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点击「科学网」↑关注我们!
图片论文:科学家首次在细菌中发现朊病毒(详见排行榜季军)
今天是大年初一,科学网小编给各位网友拜年啦!(不要心疼小编还在工作,能出现在大家面前就很开心啦!~)诗曰: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小编冒霾披衣起,为听雄鸡第一声。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科研顺利,心想事成。书接上文(科学网论文频道一周最受关注论文排行榜(1月20日)),言归正传,科学网论文频道编辑部根据每篇论文的点击量,选出上周(1月16日至1月22日)论文频道最受关注的十大论文。
第十名: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在银屑病分子机制研究获突破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赖仞研究团队与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第四人民医院开展合作,在银屑病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生物医学电子期刊》(E-Biomedcine)上。
小编:银屑病是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还没有良好的治疗手段,科学家们加油!
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修发贤课题组在拓扑半金属砷化镉纳米片中成功实现手性反常的能谷非局域输运,该结果为外尔半金属中的手性反常现象在实验上提供了首次可靠的定量测量,并给出了手性反常的一个重要参数——能谷散射特征长度。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小编:动量守恒还没算明白,又来个量子反常……
压电纳米发电机和摩擦纳米发电机是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佐治亚理工学院王中林教授分别于2006年和2012年所发明的,它们可以实现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近日,王中林院士撰文,首次揭示了纳米发电机的理论源头来自于麦克斯韦的位移电流的第二项,并由此推导出压电纳米发电机和摩擦纳米发电机的基本输运方程。相关综述文章“论麦克斯韦位移电流在能源与传感中的应用:纳米发电机的源头”发表于最新一期的《今日材料》Materials Today期刊。
小编:给大家展示一下小编的打字功底:麦克斯韦的位移电流由两项组成JD = ∂D/∂t =ε0 ∂E/∂t + ∂P/∂t
第七名:采用一步法制备高连续性钙钛矿太阳电池电子传输层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潘旭课题组在一步法制备高连续性钙钛矿太阳电池电子传输层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化学会应用材料及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
小编:可持续能源问题关乎人类命运,太阳能来拯救我们吧!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的“拂晓号”探测器在金星高速移动的大气层中发现了一个巨型静态结构。这一发现很难与金星厚密的上层大气联系在一起。金星上层大气中的云以每秒100米的速度移动,远快于金星缓慢的自转速度。金星自转一圈比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还要长。相关成果1月17日在线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
小编:JAXA,NASA,这么多的AA让小编想起了兄弟院校BUAA的路边笑话。BUAA的一位同(ling)学(dao)介绍自己的时候拼不出Bei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于是BUAA就有了小名叫Beihang University(官网应该还保有小名的印记)。如有巧合,纯属雷同,本笑话纯属虚构。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应用技术研究所先进材料中心研究员田兴友和副研究员张献带领的研发团队在轻质氟塑料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抗电磁干扰性能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25 (2016) 22-29;Composites: Part A 90 (2016) 606–613 上,并申报了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小编:电磁屏蔽可以很好得解决电磁干扰问题。俗话说科学技术是柄双刃剑,想起了地铁没手机信号的日子……
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早在1870年,青藏高原的冬夏温差就开始缩小了;而这对该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影响显著。这项基于树木年轮的新发现或表明,人类活动开始对青藏高原气候产生影响比此前所认为的更早。
小编:气候变化影响当地生态,进而产生蝴蝶效应。心疼那只趴在冰柱上的北极熊,不知青藏高原的动植物们如何了。
研究人员发现,当被插入酵母和大肠杆菌后,一种蛋白质在肉毒杆菌(能够导致肉毒中毒的一种微生物)中的片段会表现得像一种朊病毒。研究人员在1月13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了这一研究成果。
小编:朊病毒因为引发疯牛病而广为人知,现在细菌里也有类似的物质了……
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动物认知》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认为,鸡的智力水平被无端低估,并被其他禽鸟种类遮掩了。在人们印象里,鸡是笨或蠢的代名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该文章认为,鸡有独特的个性,会运用策略智取对手。它们懂得自己在啄食顺序中的地位,还能进行演绎推理,这是人类到7岁才逐渐形成的能力。
小编:祝大家鸡年大吉!~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房祥松等人利用LAMOST DR2数据,基于综合光谱的思想拟合TiO分子带光谱特征获取了昴星团(Pleiades)内300余颗成员星的黑子规模(覆盖因子)。他们的研究表明年轻的晚型恒星上会存在很大规模的黑子,且其黑子规模与恒星自转之间存在相关性,尤其是快速自转的恒星上其黑子规模存在饱和行为。该项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皇家天文学会月刊》(2016,MNRAS,463,2494)上发表。
小编:仰望星空也是小编的梦想,羡慕天文学家~
关注我们
微信号:sciencenet-cas (←长按复制)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