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手机成为快消品,每一次换代都是对旧爱的抛弃。
在二手
手机回收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行业中,闪回科技却承载着不小的野心,试图在这片废旧的海洋中打捞金子。
作为
中国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商,
闪回科技的名字代表着对二手手机回收市场的雄心壮志,但这份雄心,并非没有代价。它的背后,是一轮轮的融资和投资者的期待,也是一份份
对赌协议的重压。
今年
2
月,闪回科技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但命运似乎并不站在它这边。
随后的递表失效,给了闪回科技当头一棒,
那份申请最终石沉大海。正当外界以为闪回科技会就此偃旗息鼓时,
它却在
9
月再次挺身而出,递交了新的申请。
闪回科技与投资者签订的
对赌协议,如同一道道紧箍咒,时刻提醒着:上市,不是选择,而是必须。
从创立至今,
五轮融资累计近
10
亿人民币的资金注入,并没有让这家公司走向盈利之路,反而陷入了更深的债务泥潭。
上市,对于闪回科技来说,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目标,而是一种生存的必要。每一次的递表,都是对资本市场的一次叩门,每一次的等待,都是对耐心的极限考验。
二手手机市场的巨大潜力,是闪回科技
IPO
的底气所在。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中国手机回收市场规模在过去五年以
28.9%
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扩容,
预计到
2028
年将达到约人民币
565
亿元。
闪回科技的商业模式,
并非简单的买卖二手手机。
它通过自建的检测、分级和定价系统,对回收的手机进行专业的评估,并根据不同等级进行销售或维修再利用。
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众多资本的目光,闪回科技也因此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闪回科技自诞生以来,就仿佛置身于一场资本的盛宴之中。
五轮融资,一轮接一轮,累计融资额超过数亿元,看似风光无限。
小米集团、顺为资本、清桐资本
......
这些响当当的投资方纷纷为其站台,
似乎在向外界宣告:闪回科技就是未来的独角兽!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
2023
年自消费者端回收交易总额计,
闪回科技是国内最大的提供线下以旧换新的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
也是国内第三大手机回收服务商,市场份额分别约为
7.4%
、
1.4%
。
2021
年至
2023
年,闪回科技分别实现营收
7.50
亿元、
9.19
亿元和
11.58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26%
。今年上半年,闪回科技录得营收
5.77
亿元,同比增长
11.3%
。
闪回科技已与
小米、京东、华为、
vivo
和
OPPO
等
主流消费电子厂商建立合作,这些厂商占国内手机总出货量近六成。同时,公司还与
4.2
万家线下门店建立了采购合作。
不过,在这耀眼的光环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咋舌的事实
——
负债累累!
对于闪回科技来说,
五轮融资看似带来了充足的弹药,却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
在负债累累的情况下,
资本的力量反而成为了拖累其前行的枷锁。
截止到
2024
年
7
月
31
日,闪回科技的总资产约为人民币
2.95
亿元,可
流动净负债竟然高达约人民币
6.83
亿元,
几乎相当于其总资产的两倍。
那么,这些债务究竟从何而来?招股书里提到,
主要来自赎回负债。
这赎回负债就像是一个无底洞,
从
2021
年的约人民币
3.07
亿元,一路攀升,到
2024
年中期竟然达到了约人民币
7.5
亿元!
在这一切背后,是一份份对赌协议,是一轮轮的资本博弈。特别是
C
轮融资中,那白纸黑字的条款如同一道道“催命符”,要求闪回科技在
2023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合资格的首次公开发售。
这是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也是闪回科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资本市场的残酷,在于它不会对任何人留情。
每一轮融资都像是在赌桌上加注,筹码越堆越高,风险也越来越大。
时间的沙漏已经流逝,截止日期已过,闪回科技未能如期上市。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那些对赌协议中的条款可能被触发,意味着闪回科技可能面临巨额的赎回压力。
这里就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为什么闪回科技会陷入如此困境?难道仅仅是因为上市失败吗?当然不是!这背后还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闪回科技主要靠回收和销售二手消费电子产品赚钱。这听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生意,但实际上却充满了风险。
二手手机回收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其高昂的运营成本。
无论是从消费者手中收购还是向下游销售,中间环节过多导致利润空间被极大压缩。
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价格波动大,而且消费者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闪回科技的加入,无疑是想在这个市场中分一杯羹,但市场的盛宴不是人人都能享受,
闪回科技能否在这场盛宴中吃得开,还得看它的胃口有多大。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闪回科技显然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好。
它的营收虽然年年攀升,市场份额稳居前三,看似风光无限,但剥开数据的外衣,我们看到的却是
亏损却一直如影随形,盈利能力缺失,高度依赖上游厂商,利润微薄,现金流紧张。
2021
年至
2023
年三年间的亏损分别为约
4870
万元、
9910
万元、
9830
万元,
截止至
2024
年
6
月
30
日,亏损金额仍有
4010
万元!
首先,
闪回科技的高度依赖上游厂商,是其盈利能力缺失的重要原因。
作为一家回收企业,闪回科技需要从手机厂商那里获得大量的回收货源。这种
依赖关系,使得公司在议价能力上处于劣势,导致回收成本高企,利润空间被压缩。
上游厂商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对闪回科技的盈利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
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参与回收,公司不得不提高回收价格,同时降低销售价格。
这种策略虽然有助于市场份额的扩大,但却严重侵蚀了利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以价换量的做法逐渐暴露出其不可持续性。
最后,
现金流紧张
是闪回科技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高增长的外表下,公司
为了维持运营,不得不持续投入资金,用于采购、运营和市场推广。
然而,由于盈利能力不足,这些投入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现金回流,导致公司现金流紧张,甚至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随着更多玩家涌入二手电子商品交易领域,价格战愈演愈烈。
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少企业不惜以牺牲利润率换取规模增长,纷纷打起了价格战。
你便宜一块,我就便宜两块,甚至有的商家为了吸引眼球,不惜亏本赚吆喝。
这对于资金链本已脆弱的闪回科技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IPO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似乎是通向财富自由的捷径,但对于闪回科技而言,它不过是一剂暂时的止痛药。
即使
IPO
成功,缓解了眼前的财务压力,却无法根除公司的长期问题。
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商业模式,闪回科技将难逃衰落的命运。
在这条充满荆棘的上市之路上,闪回科技面临的不仅是市场的冷眼,还有竞争对手的虎视眈眈。
市场态度,
这是闪回科技
IPO
之路上的第一个严峻挑战。万物新生上市后股价的暴跌,如同一个警钟,敲响了市场对于二手回收企业估值过高的警醒。
闪回科技在市场上的表现,特别是其
IPO
后的表现,将受到市场的密切关注。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的
毛利率一直保持在个位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其业务模式的疑虑。
竞争方面,闪回科技在市场上的
地位并不稳固。
虽然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专注于线下以旧换新的手机回收服务提供商,但其市场份额与行业前两名相比有明显差距。
例如,
2023
年,爱回收的市场份额为
9.1%
,转转的市场份额为
8.4%
,均高于闪回科技的
1.4%
。这种市场份额的差距表明,闪回科技在与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闪回科技如同一个孤独的斗士,面对着强大的敌人,每一刻都在为了生存而战。
除此之外,闪回科技还面临着
消费者口碑的挑战
。公司在
黑猫投诉、消费保、知乎等多个平台上,
针对闪回科技的投诉层出不穷。
这些投诉主要
涉及欺诈、产品质量有瑕疵、售后服务不及时、故意压低收购价格、验货报告不属实、退款迟迟不到账等问题。
消费者投诉平台上,这些问题的累积,如同蚁穴之溃,逐渐侵蚀着闪回科技的品牌形象。
在回收行业中,乱象频发,消费者对于回收服务的信任度普遍不高。
闪回科技如果能够解决这些行业痛点,优化服务流程,保障消费者权益,就有可能建立良好的口碑,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
IPO
对于闪回科技来说,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终点。
若不能解决消费者信任问题,即便
IPO
成功,也难以长久。在这场资本的赌局中,它能否翻盘,还是最终翻车,时间会给出答案。而我们,只需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