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那一座城
城市塑造了我们,我们一起探秘城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唯有奋进,方可铭记历史告慰同胞! ·  2 天前  
北京厚朴中医  ·  厚朴电子日历 | 早 ·  4 天前  
航空工业  ·  创青春 融科技 筑梦想 ... ·  4 天前  
航空工业  ·  航空七十二变!看装配钳工的“匠心”坚守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那一座城

北京丨这里的故都风味,比故宫长城更接地气。

那一座城  · 公众号  ·  · 2017-06-03 08:15

正文



跟天坛相比,

地坛的知名度要低得多,

虽然它是仅次于天坛的

古都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

很多外地人知道地坛,

是因为史铁生那篇《我与地坛》:

“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

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

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以至于到现在,

仍有文艺青年受其影响,

认为到北京可以不去长城、十三陵,

但一定要去看一看地坛。

而对在北京生活的人来说,

地坛并不像一个旅游景点,

它更多的时候是一个文化符号——

无关旧王朝的祭地仪式,

也无关史铁生,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提到地坛,

人们总会想起另一个词:

北京的书市可追溯到清朝,

清代李慈铭《越缦堂日记》说,

京师一无是处,

只有“三尚可”:

民国时北京旧书市

也是文化人的流连之所。

而新时期的北京书市,

得从1990年算起,

开头几年,

劳动人民文化宫、国图、首都体育馆

都举办过书市,

后来才搬到了地坛公园,

每年固定春秋冬三季举办

(多时也有一年4次)

从那以后,

书市就和地坛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在购书渠道基本只有书店、

买书几乎全按原价的90年代,

广大读者其实并没有太多书可读,

为了买到一本新书,

很多人会在书店门口彻夜排队,

一本书甚至可以成为新婚夫妇的信物。

 

品种丰富、定价灵活的

地坛书市横空出世,

极大地抚慰了充满求知欲的心灵,

而淘到特价书、绝版书所收获的满足感,

甚至能大过阅读本身。

那几年是书市的黄金季,

为了在地坛书市求得一席展位,

出版商们拿着小马扎、啃着干粮、

推着小三轮连夜排队报名。

到了展销的日子,

他们的帐篷一字排开,分列成行,

常常多达千家。

三联、商务、中华书局、人民文学……

知名的出版社总打出“全场5折”,

吸引着一批又一批如饥似渴的读者。

逛书市是个特别私人化的体验:

去之前没有一点预期,

全凭感觉入场,

然后在某个不经意间,

忽然邂逅一本品相极佳、印数又少,

甚至曾被名家学者收藏过的书,

真有“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感。

 

这时还不能喜形于色,

相反要保持冷静与卖家周旋,

作出一副随便问问的姿态,

待对方毫无察觉地报出一个低价后,

果断而不失从容地拿下,

这才算是一场“战斗”的胜利。

当然书市逛得多了,

还是能总结出一套攻略:

一是要带个大容量的双肩包,

手提绝对是自虐;

二是别看见书就买,

最好先粗逛一遍,货比三家,

而且一上来就买好几本书,

那得苦逼地拎一路了。

 

发烧友还会告诉你一个“内功心法”:

淘书的时间很重要,

开市前一天去,

彼时各摊位基本就绪,读者又少,

很容易淘到好书,

这叫“掐尖儿”;

书市落幕当天最好也要去,

这天书商会论斤甩卖,

这叫“扫尾”。

除了收获好书,

在书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你还能遇见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

一张张急切淘书的笑脸。

这是额外的福利,

令人心头温暖:


有人还曾分享在书市的艳遇:

这样的情愫,

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已无法理解。

只不过,

承载着人们文化记忆的书市,

在走过22个年头之后,

于2013年春天

与读者失约,停办了。

没有人可以阻挡网上书店、

电子阅读时代的到来,

地坛书市在运营成本过高的压力之下,

再也走不下去了。

一年之后,

借着政府的扶持,

书市在朝阳公园“复活”,

人们仍习惯叫它

却似乎再也找不回原来的感觉。

新华书店展位的宣传口号

变成了“新华书店,正版玩具”;

书市与公园的游乐设施相邻,

挑书的时候,

时不时会被游客的尖叫、

过山车的轰鸣打断;

这里少了一份古意,

更像是遛娃、吃喝玩乐的集市。

更令人感伤的是,

那种淘到一本书如获至宝、

虽亲友不能相让的珍爱之心不再了,

我们太轻易地买到了太多的书,

又以太忙为借口,

把它们束之高阁。

 

地坛书市终究是变成了“化石”,

也许它能成为人们的集体回忆已是万幸,

怎能奢望它的复活?

作家杨早说,

只是那故都风华,

随着书市的落寞,

又悄无声息地淡了一些。


以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阅读,推荐文章


北京丨张国荣口中的“酸奶”,却是很多外地人眼里的馊泔水。

外佣,香港的现代奴隶?

戛纳丨从93部金棕榈奖电影里,我们就能认识这个世界。


加微信号:nayizuochengg  加入「那一座城」读者会

合作咨询QQ:315917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