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懒道人
贫道姓吴名晞,道号懒云,驻锡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欢迎关注也欢迎咨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懒道人

移动医疗“剩者为王”系列之二: 大糖医

懒道人  · 公众号  ·  · 2017-09-14 05: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移动医疗在2013-2014年引爆资本市场,2015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资本寒冬期”,经历过两年的市场洗牌,移动医疗糖尿病领域的细分市场也从最开始的“百糖大战”,逐步进入“春秋战国”时代,目前行业内的核心公司不超过五家了,并且部分公司还是走在死亡的路上......


懒大叔说: 贰壕关于糖尿病领域核心公司不超过五家的论断有点危言耸听了,据本大叔接触的多家公司来看,虽然各自并不怎么出名,那也只是为了应对资本寒冬而采取的就地卧倒策略,很多家都在各自不同的区域默默耕耘,虽然没有了当年“气吞万里如虎”的豪迈,但却多了一份谨慎务实的作风。


15年7月贰壕曾经写过关于移动医疗新锐团队系列调研报告-大糖医的调研报告 ,一晃两年多过去了,其间经历了九死一生,各种心酸,不足为外人道也!


懒大叔和贰壕同声说: 创业路上多磨多难,更多的是各种自己不干事却只管嘲笑讥讽他人的,还有那些站在一旁各种所谓点评却毫无建设性意见的评论家、理论家。移动医疗的春天绝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目前大糖医挺过了资本市场寒冬,于2017年6月获得深圳盈信投资集团的千万人民币左右的A轮融资,相对稳固了其在移动医疗慢病管理领域的竞争地位。他们的愿景是从糖尿病开始,打造中国最专业的慢性病管理云平台。


大糖医APP分为患者端和医生端:患者端主要是服务糖尿病患者;医生端是内分泌科医生的工作站,用于线上管理糖尿病患者。


产品

简介

大糖医-患者端

服务于糖尿病患者,用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主要功能:
① 记录身体指标数据:血糖、血脂、血压、饮食、运动、药物等数据,同时根据数据记录,系统通过智能分析,自动生成血糖分析报告。
② 在线咨询医生,图文咨询、电话咨询、包月随访服务等。
③ 糖友圈:糖友论坛。
④ 知识百科:主要是一些关于糖尿病的常识资讯。


大糖医-医生端

内分泌科医生的工作站,用于线上管理糖尿病患者。
主要功能:
① 患者管理:可以按照血糖数据(达标、不达标)、科研小组、自定义分组等方式进行患者分组,便于患者统一管理。
② 患教资料、体检报告:可以对患者小组进行统一管理,群发消息,也可以对患者进行单独指导,对已经添加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端直接查看患者上传的健康数据。
③ 我的服务: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开通的服务模式,包括免费随访、图文咨询、电话咨询、包月咨询、电话患教等。


懒大叔说: 不管硬件还是软件,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发展到最后,其实都是趋同的,因此不用去看上面关于大糖医和其余糖某某之间会有什么异同,其实本大叔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到最后“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app的技术和体验已经相比多年前有了长足的进步,根据官方公开的数据,上线三年多,大糖医医生端目前有2.5万名注册医生,其中有70%来自公立三级医院内分泌专科;患者端有数百万的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患者来自于医生推荐。


贰壕认为: 即便其数据只有三分之一可靠,也是一个比较大的体量,因为好大夫深耕11年,也仅八万左右的医生,活跃医生3万,当然质量比较高。何况只是内分泌科和老年科等相关科室的细分领域。


其经营特点是以“医生为重心,患者为中心”,紧抓B端客户以及C端用户,构建典型的B2B2C的商业模式,联合政府、保险机构、药企、电商企业等构建糖尿病垂直生态圈的战略路线。


CEO吴靖宇认为,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医疗,而互联网则是提高效率的工具。中国大约有4万多名内分泌专科医生,在国内千亿的糖尿病医疗消费市场中,70%的费用是由医生决定的。因此其核心是希望通过医生来帮助糖尿病患者提高血糖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懒大叔说: 在移动医疗领域一致存在争议,那就是究竟以医疗为主还是以移动为主,目前的格局是医疗好像移不动,移动有点不医疗,但这又怎么样呢?谁又能说工具不能改变模式格局?回想一下集装箱是如何改变航运业的就会明白决定整个行业最终业态变化的绝不是哪个一定是中心,而是背后成本效益的比例。


按照移动医疗慢病管理的常见模式,医生推荐患者使用app,患者在离开医院后可以通过相关智能硬件或者手动上传血糖数据,线上和医生交流,同时便于医生对患者做诊后沟通随访,完整的血糖数据也可以帮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再通过糖尿病管理师会对患者的饮食运动等进行专业的指导等创造价值链。



自古深情无人问,只有套路得人心!行业内各公司大致都采用这个模式,当然戏法各有不同。


掌控糖尿病 更多抓住基层医生,并且希望从协会推广一些标准做抓手。 微糖 的一部分重心转向连续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泵,以代理产品构一个连续服务体系,虽然毛利比较低,不过肯付钱买高端血糖仪的用户其ARPU值更高,看是否能长期延伸挖掘价值了。 掌上糖医 是行业内融资和现金最多的公司,从血糖仪数据传输的平台型硬件到医院重渠道的投入,配合保险等B端客户,走美国的同业Gluco和Welldoc的混合模式。


丁香园,腾讯糖大夫也和礼来做了一个类似的项目,进展不快,也在协同推广,当然贰壕对其模式相对悲观,主要是综合成本太高,因为所有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医患服务总成本,而不是创造一个看起来很炫的项目,增加各种成本,即使现在各种免费补贴由土豪来承担。何况对药企来说,下一年的预算包括人事变化,都会带来项目的变数。


懒大叔说: 先不要说悲观乐观,能够在做的总是达观。在整个医改背景下,药企应该是最先感觉到行业肃杀秋意的一方,借助各种新渠道新模式进行探索也是其本能,谁也不愿意坐着等死吧,哈哈!各家移动糖尿病公司从不同角度入手,本质上就是在做两件事:增加用户黏性和提供附加收费服务可能,换句话说就是让你爽到high,随后最好能够因为祛除刺激后的失落感而带来付费购买再次high的体验。


那么按照官方的宣传,我们来尝试梳理一下大糖医的商业模式:


一.线下糖尿病患者服务中心。 线上和线下结合,在线下患者服务中心,承载体检、保险等付费服务。这个基本很扯,微糖等公司已经用人民币填坑证明了其很难复制和平衡的特点。


二.以自身的技术优势,紧密联合卫计委、疾控中心,和社区医院合作,提升社区糖尿病管理的效率。 这个说说一句话,干干好多年,利益驱动和市场投入之间,特别是付费模式很难构建。掌控糖尿病在福建等地干了好久,仍然遭遇这部分现金流平衡与复制的挑战,即使其在某些地方资源较多。


三.探索国外HMO模式 ,即保险+医疗+数据,线上+线下全方位管理患者 ,目前大糖医已经与大特保、复星、平安等健康保险巨头,达成战略合作。这个还需要好久的时间,即便所有的慢病管理故事最后都落实到保险这里。所有的糖尿病险基本上都以失败而告终,大部分都没有了下文,因为没人买,而保险公司虽然土豪,但却奸滑似鬼,绝非人傻钱多,他们是不见鬼子不挂弦的主。所以大部分慢病管理的创业公司等不到那一天了,何况商场里只有生死,没有如果,其他别整那些个没有用的。


四.医药电商。 对于糖尿病这种慢性病,患者一般需终身服药,控制血糖水平,常规的日常用药可以自行购买,大糖医可以和医药电商企业合作,打造糖尿病管理的闭环。这个可行,也可以加大投入,也是符合互联网用户习惯和战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据他们说,大糖医是京东医药在糖尿病垂直领域的唯一战略合作伙伴,而在医药电商领域,我最看好京东,和快消品的唯价格战不同,医药领域最讲品牌,而京东多年来的自营正品形象深入人心,操盘团队务实而高效,“人猛钱多”结合巨大流量,后劲十足。


五.和药企以及器械厂家合作。 这个是比较可靠,也是行业内所有医生端为主的公司,其商业模式构建的必由之路。目前大糖医与十几家知名厂家均有合作,包括罗氏诊断、雅培、默克雪兰诺等一线大外企。同时大糖医还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德国拜耳医药公司共同打造“Power+餐后血糖优化管理项目”,据称已近10万糖友加入。这些深度合作,即能发挥双方的优势,又能带来专业的糖尿病教育体系,给支付方创造价值。


懒大叔说: 各种商业模式目前都是在试错过程中,现在断言线下体验店一定会失败为时尚早,谁又能断言在不远的未来,糖尿病人不能像逛便利店那样逛逛各种体验店并开始接受付费服务呢?本大叔的目光投向周制剂甚至月制剂、年制剂的降糖药物,线下体验店需要的是“短促突击”的战术武器,现在这样的“小米加步枪”式的武器在未来将极有可能被淘汰,如果各位看不懂的话,尽管来约本大叔聊聊,不过事先声明一点,这可是收费问题哟,哈哈!


每家公司都号称有专业的团队,清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但其实大部分都在死亡边缘,事后诸葛亮,动不动发个感慨,弄个采访,录个视频,讲述情怀,再抹两滴眼泪述说人生不易,价值观挂在嘴上,这是然并卵。



在别人躺下的时候,你就是跪着也赢了,然后收割整个被死亡的友商教育过的市场是一个99%的路径。活下来胜利,死了拉倒,所以努力争取成为那个剩下的运动员至关重要,当然还是要有业务,像某些公司融完资后裁掉了绝大部份人,业务也基本可以忽略,那活一万年也没关系。


应该说大糖医已经艰难熬过互联网平台的冷启动阶段,无论是医生端还是患者端都积累了一批忠实用户,也收到了钱,有过这种死亡经历的公司,至少对风险会有足够的认知,相信他们也会更加稳健,移动医疗进入最后的“剩者为王”时代,只要活着!


懒大叔和贰壕同声说: 曾国藩的“拖”字诀很是紧要!乘势而起,顺势而为,因势利导,逆势蛰伏,再势出航,加油!大糖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