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是持续 30+ 年的长跑,能力提升、交流学习、视野拓宽、人脉积累都是需要持续做的事情。有时候,你获得一份工作不是因为你知道什么,而是因为你认识谁。职人社面向有自驱力的职场人群,
构建围绕个人职业经历和能力的内容社交平台。
社区成员独特的职业经历、真实的职场经验,启迪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会每天推送一个社区里的精选答案,希望能给予你一些启发,也欢迎你到产品里和他们交流。今天的答案,来自
糖豆的增长总监孟珊。
孟珊
糖豆 · 增长总监
截图来自孟珊
个人主页
职喵提问:
对刚开始做增长,或打算转行做增长的新人,你有哪些建议?
以下是孟珊的回答,
点击这里
直接进入小程序
查看全文,或评论互动。
对于增长小白来说,买本范冰、张溪梦的书,知道一下基础概念是需要的
,例如 AARRR、aha moment 之类的术语。
然后切入正题,我把这个问题聚焦到,未来 3 年「真的」想把增长作为一份工作的新人,问题范畴会更明确一些。
1. 向外认知
「向外认知」是指,去一些目标公司面试「增长岗位」。
比如今日头条、美团、滴滴、陌陌、拼多多,或者其他在招增长岗位的公司,聊 5 家左右,基本就能有点手感。从每家公司增长人才的能力模型,判断你自己是策略产品型、活动运营型还是市场投放型。
2. 向内认知
这里的「向内」
指的是,增长能力是多面的,入门需要结合自己的能力模型,你对自己越了解,切入得就越快。
比如,个人能力极强的小白,那就直接找最能打的增长团队,进去系统地学习;
比如,偏策略产品的同学,那就进对口的公司先去学习;
3. 需要极强
目标感
我有时会跟一些同学说,做增长的人,一定要目标感极强。需要对结果有强大的渴望野心,要不做增长会很痛苦。
同样是产品岗,如果是一个功能产品经理,需要思考:
「用户到底遇到什么问题?
我不解决不是问题的问题」。
如果是一个增长产品经理,需要思考:「用户有没有被探底?探到底时,能拿到多少收益?为了用户体验,需要损失一些收益,最终能拿到多少收益?当前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目标是全量收益,二话不说去收割全量收益,绝不手软。
这部分,可以参考拼多多的果园和金猪。
4. 熟知增长三层次
第一层:战术层增长。包括做做 push、红点、活动、投放、arpu 提升优化之类的单点。
第二层:体系层增长。一般一个公司的业务,由拉新、流量积累、变现、内容生产这几个模块组成。某个时期,某家公司的增长重点,会在注重绝对提升某个模块的效率。但在增长人眼中,需要有个完整闭环视角。
第三层:战略层增长。有点类似李善友教授提的「跨越 S 曲线」,当成功操盘到这个级别了,对增长
就稍微有
通透感了。
5. 多请教牛人
脸皮要厚,脑子要活。多找身边的增长牛人问问改进建议,多看看问题本质。毕竟「增长」这个岗位,在互联网还比较新,没有哪个流派已经是坐实坐稳了,大家都在摸索中前进。
所以多听多看,不断总结,慢慢就入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