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卖杏花
有料有趣,拆穿各种话语骗局,抵达真相的暗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媒哥媒体招聘  ·  抖音招聘! ·  昨天  
草叔消费升级研究  ·  【东吴商社】全球消费企业二代接班深度复盘—— ... ·  2 天前  
阿昆的科研日常  ·  AI时代,我可以停更了… ·  4 天前  
阿昆的科研日常  ·  AI时代,我可以停更了… ·  4 天前  
视觉志  ·  男人有什么用?(前方高能)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卖杏花

51岁《南风窗》记者辞职后:不撒谎装逼,我越来越穷

卖杏花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7-03 18:36

正文

石破,男,1965年7月出生,曾为郑州亚细亚掌门人王遂舟秘书,《南风窗》前资深记者,已发表作品300余万字,被称为“中国写小人物写得最好的记者”。日本NHK电视台系列记录片《激流中国》中,他是第二集的主角。代表作《尴尬的榜样:郜艳敏,被拐来的教师》、《一个黑帮的兴起与覆亡》、《刘道玉:被免除武大校长22年》等。


52岁的石破每天都会在朋友圈里,发一些关于“如何写作”“如何读书”“如何思考”的音频节目海报,这些都是自创的“流畅写作法”的外围产品。在海报的下半部分,注明“主讲人石破”。

他已经从记者转型成为音频app的讲师,试图以此为生。

由于不喜交际,石破在宣传自己课程时,没有刻意包装,所谓推广,就是在朋友圈里发海报。一些音频app曾承诺给的推荐位,也一直没有兑现,他也不好意思问。

7月3日,他粗略算了一下,从去年9月,开始在朋友圈卖“流畅写作法”的课程,到现在,他一共收入不到5万元。

在很多人看来,他的转型并不成功。在朋友圈的流量被挖掘透支之后,他现在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6月底,在女儿参加完中考后,石破需要搬离租来的那套学区房,他把大部分藏书都送给了朋友们,包括2008年度的民间叙事文集、三联生活周刊改版十周年时员工的回忆合集,以及中青报《冰点周刊》创始人李大同的回忆录等。

他已经不太需要这些了。

他的书房很安静,用手机录音,也听不到杂音。他每天坚持在人数越来越少的学员群里,继续授课。

“流畅写作法是利用你的无意识去写作,激发你的灵感……”这套方法是他做记者时总结出来的。他无数篇长篇稿件,据说都是用这种方法写出来的。

2016年春节,石破离职《南风窗》时,是杂志社内最年长的记者。在15年记者生涯中,他写过不少有影响力的作品,也曾被卷入舆论漩涡,早学会了处变不惊。

他一直没想到,年过半百再转型,竟如此艰难困窘。无论是做记者还是创业,他都继续焦虑不安。

石破发明“流畅写作法”的咖啡厅

被秦朔拉到《南风窗》


离职前,石破有很多同事们先后离开,大家几乎算是被逼的,一个是经济压力,做记者已无法维持有尊严的生活;另一个是媒体环境,一直在剧烈的变动和收缩中,传统媒体人越来越茫然。

石破本来在两年前就想辞职,被前社长陈中挽留,让他写《南风窗》的社史。这部社史是陈中的夙愿,石破在2015年年底写好了,书名暂定为《夹缝中的风》,何时出版仍不可知。

“书名是陈中社长起的,用来形容《南风窗》一路走来的处境。”石破说,他伴随这家杂志走完了职业生涯的黄金期,特别有归属感,能留一本社史,也算尽了一点责任。

1999年,正在失业中的石破,在郑州的报亭里偶然买到一份《南风窗》,上面刊发了一篇写马俊仁的长文,署名作者是秦朔。

读完秦朔的文章,石破深以为然,就照着杂志版权页的地址,给秦朔寄去了自己的著作《剖析亚细亚:亚细亚商贸集团兴衰实录》。这本书的材料和论证,都依据他在亚细亚的职业经历。

由亚细亚引燃的“郑州商战”曾名驰全国,没有接受过大学科班教育的石破,先是进入亚细亚做内刊,没做几个月,因为文笔出色,被总经理王遂舟提为自己的秘书。1997年,亚细亚帝国崩盘,王遂舟抱病辞职,石破也陷入了困境。

石破把书寄往南方后,记者梦也越来越热,他很渴望当上记者,像《南风窗》里的作者一样写文章。那天正在下雪,石破接到秦朔的电话,话筒那端道,“你写得真好啊……”

在接下来的15年里,石破耳闻目睹,也亲历人间最极端的悲哀和绝望。无数个夜里,他的大脑里就像有一万个声音,喊他“别做记者了”,他无力地撑着,直到等到下一个天明。

终于,在他报道了某地村官的群相之后,掀起了一场舆论漩涡,把自己弄成了新闻主角。现在,网上还可以搜到对他的批评和攻击。

在石破看来,此事酿成大祸,主要是网站标题党给害的。石破的父亲在当地媒体上看到对他的讨伐后,深深为儿子担心,也让石破羞愧难当。

石破认为,他没有从单位获取应有的支持和保护,这让他感到绝望,断了再做记者的念头。

憋稿憋出的写作方法论


写完《南风窗》社史后,领导还想让石破继续上班,但他去意已决。社史是他在郑州优胜北路上一家咖啡厅里写完的。正是在那里,他发现了“流畅写作法”,萌生了向13亿中国人推广的念头。

在一年多时间里,几乎每天下午3点到6点,石破都会独坐咖啡厅一角,苦苦憋稿。纷杂的信息和念头在大脑中乱成一锅粥,他啥都想写圆满,却步步为营,动辄得咎,越来越焦虑。

最终,他决定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他临窗而坐,隔窗打量着路上的行人,不看显示器也不看键盘,就噼噼啪啪地敲字,任由思维疯狂发散,一下午就能写七八千字。

这正是“流畅写作法”的雏形。在这种写作方法中,初稿要靠无意识写作,不要去想逻辑和结构,等初稿写完,再用逻辑整理成大家能看懂的结构。

在石破看来,中国人的写作习惯非常不科学。我们从小到大都被人管着,无论是小学三年级的作文,还是职场里的工作总结,都一直被套路和废话绑架。

在流畅法中,思维就像洪水,在四野漫流。你想一个点子或创意,一定不能有逻辑,你不应该想“我要找个好点子”,而是“我要想个点子”。逻辑的价值在于将灵感材料有条理地组织起来。

6月23日,石破与学员线下交流

首创“流畅写作法”之后,石破又开发了“流畅读书法”、“流畅思考法”,组成他的全套“流畅课程”。在电影《灵异第六感》中,一位心理医生被病人杀死后,他的灵魂却不知道自己已死,他会跟随一个孩子。有一次他问孩子,“你知道什么叫‘自由抒写法’吗?”。

石破说,他的“流畅写作法”就借鉴“自由抒写法”的称谓。

石破把“流畅课程”做成简单的海报,在朋友圈里宣传。最早的“流畅写作法”,一共有3节课,售价99元,每期大概有30名学员。最初只是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来报名,由石破在微信群里语音授课,后来他开始在微课平台上开课。

“99就能教会你写作,只要你配合每天练10分钟,比如早起时,抓起笔就写,想起什么就写什么,不要停,写完就撕掉,找到流畅写作的感觉。”石破说。

他坚信自己的课程有市场,只是没品牌可言。目前摆在他面前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将自己的商品推销出去,但这超出了他的能力储备。

与很多媒体人一样,石破也是带着情怀转型,他不屑于谎报哪怕一个数字,这让他的创业极为艰难。同事和熟人都知道他是个善良的有专长的人,但在整个网络,他谈不上有什么知名度。

市场不会为情怀买单


在《尴尬的榜样:郜艳敏,被拐来的教师》中,石破写到,采访的最后,郜艳敏在电话那端哭着说,“我不能预料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内心充满了茫然。我就像一条飘在河心里的船,不知道该往哪里靠岸。”

开始转型之后,石破也颇为不安。除了“流畅课程”,他不知道拿什么出门换钱。他一家三口的生活费和贷款,每个月就需要8千多元,“流畅课程“根本支撑不了这个家庭。他早已开始动用不多的积蓄来弥补现金流。

一开始,他很乐观,打算为中学生培训写作,原以为市场很大,马上就会火。认真了解之后,他很丧气,“真正的作文培训追求的是高分,不是好文章,虚假编造是中学生作文写作的法宝。”

石破发现,中学生写作文是按照模板套作,写出来的东西一点没有文采。有的中学生说,语文老师批改一篇作文只三秒钟,看看开头结尾就完了,所以学生认为作文只需要学点套路就可以了。

语文老师教学生写的东西,都追求虚假、华丽闪亮的句式,其实语文老师都不会写文章。但是,阅卷的也正是这些人。如果按自由联想法写高考作文,可能还得不到高分。

中学生市场被否后,石破开始转向社会人士,包括文员秘书、记者编辑和其他的文字工作者。所有工作就他自己一个人在做,朋友圈导流效果越来越差。

这个项目看似没有成本,其实时间才是更大的成本。他年过半百已两年,时间越来越稀缺。一些微课平台也来哄骗他,比如某聊微课承诺他只要签约,就给他推广位,而在他他加入后,说好的推广一个没有,甚至在平台的怂恿下,他还讲过一阵子育儿课。到最后,他都没什么收成,只好撤掉了自己的课程。

“我做记者还可以,但真不是善于交际之人,这么多年也没积攒下什么人脉。”前路很难,石破知道,他能依靠的只有自己,但他自己又过于执拗。

比如,在微课平台上,客服回复石破,他的课程没有人评价,所以平台无法推广。石破就问,没有评价怎么办?客服建议他发动亲朋好友注册,大家一起刷好评。

“这不是弄虚作假,欺骗读者吗?她年纪轻轻,一下子就能想出这个办法,可是我就想不出来,更做不出来。”

为了求生,石破也开始改变自己,他学会了做PPT,制作宣传海报,调整讲话的节奏和速度,以适应语音授课。不少前同事认为“流畅课程”有价值,石破无法放弃。

对传统媒体人转型,石破认为,那些交际能力强,借助媒体平台获取大量人脉的人,转型比较容易。而那些偏执于情怀操守、不善交际的记者,转型会非常痛苦。

在2004年,石破当记者第5年时,月工资就过万。在他2015年辞职时,同事和同行们的收入还是在万元左右,“你教人怎么活?”

他依然会坚守一些东西。有一次,他的朋友介绍他给某行政事业单位写吹捧材料,他价钱没问就给拒绝了,“我怎么会去写那些东西呢?我只是听听都想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