿望能实现。
颉伟最信奉的一句话就是“谦受益,满招损”。他说,他不论做什么都要对得起父母,没有父母的付出就没有他的现在。我们相信,传奇式的颉伟一定会再续辉煌,成就一番宏图伟业。
【以下为颉伟老师的讲话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非常高兴能与2017届毕业生们一起相聚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全体教师衷心祝贺你们顺利完成学业。
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其实是很复杂的。我和你们一样格外激动,但是也很忐忑,因为我作为北大的毕业生在清华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演讲是需要勇气的。【笑】但除了激动和忐忑,还有一份好奇。其实从第一批学生来到我的实验室,我就在想,他们原来是是什么样子,在我们实验室毕业时将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站在这里又在想,你们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同学们可能也会想我们亲爱的院长年轻时候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颉伟老师年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我年轻的时候其实已经是这样的)。【笑】
水木清华的学生时代是每个人人生最宝贵的一段时光。从每个人来到清华时青涩的面孔,到毕业答辩时自信的演讲。从一开始跟着师兄师姐打杂跑腿,到成为师弟师妹们的引路人;从一个刚刚入门的初学者,到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思维的青年科学家。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细胞的重编程。这种reprogramming不是定向分化,因为我们无法预期变化的最终结果,唯一可以预期的就是变化本身。而看到每位同学的重编程是我们老师最大的欣慰。
重编程其实并不容易。人有躲避风险寻求安稳的本能。重编程需要勇气否定自我、跳出自己的舒适圈,这也是为什么年轻人更加容易创新进取,为什么马云不愿意一辈子做英语教师,为什么我没有选择回北大当老师。重编程的机会是宝贵的。因此我们珍惜每一个新的开始,无论这个环境多么的陌生甚至险恶,它都给我们提供了一次重编程的机会。重编程的目的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超越自己。
每个人的人生会发生很多次重编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蜕变和升华。在人生的重编程中,有三次是至关重要的,一次是脱离母体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一次是离开父母来到大学,还有一次就是现在,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然而重编程并不意味着改变你的所有。每次重编程都会有一些东西刻在你的心里,成为你基因组中的基因印记。这种印记可能是做每件事情的专注和执着,是迎难而上的固执,是对待课题近乎疯狂的认真,是面对失败豁达的胸怀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和世界保持竞争与合作的国际视野。更重要的是心灵深处对善良、诚实和正义的坚持。
希望下次回到母校的时候,又一个重编程的你会出现在我们面前。但我相信我们依然能够一眼认出你,因为你拥有那些珍贵的基因印记。
颉伟 研究员
青年千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求是杰出青年学者,HHMI国际研究学者,
1999-2003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学士
2003-2008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分子生物学 博士
2006-2008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统计学 硕士
2008-2009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博士后
2009-2013年,美国圣地亚哥Ludwig肿瘤研究所,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后
2013年-,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
主要科研领域与方向:
研究兴趣包括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和发育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