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泰尔是谁?他是硅谷众神殿中的投资之神,和马斯克一起打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支付系统PayPal,2004 年成为 Facebook的首位外部投资者,还是LinkedIn 的早期投资人……
通过个人资金和Founders Fund基金,他对包括 SpaceX、Yelp、RoboteX、Quora、Spotify 等多家硅谷顶级公司进行了投资。据不完全统计,他的所有投资账面回报已经超过了1万倍(仅Facebook就带来了2000倍以上的回报)。这篇文章总结了彼得·泰尔的一些投资理念,供大家参考。
01
主动思考未来
1、时髦往往意味着不特别
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中,没有什么未来是可以确定的。你必须主动思考未来——把思考的权利交给别人,并不是一件好事。
科技和商业史上的每一个重要时刻都只有一次。下一个比尔·盖茨将不会研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将不会创造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也不会建立社交网络。
如果还有人在亦步亦趋地模仿这些人,那一定有点问题。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有“羊群心态”,这并不是说大众一定是错的。如果一大波群众可以各自独立地做出判断,会是相当不错的。但问题是,大多数情况下,判断不是独立地进行,人们总是望向他人。
当人们像羊群一样都去追逐某样东西的时候,就产生了“溢价效应”。
现在人人都在谈“趋势”。但人们听到的每一个趋势可能都是被过度看重了,比如SaaS、大数据、云计算等等。
如果你要创业,你最好逆向思考(contrarian thinking)——离这些时髦词语越远越好。
因为这些很热门的词其实是在虚张声势。而且,“时髦”往往意味着已经有很多人在做同样的事情了。相反,一些独一无二的事情被低估了,有一些非常好的业务没有人做,有一些非常好的投资没有人投。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随时面对着羊群效应所产生的溢价困境。因此创业者必须努力打破其中的困境,来为自己与群体带来全新的价值。
2、独立思考不是模仿,而是特立独行
人们需要的不是模仿,而是特立独行。
比如,在他对创新的态度上:创新不是要想方设法寻找成功的固定模式,因为这样的模式是不存在的。
创新创业的一大挑战,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找到别人还没有发现甚至没有想到过的一些领域进行创业。
只要创业,就会面对竞争。
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是非常困难的。比如餐饮业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要想在餐饮业盈利是非常困难的。
那些非常成功的大公司,都是在一些垄断领域,他们采取的是别人没有做过的做法。
比如谷歌在市场上有非常大的垄断地位,在2002年和雅虎进行竞争,但是后来它在美国和欧洲成为了搜索引擎方面的垄断型公司。
在谷歌,可能只有5-10个人真正了解公司的成功之处在哪里,而且他们是不会到处跟别人讨论这一点的。垄断型企业通常会有一些商业模式是不为外人所知的。
如何破除这种所有人在一个领域竞争的模式,去寻找一些新的领域?彼得·泰尔认为,模仿别人是没有办法很好地突破和创新的,因为总是没有从自己的角度进行自主的思考。
在硅谷,非常多有才华的创业家总是和别人在同样的领域竞争,总是思考别人对他的期待是什么,而没有很好地在更大的社会环境中想问题。
最后大家的结果是总在做同样的错误的事情,而没有办法进行创新。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的公司都是模仿性的,只有很少的公司进行过大的创新。那些特别有价值的公司,大部分都是能够做出大的突破的公司。
3、认知未来,才有可能提前找到趋势
在人生的现阶段,你们面临的限制、禁忌和恐惧是人生中最少的阶段。所以彼得·泰尔建议不要浪费自己的无知无畏,要勇敢地走出去,做大部分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和从没想过的事。
很多人总说,我们正处于一个事物快速更迭的时代,但众所周知,这种陈词滥调目前正到达一个拐点:创新已经日趋停滞。
如今,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变得更快,智能手机也是一种比较新的东西了。而另一方面,飞机的速度变慢了,火车故障频发,房价难以企及,居民收入止步不前。
彼得·泰尔认为应该坚决抵制假定历史已经结束的诱惑。
当然,如果我们选择相信我们无力做成任何不熟悉的事情,我们将不会犯错,但这种正确仅存在于一种自我应验的方式中,这只会是我们自己的错。
熟悉的轨迹和传统就像老生常谈——它们无处不在,有时是合理的,但通常除了不断重复以外没什么道理。
彼得·泰尔属于那种典型的擅长“长远思考”的人,他们常常更清楚地看到未来,他不用去试错,只需要的只是认真思考,而后想出来的东西就是趋势。
02
创新式垄断
1、自我超越
彼得·泰尔有一种强大的思考模式,助其实现自我超越——这是建立在反思和形式逻辑基础上的。
他不仅是一个思想家,而且是一个实践家,由于实践对思想的反哺,使得他的超越具有更大的现实力量和灯塔效应。
“自我超越”的方法论在于:跳出目前的逻辑框架,在一个升级的极大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对世界进行重新梳理、再建;以缜密的形式逻辑重新架构,而获得一个更高维度的俯视视角,并发展出拯救策略;在不断升级、重组过程中,跳出思维惯性,而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比如,我们常常以为竞争才是商业的本质,甚至为了打败对手,将所有精力放在竞争上,但是如果无法迅速取得胜利的竞争,只会导致价值的消耗,而不是创造价值。
因此彼得对于竞争的态度是:
无法打败对手,就联合起来。
当初彼得·泰尔联合埃隆·马斯克创造了Paypal。
2、跳出思维惯性,该怎么看垄断
如何做到垄断?很多人的第一想法是:占据一个巨大的市场。然而按照彼得·泰尔认为:
垄断的第一步,不是急于占据巨大的市场,而应当是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市场中占据一个大的份额。
每个初创企业都从小起步,每个垄断企业都需要统治市场,所以要成为好的初创企业,需要一开始就垄断一个小的市场。
像PayPal就是如此,他们一开始只针对eBay网站上的两万个小商铺,确定这样的目标客户群,他们的市场份额在5到6个月里从0增长到40%。
一旦垄断了利基市场,就应该逐步扩张到相关且更广阔的市场。
贝佐斯创立亚马逊是为了垄断在线零售,但刻意从卖书开始。扫荡市场要方法得当,逐步扩张需要严守纪律,扩张前一定要先垄断特定的市场。
开创创新性垄断企业的路径是:先在利基市场取得垄断地位,再在成功的基础上扩展到临近市场,一步一步扩大垄断,不要找原有产业的麻烦,不要像Napster那样试图去毁灭原有产业,因为这样会带来麻烦,当扩张到临近产业的时候也要遵守这个原则。
3、那么创新式垄断需要具备哪些特点?
首先,要实现突破
,最重要的是你的专有技术不是比别人好一点点,而是得大大胜出,如亚马逊网上售书,超越任何书店铺货量的10倍以上;
第二,网络效应。
他的特点是越多人用越有用,比如Facebook。要实现网络效应,即使在网络很小时,你的产品对种子用户要有价值。
第三,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也是一种类型的垄断,随着你的规模越来越大,你的产品可以更便宜,你就可以获得很大的规模经济的优势。
第四,品牌优势。
如果这个品牌在人们印象中觉得好,他们愿意为这个品牌付费,比如可口可乐和百事之间的竞争。他们都是含糖的饮料,它们的原料都非常廉价,但这两家公司都赚取大量的利润。
4、任何其他人相信的东西中,没有什么价值可被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