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表示,
上汽新一代固态电池将于今年底在全新MG4上量产应用;2027年,上汽首款全固态电池“光启电池”将落地。
维科网固态电池注意到,上汽集团此前披露的信息显示,其全固态电池基于聚合物-无机物复合电解质技术路线打造,
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能量密度将超过400wh/kg
,体积能量密度超过820wh/L,电池容量能够超过75Ah。
上汽集团传出的全固态电池消息,可靠程度较高。因为,早在2024年年中,市场曾传出60亿元政府资金将被投入固态电池研发,称这些资金主要投给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卫蓝新能源和吉利共6家企业。
暂且不说这些资金是否已落实,单单是能够成为这6家企业之一,就说明上汽在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是获得市场认可的。
事实上,
早在2014年,上汽集团就已开始自主研发固态电池技术,成为当时国内最早一批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企业之一。
此后,上汽集团与清陶成立联合实验室,致力于将固态电池技术进行产业化。
2024年4月,来自上汽的智己汽车推出由上汽集团和清陶能源共同研发的业内首个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并将这块电池命名为“第一代光年固态电池”,首搭智己L6车型。
当然,2024年时的“业内首个准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或许并不能称之为全固态电池,因为它可能是半固态电池或准固态电池。市场上普遍的划分是,按照电解质形态的不同,大致分为液态、半固态、固态三种:液态电池10-25%液含量;半固态为5-10%;准固态为1-5%。
半固态电池或准固态电池也称之为固态电池,也未尝不可。
如今,上汽集团对2026年量产的电池,称之为全固态电池了。而2026年的量产节点,较丰田(2027-2030)、大众(2028)提前1-2年,如此就可以形成技术代差优势。
行业专家指出,上汽技术路线选择颇具战略眼光——
聚合物-无机物复合电解质既规避了硫化物路线的专利壁垒,又较氧化物路线提升3倍离子电导率。
上汽集团此次表态,已标志着
我国在全固态电池产业化竞赛中已进入第一梯队。
广告及商务合作 | 焦小姐:
19168597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