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3月15日,全国两会在人民大会堂胜利落幕。闭幕会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召开答问。
记者会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外交、民生等方方面面,总理的回答简单直接,切中要点。
小编带你盘点记者会重要内容!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问:
中国对于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中美关系的底线是什么?是否有信心实现这样的中美关系的发展?
答:
虽然中美关系经历过风风雨雨,但是一直前行,不管谁当选美国总统,我对此(中美关系)都持乐观态度。特朗普总统和美国新政府的高官也都明确表示,
要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这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不是风云变幻能够动摇的,也动摇不得。有了这样一个政治基础,中美合作的前景是广阔的。
中美建交几十年,已经有了广泛的共同利益。当然,我们之间也有分歧。我们双方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加强沟通,坐下来谈,增进相互了解和理解,
现在两国外交部门正就两国元首会晤进行沟通
。
至于贸易问题,
我们不希望看到打贸易战
,贸易战带不来贸易公平,而且双方都受损。
如果中美发生贸易战的话,首先受损的是外资企业,首当其冲的是美资企业
。中方希望,中美关系不管有什么样的坎坷,还是要向前走、向好处走。
问:
中国打算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和行动来缓解紧张的地区局势?中方将如何同日本等相关国家合作,解决朝核问题?
答:
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的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近来半岛乃至于东北亚出现了一些紧张的气氛,紧张很可能会导致冲突,会使相关各方都受损。我们希望的是,各方共同努力,把紧张的气氛降下来,使大家都回到对话的轨道上来,最终解决问题。按常理说,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家门口整天闹个不停。
问:
怎么看中国在亚太地区现在发挥的作用?中国对于本地区的秩序和规则理想化的想法是怎样的?中美如何在这个地区继续和平共处?
答:
亚太地区是地区国家共有的家园,我们不希望、也不愿意看到冷战思维下所谓“选边站队”的事情发生。而且在亚太地区,
我们始终把东盟作为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
,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在区域合作中发挥中心地位作用。中美在亚太地区合作多年了,我们有许多合作的交汇点。不少美国跨国公司把亚太地区销售总部放在中国,
我们希望中美合作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
,使东盟国家能从中得到机遇,而不是让你们感到麻烦。
问:
中国如何进一步改进对欧企业的市场准入以及对于外商投资给予更好的对等性待遇?
答:
中方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而且希望看到贸易平衡,否则不可持续。如果欧洲放宽对华高技术出口,那贸易不平衡的状况就会有明显改善。中国提出和欧盟加快谈判投资协定,希望能够得到积极的回应。高水平的BIT必将会有助于双方扩大相互开放。
我国始终支持一个团结繁荣稳定的欧盟,也支持强大的欧元,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
,因为这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和文明多样化。
问:
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您首次提到了“港独”问题,指出港独是没有出路的,这是否意味着政策上会有什么变化?比如在落实“一国两制”这个原则问题上是否会更加强调“一国”而弱化“两制”?或者以后中央对香港的支持会减少?
答:
“
一国两制”的实践要不动摇、不走样、不变形
。至于说支持香港发展,
中央政府会不断地加大力度,会继续出台许多有利于香港发展、有利于内地和香港合作的举措
。
台湾关系:
“
九二共识
”
是政治基础 继续对台商提供优惠
问:
大陆要如何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以及如何维护两岸同胞的福祉?
答:
我们对台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就是
要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这个政治基础
,坚决反对“台独”,坚决维护台海和平,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
我们会出台更多政策让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创业、工作、生活,享受一家人的便利条件。对台商来大陆投资,我们是欢迎的。
我们会继续提供优惠,让台商、台湾同胞和大陆一起共享发展的机遇,终归我们是一家人
。
金融体系:金融体系总体是安全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会低
问:
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持续放缓,这是否会对世界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中国是否能够在世界经济疲软这个大背景下继续扮演世界经济的推动者的角色?
答:
我们把今年经济增速定在6.5%左右,其实,
增长6.5%这个速度不低了,也很不容易
。这符合经济规律,也可以使注意力更多地放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会低,
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情况下推动全球增长的重要力量
。
我们保持中高速的稳定增长,本身就是在为世界稳定做贡献。
中国金融体系总体是安全的,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
。因为我们有很多应对工具,储备政策许多还没有用。我们在中高速行进当中也会系紧安全带,
不会让风险“急性发作”,更不会发生区域性或者系统性的风险
。
问:
对于企业抱怨税费负担过重,有什么进一步改进的政策措施?
答:
今年要推进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
,特别是那些名目繁多、企业不堪重负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收费,那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我们就是
要
用政府的“痛”换来企业的“顺”
,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竞争力。
我们还要通过像降网费、电费、物流成本等措施
,力争今年减税降费能够达到万亿元人民币。当然,根本上还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问:
在未来一年,中国方面会采取什么措施让国际社会确信中国是要致力于推进自由贸易和开放型经济的?
答:
中国始终坚持维护经济全球化,支持自由贸易。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一样,是全球化的受益者,所以
我们的开放大门会越开越大
。维护全球贸易的自由化,这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因为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
。
关于区域的自由贸易安排,涉及中国的,有条件的,我们持开放态度,愿意去进行推动。
我们不会越俎代庖,不会超越区域去做不应是中国做的事情。
汇率、外汇:汇率会基本稳定 外汇储备充裕 人民币有分量
问:
现在人民币汇率有一定的下跌压力,但是要稳住汇率,要么就是消耗外汇储备,要么就要加强外汇管制。您如何看待汇率下跌、外储下降或者外汇管制的代价?
答:
关于汇率,
去年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是比较小的
。因为我们不希望通过贬值来增加出口,这不利于企业转型升级。我们也不希望打贸易战,这不利于国际贸易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我们坚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
外汇储备,中国是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到底需要多少?这可能还有一个实践探索的过程。
总之,我们的外汇储备是充裕的,是足以支付进口和满足短期偿债需要的
,远远高于国际标准。
对于用汇进行真实性、合规性审查,实际上这是法律法规早就规定的。我在这里明确,
企业正常的用汇、居民到国外求学旅游等的合理用汇是有保证的。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是有分量的,汇率会保持基本稳定
。
问:
简政放权这项工作要不要继续往下推进,如果要继续的话您准备怎么推进?
答:
简政放权核心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政府确实管了一些不该管、也不应属于自己管的事情
,它束缚了市场主体的手脚,降低了行政效率,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我们必须
进行
自我革命,刀刃向内
,
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事中事后监管和优化对人民群众的服务上,
把市场的准入放宽了,那就要为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营造环境。要
把更多的力量用于扶贫攻坚、棚户区改造、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诸多民生关注的方面
。
就业:完全有能力扩大就业 不会出现大规模群体性失业
问:
今年我国的就业压力加大。会不会出现群体性的失业问题?
答:
今年我们要新增城镇就业1100万人,比去年的目标增加100万人。我们已经连续4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300万人以上
,今年更是强调就业优先,就是要保证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把失业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营造有利于创业就业的环境,不是靠政府去提供铁饭碗,而是让人民群众用劳动和智慧去创造或者说打造金饭碗。
我们完全有能力扩大就业,不会也不允许出现大规模群体性失业,对于一时不能就业、生计没有着落的群众,政府会负起责任,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
问:
过去一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现在共享经济发展也很快,但是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 “双创”的热情会持久吗?
答:
“双创”可以说是应运而生,在全球化、“互联网+”的时代,我们推动“放管服”改革,也促进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其实“双创”不仅是中小微企业的事,也是大企业的事
。“双创”覆盖了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是有着很强的生命力的
。另外,新业态的成长也倒逼了政府职能转变,这些新业态很多是过去未知的,对此,我觉得有不同争议是正常的,我们还是
要以开放的态度、包容的理念审慎监管,促使它健康发展。
问:
今年中国政府准备进一步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需要确保下岗工人能找到新的工作。今年预计哪些部门会出现工作岗位增加?
答:
去年,
中央财政拿了100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员工转岗安置
,并且要求地方政府配套,
有72万去过剩产能过程当中的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
,当然,还有一些职工因为多种因素没有到新的就业岗位,但他们的生活都是有着落的。
今年去产能还要扩大到煤电领域,加上去年一些还没安置的职工,
累计可能会有近百万需要安置。我们的办法还是创造新的岗位
。“双创”带动了大量新的就业,实际上也转移了许多传统动能的就业,新旧动能转换也为传统产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催生了新的就业岗位。
问:
房屋产权70年到期后怎么办?
答:
对70年住宅土地使用权到期续期问题普遍关心可以理解。国务院已经要求有关部门作了回应,就是
可以续期,不需申请,没有前置条件,也不影响交易。国务院已经责成相关部门就不动产保护相关法律抓紧研究提出议案。
问:
消费者抱怨,很多高品质的产品在国内生产不了。有什么进一步改进的政策措施?
答:
消费者抱怨中国的一些产品质量不优,这说明
我们的企业需要让产品进入质量时代
,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实施《中国制造2025》,就是要提升企业产品和装备的质量。
提高中国产品的质量,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必然要更大地打开开放的大门,更多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
,当然我们会严格保护知识产权,让企业双赢。对于普通消费者所需要的一些优质产品一时供给不上,我们还可能考虑降低关税、增加进口。总之,要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从中受惠,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企业下决心,通过
发扬工匠精神
,使自己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问:
怎么样才能让这样持续的蓝天不再是奢侈品呢?
答: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确实遇到了环保特别是雾霾问题的挑战。我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讲了五条措施,会坚定地向前推进,真正打一场“蓝天保卫战”。但是也坦率地告诉各位,这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
我们治理雾霾重点对着燃煤、尾气排放、扬尘等。
有科学家说,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因素,雾霾的形成机理我们还没完全搞透,
他说中国北方冬季的雾霾在全世界都是特殊的
。国家为此将设立专项基金,不惜重金组织最优秀的相关科学家攻关,抓紧把雾霾形成的未知因素找出来,使我们治理雾霾更加有效。
大自然的阴晴风雨不是人类能支配的,但是我们可以支配我们的行为,可以转变我们的发展方式。我和大家的心情一样,雾霾要治理,
蓝天在未来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奢侈品。
财经网(ID:caijingwangwx)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