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场库
专注于分享国内外精选短片,用最直观的方式让你大开眼界。V电影,一本高品质的影像杂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长春晚报  ·  陈思诚,传来喜讯 ·  3 天前  
长春晚报  ·  陈思诚,传来喜讯 ·  3 天前  
龙视新闻在线  ·  申公豹的代购药单里都有啥? ·  3 天前  
龙视新闻在线  ·  申公豹的代购药单里都有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场库

这8种拍照方式,暴露了你是孤独的人 | 每日一片3分12秒

场库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5-22 21:00

正文

这 是 V 电 影 的 第 1401 部 每 日 一 片

我 明 白 你 会 来,所 以 我 等

Are You Living an Insta Lie?



我们都是孤独的一群

以飘零做归宿


-来来来,先听一首歌-


1845年,一位叫做梭罗的28岁年轻人决定隔绝自己与世界的联系,来到了 瓦尔登 湖边隐居,像一个原始人那样简单地生活。

他想试试独身一人需要如何生存在大自然里。



于是, 梭罗 向朋友借了一把斧头,砍柴伐木,在湖边亲手搭建了一座木屋,并在周围种上了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 那间小屋里几乎什么都没有: 没有商店、 没有邻居、没有电视、没有手机、没有网络。

但是, 梭罗 却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了2年零2个月, 最后写出了长篇散文著作 《瓦尔登湖》

在今天看来, 简直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尤其是在这部带有讽刺意味的短片里, 打了厚厚的粉底假装刚刚醒来;明明果汁超难喝却假装美味无比;几个人一起聚餐都在刷手机,却还要po出一张大家相聚很开心的照片出来......



片中8种迥然不同的拍照状态,无一例外将我们的生活和社交网络死死连在了一起。

我们都渴望社交,渴望和世界保持联系,我们 无时无刻抱着手机记录身边的一切,又怎么可能抛下苦心经营的社交关系,去大自然里生活个一年半载?

有人说:

“沉迷于 社交网络的 群体才是孤独症患者, 那些从不分享自己生活的人,都在忙着体会快乐,因为想分享快乐的人就在身边

哦,听起来真惨。

但事实是,我们对社交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多,

反而让彼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我们 时刻保持联系,

却依旧感到孤独。


社会学教授雪莉•特克尔的 《群体性孤独》 一书,深入探讨了这一问题。 她将网络时代的诸多人际现象归结为 “群体性孤独” ,在这本书里她写道:

“也许他们正在你身边,但他们的精神已游离到另一个世界。”

在网络时代,人们似乎在一起,但实际上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个人从而陷入更深的孤独。

有时候,孤独能解决很多个人问题,诸如让我们更清醒的认识自己,缓解短暂的焦虑,思维混乱。

但群体性孤独并不会这样。



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群体性孤独,就好像有时在微信群里聊的热火朝天,或偶尔和三五个朋友吃夜宵,打场游戏。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表现出看似欢乐的情绪,甚至 觉得获得实实在在的情绪满足,但这种满足是无效的,虚幻的,它无法解决我们已经存在的任何问题,反而过后是变本加厉的焦虑,无法排解的迷茫。

这让我不得不想到一个半世纪以前,梭罗在那部《瓦尔登湖》里说的话,现在看来精准无比。


这世上,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离得再近也无法连成一片陆地。 一座孤岛与另一座孤岛的遥遥相望,才是它们长久矗立于海面的秘密。

——《瓦尔登湖》



1854年,独自与大自然生活2年以后,梭罗得出了结论:

在这个世界上,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方式过多,

大量的社交让我们的生活太拥挤。

得出 这个结论时,互联网还未出现。

如今,我们一边迫不及待地向他人分享生活中琐碎的细节;另一边又时时刻刻修饰着自己在网络中的形象,精心地计算着彼此的社交距离。

我们在一起喧闹, 又同样在一起孤独。


V姐往期文章推荐:

(点击下方文字可直接跳转至文章)

是工作杀死了爱好,还是我们不愿逃离舒适圈?

经典暖心爱情故事,每一次付出都是在说我爱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