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鬼脚七
鬼脚七,真名文德,自媒体人。做自己,爱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洞见  ·  今年春节回家,我决定不入局 ·  2 天前  
深夜书屋  ·  教员自述,太有力量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鬼脚七

大唐驱魔人——空海大师

鬼脚七  · 公众号  · 美文  · 2018-03-08 13:00

正文

盛产妖怪的地方,一定盛产驱魔人

日本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

过年期间看了一部电影,改编自日本玄幻小说《沙门空海》。

电影讲述了日本“第一驱魔僧”空海法师来大唐降妖除魔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历史上真实的空海法师。

*染谷将太扮演的空海大师,脸上总挂着迷之微笑,电影《妖猫传》剧照

在日本,没有人不知道空海。提起“大师”,人们想到的也只有空海。

有句老话,“弘法夺‘大师’之名,秀吉夺‘太阁’之名,玄奘夺‘三藏’之名”,这个弘法就是空海大师的谥号,他还有一个密号叫遍照金刚。

日本人念诵 南无大师遍照金刚 的次数,甚至比观音菩萨和阿弥陀佛加起来还要多。

南(na)无(mo)是皈依的意思,遍照金刚是空海大师。所以人们心心念念的就是皈依大师空海。

许多日本人相信: 一千两百多年来,空海大师从未离开。

他或在云游,或已入定,等待合适的时间,将和弥勒佛一起重回人间。

所以,在 日本高野山金刚峰寺奥之院,僧人们每天依然坚持准时给大师送去精致的素斋,以备大师哪天回来时饿肚子的“不时之需”。

*1200年来,每天中午都有僧人给空海大师送饭,饭菜的花样经常更新,有时还会出现意大利面之类的食物。

*送饭途中还会路过一个地藏菩萨的佛龛,僧人们会在此停下来,请地藏菩萨给空海大师“试菜”,一千多年来,这位佛系试菜员从未给过差评。

*空海大师不吃的“午餐”会放在寺庙外面结缘给大众,如果赶上了,不妨尝尝。

空海大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故事还要从大唐贞元二十年(804)说起。那一年,日本第17次遣唐使即将扬帆启程。

从公元七世纪到公元九世纪末,两百余年间,日本为了来中国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共派出了19批遣唐使。受造船技术和自然因素影响,这19批遣唐使中,只有8批顺利抵达中国。

成功率不足一半,艰难可想而知。

为了尽可能降低人才损耗,日本政府规定: 除使臣外,其他“留学”人员必须在中国待满20年,充分吸收大唐文化后才能回国,不然会被流放到孤岛,终老一生

第17批遣唐使共派出五艘船, 经过34天迷失方向的漂泊后,五艘船中只有两艘抵达中国。

空海所在的第一艘船抵达了 福州长溪县赤岸镇。

“刺史大人,有一艘破破烂烂的船从倭国飘了过来。”

“船上有一个叫藤原的家伙说他是遣唐使,这是他写的入关表。”

在唐朝时,福州一代刚刚有汉人居住,大家的文化水平都不怎么高,不巧当时刺史刚刚辞职,代理刺史又是个冥顽不化的人。

“这是入关表?我三岁的儿子书法都比这好。遣唐使怎么可能是这水平,不准入关!”

这可急坏了一船人。

“这可怎么办,就现在这船的德性,回也回不去了。”

“不如让空海来试试吧!听说他二十几岁就能用汉文写书了。”

“空海,空海是哪个?”

*空海法师书法作品《风信帖》

能够登上遣唐使的船,空海前前后后托了很多“关系”。

空海出身富贵人家,在23岁就用汉语撰写出了巨著《三教指归》,在道教尚未传入日本的情况下, 神奇般地阐释了儒释道三学,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不过,即便这样,想加入遣唐使,那也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空海跟在朝当官的舅舅签下了生死状后才得以成行。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遣唐使藤原请空海写了一封入关表。

洋洋洒洒的文字,精彩的小楷让代理刺史接连惊呼“不得了!”

于是派人护送一行人,前往他们梦中的文化殿堂——长安。

“北堂夜夜人如月,南陌朝朝骑似云。

空海用这样的词句赞美盛唐。

一路上,不仅大唐盛世令他折服,浓厚多元的宗教氛围,更是让他刮目相看。

长安城里,不仅佛教塔刹林立,景教、拜火教、摩尼教等西方宗教,也随着金发碧眼的传教士涌入长安。

空海像当年玄奘入天竺一样,如饥似渴地“求取真经”。

其中他最向往的地方,就是 长安青龙寺

空海此行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密乘的精髓。

所谓佛教的派别,一般而言分为大乘、小乘和密乘。

乘是一种比喻,类似舟船之类的交通工具,大乘就是大船,小乘就是小船,密乘就是秘密的船,方式虽然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抵达彼岸,获得解脱。

从佛陀在世到涅槃后一百年里,教义未有太多争议,一般称这段时间为原始佛教。

之后,因为对戒律的理解不同,出现了上座部和大众部的分离,上座部坚持要求严格遵守戒律,如不能接受施主施舍的财物等,而大众部则要求有所变通。

公元一世纪到三世纪之间,又出现了大乘,大乘佛教将以前的佛教都视为小乘,强调教徒要参与实践生活,要对现世生活有所改变。小乘则专注于隐居修行。

大乘强调菩提心,为众生修行,小乘强调为自己修行。

从大乘中,又渐渐分离出了密乘, 密乘佛教认为其他佛教依据的是佛陀公开的方便法门,是显宗,而他们依据的是佛陀秘密的法门,需要跟随特定的上师一对一地修行,是密宗。

唐朝时,印度的不空法师来到中原,带来了密乘佛教。并由青龙寺的惠果法师亲自翻译了《金刚顶虚空藏求闻持法》。

在空海法师18岁那年,正是这部经文引领他走入佛门。当时,博览群书的空海偶然间阅读到了这部《金刚顶虚空藏求闻持法》,经过认真修持后,他发现自己再读任何书籍,都可过目不忘,数十万字的文章也可以毫不费力地背诵出来。

师父们告诉他 “密乘佛教所尊崇的大日如来,是如来智慧之光,遍一切处,照明万有,不分昼夜,平等对待一切众生善根。

这种气度和当时日本佛教界攀比、阶级之风迥然不同,也 让空海对密乘佛教有了非常强烈的信心,坚定了他求取更多真经的信念。

当他置身青龙寺内,站在惠果法师面前时。

惠果法师只微笑地对他说了一句:

我等你很久了

一般人学习密乘非常艰难,经常有穷尽一生都不得要领者。

空海只用了三个月时间,就从入门走到了精通,还接受了最为殊胜的灌顶。

当时惠果门下弟子上千人,得到传法灌顶的弟子仅六人,而且都经过十年以上的苦修,而空海只用三个月一举登峰,并被立为大日如来以来真言宗第八祖。

这一年,惠果法师六十岁,走到了人生尽头,他把空海叫到榻前。

除了传法,惠果法师还把佛经、法器等都给了空海,画工、曼荼罗、铸工造佛具,写经生,等悉数带回日本。此外,还送给他大量诗赋、碑铭、卜筮、医药。

同时,惠果法师嘱咐他尽早离开中国,不久便圆寂了。

当时很多人不解,为什么让大唐的宝物流到蕞尔小国日本。

然而,历史证明,惠果法师可谓深谋远虑。

空海离开后不久,唐武帝继位,大举灭佛,史称“会昌法难”。

大量佛教典籍、法器,因空海带入日本而得以流传至今。

如今存于神护寺及东寺的“两节曼荼罗图”,和存于高野山“灵宝馆”所陈列的许多密宗经典,都是唐代抄本。

*许多空海法师的塑像中,都持有法器,法器是密乘的标志之一

冒着被流放的危险,空海踏上了回国的路程。

回到日本后,空海被告知不得入京,但从来没有哪个遣唐使带来如此之多的宝物。

嵯峨天皇继位后,空海法师得到重用。

有一次,在清凉殿弘法,空海亲自事现“三密相应”—— 手结印,口念咒,心观想。三密加持,即身成佛。

当时,光芒万丈,在座的人都只见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端坐当场,而不见空海,全场感激涕零,相信佛法无边。

除此之外,空海还主持兴修水利,建设平民学校。

为了引导民众体会精神上的领悟,空海在四国地区开创了八十八所修行道场,时常率领众人走上行脚、苦修的道路,以造就“知行合一的健康人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