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德芬空间
来自腾讯微博认证资料: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作家,著有《遇见未知的自己》,并译有《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张德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张德芬空间

妈妈,也有她们自己的梦

张德芬空间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5-14 13:5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期主播 | 雪冬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更多音频可在喜马拉雅搜索:张德芬空间


今天是“母亲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与母亲的关系,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在这人世间的第一个关系。因而,这个关系的影响是重大的。然而,跟母亲一生的牵绊与纠缠,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的。

欧文·亚隆在《妈妈及生命的意义》一书的开篇就讲述了母亲去世多年后,再次梦中相会的场景,他如同一个孩子大喊着:妈妈,我表现得怎么样?


作为世界顶级心理学大师,在心理领域数十载,自己也已经走向了人生的暮年,他依然在自问,这么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我依然还在向妈妈招手?

是啊,我们知道自己在内心深处向母亲招手吗? 我们为什么依然在内心深处召唤母亲呢?母亲,我到底渴望从你那里得到的是什么?

如果说人生就像一出戏剧,那么,今天我们就不妨走进这出戏剧里,看看母亲那里发生了什么。

“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


如果单凭想象,我们很容易会刻板的认为,要做妈妈的女人应该大多是充满幸福的憧憬的。当然,幸福的憧憬确实可能存在,但那却并不见得是全部。 怀孕的过程本身,对女人的心理来说,挑战是多重的。

而对于“自我感”比较模糊的女性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我的来访者Ada的视角去看看怀孕生子的过程中她经历了什么?

“我的 世界全变了,就因为“我”变成了“妈妈”


直到真怀上了,我才知道原来没经历过的事是永远没法准备好的。


我提前看了很多书,自认为准备得很充分。可我还是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好像忽然之间,我的身体变化了,恶心,吃不下东西,每天恨不得趴在马桶上吐。更可怕的是,每天我都发现腰变粗了肚子好像变大了。那感觉是那么的不知所措,慌乱。


我不断说服自己这是正常的,说明宝贝在长大。可真的好烦。生活都变得好烦。医生父母公婆老公的话,整天嗡嗡嗡在我耳边。什么“你应该多吃”、“吐也得吃”、“要补充营养”、“得保持好心情”......,没完没了要把我淹死了,我特别想说,闭嘴!


我不知道为什么,好像有很多“关心”,可我就是觉得他们眼里根本没有我。 那感觉就好像是,突然“我”就没有了,我不存在了,“我”只有“我的肚子”,我的一切都“应该”要以肚子为重。


以前总觉得父母老公呢,都人也挺好,可是不太会表达。这下子,关注重视忽然都来了,可我心里却特别不是滋味。特别烦,特别憋得慌。可我也不敢说,甚至自己也觉得“不应该”矫情。再说肚子里也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怎么这么自私呢?


当然对孩子我也期待,我想做个好妈妈,要不之前不会看那么多书了。可真怀上了也压力挺大,想想小孩那么小那么弱,我能照顾好Ta吗?会不会一不小心就出事儿?我觉得心里慌慌的,一点底都没有。可家人都说我想太多,“应该保持好心情”。


好不容易孩子出生了,痛得撕心裂肺。可好像才一会儿,护士就来了,怪我怎么母乳还没出来,一会儿公婆来了,说我怎么不赶紧喝汤,喝不下哪里来的奶水?一会儿父母又轮着送了鸡汤鱼汤来,老公又在旁边开始劝我吃吃吃。


看着那个红红的抽巴巴的小孩,我头晕脑胀,特想拉着老公问问,这是我们的孩子?我是他妈妈?可好像没人明白其实我也不认识他。脑子里一切都乱了。


我忽然想大哭,这么长时间为了养他,我努力喝努力吃努力喝,怎么还不够?


以后是不是天天这样,他哭了饿了热了冷了,一点点没照顾好都不行。可我也想有人关心一下我在想什么呀,我想慢一点,能不能让我适应适应,我还不会做妈妈呀。


那感觉真的很可怕,就好像一下子世界全变了,就因为“我”变成了“妈妈”?


这就是刚刚满月,Ada就来寻求帮助的原因,可能这也是很多初为人母的女人隐藏的不能表达的的心声。


你只看到了妈妈,可是你看到“我”了吗?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我们的生命,最初在母亲的子宫里诞生,我们漂浮在温暖的羊水中,一切都不劳我们费心,供应是母亲的事情。


这几乎是每个人最初的印象——供应是你,妈妈你的事情。不是我,我只是孩子,我理应得到,而且我要我的得到是无条件的。

这种最初的印象无所谓对错,它是一种自然的发生。然而,看了Ada的孕后独白,你还觉得这最初的印象就是理所当然吗?


小Q某一次在我的课程排列中代表了一位母亲。


她完全看不见自己的孩子,更不必说老公。她的眼睛始终直勾勾盯着自己的妈妈,充满了怨恨,你怎么当妈的?你凭什么当妈?几乎声嘶力竭,歇斯底里,眼底透出的是彻骨的寒意和绝望。


这既是她代表的那个人,也是她自己,这是疗愈的 共时性的呈现


在小Q的视角里:“妈妈是个罪人,都是因为你,你不是好妈妈。所以我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与认可,我没得到的,我就给不出去,所以我当然没法做一个好妻子好妈妈。所以你应该跟我道歉,你应该忏悔,你没有做好一个母亲。你还得拥抱我呵护我,然后我才能原谅你,那我就可以爱我的孩子了。否则,那就是你的错。”


当时场上小Q的母亲,又生气又无奈,说:“我是不会说那些好听的话,可我累死累活撑着这个家养大你,到头来得到的就只有恨?那我也回去恨我妈么?”


可是即便如此,最后妈妈看着痛苦的孩子,还是拥抱了她。哪怕她使劲抓着妈妈的胳膊,捶胸顿足。

其实,这就好像是一个婴儿会渴望妈妈抱着她,任凭你踢她捶她撕咬她的乳房,妈妈也依然是温柔的呵护地抱着她爱她的。是啊,婴儿有这样的渴望并没有错,妈妈抱持了婴儿的攻击性,婴儿也就感觉到这世界安全了。

可妈妈呢?古人说,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然而,她终究还是一个人啊。妈妈,并不是一对乳房,母亲也并不是一座专属于孩子的无限供应的能量库。


在婴儿时期,我们有这样的需求是可以理解的,可是长大了呢?我们还要去撕咬妈妈的身体,来感觉到爱和支持吗?

也许,这就是我们隐秘的需求——我们渴望永远像在子宫里那样,一切都天然被满足。于是,我们自然也渴望母亲永远像我们在子宫时以为的那样无所不能,她可以满足我们的一切需求。


因而,当母亲不能满足我们的时候,我们就愤怒甚至攻击她。因为在我们的最初印象里,她不应该是这样的。如果她确实这样,那就是她“欺骗”了我们,还是她的错。 所以,她活该承受我们人生的失败。


但真的是这样吗?并不是。


妈妈离开之后……

我们再来说一个故事吧。L哥已年近五十,按理说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可他却总觉得莫名地伤感,今年一年身体也不太好。回溯中,我们回到了去年,原来就在去年的这个时候,他的母亲过世了。


理智上,他觉得自己接受了母亲的死亡。然而,从情感层面来说,他却从未真的面对这个现实。


他哭得像个孩子,说:“妈你走了我怎么办?从小到大,你就是我心里的定海神针。我总觉得不管发生什么,只要回到你身边,我就能想出办法,我就能解决。可是现在你就这么抛下我走了,妈,我的世界就像天塌了一样,你知道吗?”


他在心里也看到了母亲的形象,那跟他的印象差别是很大的。妈妈头一次一脸无奈地看着他说,孩子,你早就长大了。给你力量的不是我,而是你对妈妈的信任。你不需要把我当做定海神针了,你就是你自己的定海神针。我真的累了,我该走了,你这样始终走不出来,妈妈也为你忧心啊。放手吧孩子,虽然我走了,可妈妈的爱会一直陪伴你的。


终于,他逐渐地看到了自己对妈妈的神化,他回想起很多次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光。


那一刻,他才知道原来妈妈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却没人能分担,因为在他心里,妈妈就像神一样,永远散发着光芒,也是不会痛苦的。


所以,他看起来很爱母亲,可是却从没有真的理解到母亲的爱。到那一刻,他仿佛才认识妈妈,可惜却是在妈妈离开之后。他又哭了,但不再是因为母亲的离开,而是因为真正了解了妈妈,而对母亲有了更大的理解和爱,这是感恩的泪水。

这是一种人类认知上的局限, 从我们一出生,她就是妈妈。所以对我们来说,我们无法了解她的全部。我们想象不出来母亲也曾是小女孩,她也渴望爱的抚慰与温暖。


而她的缺点不足和需求一样也不会因为做了妈妈就消失。我们只是顽固地在自己的投射里,让她成神。


所以,这其实也是对妈妈的物化,跟把妈妈当做能量库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而看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去理解妈妈,才能看见作为一个人她是怎样努力去爱的,也才能真正去爱我们的母亲。


妈妈,也有她们自己做梦的权利


读《妈妈及生命的意义》也许没有人不会受到触动,至今我依然记得欧文的妈妈说, 你以为我在你的梦里。不,那是个错误,孩子。那是我的梦,做妈妈的也有她们自己的梦。

当母亲不再能够作为一个人被看见,而成了一种象征,一种满足人类爱与安全的需求的象征的时候,既是母亲的悲哀,更是人类的悲哀。


她承担了这个象征,也就被剥夺了自己。而我们接受了母亲神一般的象征属性,某种程度上也就放弃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后,这个问题就变成了解不开的死结。

虽然欧文家里很贫穷,父母都不识字,母亲是个粗鄙的女人,因她的行为还直接导致了欧文被霸凌。那么,欧文是不是该一辈子怪罪父母没能力给自己更好的爱,然后自甘堕落呢?


如果那样,他的母亲也可以说,我小时候比你惨多了。然后回去怪自己的妈妈。那就是死结里又多了一环而已。

但欧文选择了另一条路,尽管生在贫民区条件恶劣,可他靠着公共图书馆的资源一步一步走向了自己追求的人生。另一条路,永远都可能存在。只是我们自己要首先能够看到生命的最初是父母给的。


然而,生命却是自己的,我们活成什么样子,不是母亲决定的,而是我们自己。


人生里有千百个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果我们都抓不住,却只能回去怪妈妈,那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母亲的。母亲无法为我们的人生负责,但我们自己是有选择的。

正如欧文所说, 妈,我们得分开。不相互束缚,才能成为完整的人。我希望有我自己的思想和梦想,你也该有你自己的。你应该在人生中有自己的梦想。

于是,他放过了母亲,也就解放了自己。


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作者 |  慕棉
美国催眠协会&美国加州催眠学院认证催眠师,国际医学最高认证中心认证EFT情绪释放技术治疗师。从事各类心理心灵整合治疗工作,微信公众平台:慕棉

主播 | 雪冬,电台主播,二级心理咨询师 ,冥想引导师 ,身心灵成长探索者。


今日互动


我们经常说“爱在心口难开”,今天是“母亲节”,你最想对妈妈说什么?你最想为妈妈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跟我们分享你的故事。


···


—— 母亲节专题 ——

爱要大声说出来



“我们所有的生命能量都是来自于父母 ,你和他们的交流如果是顺畅的,你会感觉背后有靠山。何况父母现在年纪大了,对妈妈说句‘妈妈我爱你,母亲节快乐’,对他们来说,也许是最好的慰藉和礼物,”——张德芬


点击 “阅读原文” ,即可参与母亲节免费微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