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http://cics.fudan.edu.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会议议程 | 全球城市:传播与创意——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7)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 2017-11-25 12:5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CICS

欢迎点击上方“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订阅本公众号。


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7)

全球城市:传播与创意

议程


2017年11月30日(周四)

14:00- 17:30

会议代表报到复宣酒店(国定路400号)大堂

18:00-20:00

自助晚餐   复宣酒店三楼

2017年12月1日(周五)

08:30 - 09:00

开幕式

复宣酒店四楼第2会议室

主持: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廖圣清教授

致辞:复旦大学   校领导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党委书记  尹明华教授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主任    黄旦教授

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  文科处领导

合影

09:00-09:50

主题演讲

主持: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廖圣清教授

公共阅读·具身实践·城市网络——“思南读书会”的个案分析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孙玮教授

再学科化:新传播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学科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黄旦教授

09:50-10:10

茶歇

10:10-12:00

圆桌讨论:融合传播与城市公共生活创新

主持:陆晔(复旦大学)

嘉宾: 陈颂清 (解放日报社总编辑)

李泓冰(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副社长)

秦畅(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首席主持人)

臧熹(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吴予敏(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孙玮(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

12:00

午餐  复宣酒店三楼

14:00 - 15:30

Session 1  传播与城市:地方性价值的塑造与彰显

复宣酒店四楼第2会议室

主持:朱春阳(复旦大学)

评议:沈菲(香港城市大学)

How Can a  City Communicate Itself?Conceptual Model of the Formation of a City’s  Perceived Image  XU Deya(香港中文大学)、崔迪(复旦大学)

城市形象传播中的视觉建构  苏敏(河北大学)、韩立新(河北大学)

符号的资源:城市品牌研究中的符号探讨——以澳门研究为例  吴玫(澳门大学)

媒介仪式中的地方中心主义——一场初雪的媒介表达  赵爽英(西北大学)、郭欣荣(西北大学)

Producing  the daring and desiring self in the Love Club in Shanghai 皮晨莹(海德堡大学)

A forming  internet empire: financialization problem of Chinese digital economy  夏冰清(澳门科技大学)

14:00-15:30

Panel 1作为“社会-媒介-空间-文化”复合体的城市

(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复宣酒店四楼第1会议室

主持:吴予敏(深圳大学)

评议:陈韬文(香港中文大学)

创意城市的媒介化、去媒介化与融合媒介化:从纽约看全球  李蕾蕾(深圳大学)

数字难民突围记:老年人微信采纳与使用影响因素研究  周裕琼(深圳大学)

社群再造:基于传播的仪式观透视三叶草故事家族案例  张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吴予敏(深圳大学)

城市地方性文化表达的“数字机遇”——文化基因的“数字化勘探”  田少煦(深圳大学)、侯伊晓(深圳大学)

城市数字阅读建构:受众、节点与网络  张晗(深圳大学)

公共雕塑的符号意义研究——以深圳为例  于晓峰(深圳大学)

15:30 - 16:00

茶歇

16:00-17:30

Session 2  移动媒介时代的具身实践与时空重组

复宣酒店四楼第2会议室

主持:曹晋(复旦大学)

评议:刘洁(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LBS手游的文化景观处理偏向分析——以《Pokémon Go》与《城市精灵Go》对比为例  任艺菲(吉林大学)

游牧、造梦与软抵抗:垂直社区中的cosplay传播  郭栋(陕西师范大学)、吴兰兰(西安培华学院)

游戏玩家的个性特征、动机与自我呈现策略的关系研究  刘晓燕(深圳大学)、王胤琦(深圳大学)

单车为媒:共享时代青年群体的移动经验与实践  胡梦齐(安徽大学)

移动媒介时代对公共艺术展览空间的再审视——以上海博物馆《大英百物展》为例  金晶(复旦大学)

16:00-17:30

Panel 2  媒介事件与城市形象塑造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

复宣酒店四楼第1会议室

主持:郭可(上海外国语大学)

评议:陈建云(复旦大学)

全球卓越城市形象的生成机制反思  郭可(上海外国语大学)

作为全球性媒介事件的重大国际会议研究  吴瑛(上海外国语大学)

国际影视节中的城市形象  陈沛芹(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迪斯尼的国际媒体形象  相德宝(上海外国语大学)

全球城市的艺术传播力: 以上海夏季音乐节为例  严怡宁(上海外国语大学)

17:30-20:00

欢迎晚宴   复宣酒店三楼

2017年12月2日(周六)

8:30 -10:00

Session 3全球网络变迁与城市的意义

复宣酒店四楼第2会议室

主持:胡春阳(复旦大学)

评议:张毓强(中国传媒大学)

媒介传播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颠覆——“媒介空间”和“日常空间”分立的视角  元冬维(工人日报社)、申哲(澳门科技大学)

从“占据”到“关联”――城市空间图景的演绎与进化  张莉(新疆财经大学)

作为社会阶层的城市记者群体:日常生活中的“底层”呈现与抗争  彭华新(深圳大学)

认同理性:成年人手伴参与心理研究  柳旭东(澳门科技大学)、林舒立(澳门科技大学)

在场而不交流?移动网时代的人际交往新情境建构  张杰(河海大学)

8:30-10:00

Panel 3  民族·新闻·民间交往

(云南大学传播与民族文化研究所)

复宣酒店四楼第1会议室

主持:郭建斌(云南大学)

评议:申琦(华东师范大学)

民族·新闻·声音:基于十余年来中文报刊涉及独龙族的新闻报道的分析  王笑一(云南大学)

“同胞”:一个中越边境瑶族村庄的共同体想象  张馨月(云南大学)、宋媛媛(西北政法大学)

数字媒介和老人的日常生活:一项彝族村寨老人“小蜜蜂”使用的探索性研究  姚静(云南大学)

“礼单”上的人情与社会关系变迁——基于云南D县某彝族村落结婚礼单的分析  陈晓颖(云南大学)

中缅印“大三角”地区路的历史考察  郭建斌(云南大学)

10:00-10:30

茶歇

10:30 -12:00

Panel 4  城市传播:雄安视阈

(河北大学)

复宣酒店四楼第2会议室

主持:韩立新(河北大学)

评议:郭中实(香港浸会大学)

白洋淀英雄事迹文献调查报告  韩立新(河北大学)、张秀丽(河北大学)、杨新明(河北大学)、王尚武(河北大学)

人类学视野下雄安新区城市原点与周边村落的影像记录  王俊杰(河北大学)、栾悦(河北大学)

多元·流动·共生:视觉修辞视角下雄安新区的城市想象与融合  苏敏(河北大学)

从“雄安发布”的实践看网络问政新形式   张科辉(河北大学)

雄安新区文化资源保护与城市形象塑造   刘振东(河北大学)

雄安新区政策传播状况调查  王秋菊(河北大学)、王耀祥(河北大学)

10:30 -12:00

Panel 5  新技术时代的日常生活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复宣酒店四楼第1会议室

主持:吴玫(澳门大学)

评议:周裕琼(深圳大学)

改造“地方”:定位媒介与城市空间地点生产  李淼(复旦大学)

出行改造地方:共享单车在校园  陈鑫盛(复旦大学)、潘晨曦(复旦大学)

亲密的陌生人:网络直播中的人际交往  张丽华(复旦大学)

从空间到场景:论作为中介的移动支付  朱冰清(复旦大学)

12:00

午餐   复宣酒店三楼

14:00 -15:30

Panel 6  什么是媒介:多维的视野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复宣酒店四楼第2会议室

主持:马中红(苏州大学)

评议:葛岩(上海交通大学)

“媒介理论”:作为文化环境的媒介  许同文(复旦大学)

作为“技术物件”的媒介:基特勒媒介思想论述  凤仙(复旦大学)

媒介是“中介行为”:德布雷媒介理论初探  骆世查(复旦大学)

作为社会机构的媒介:理解媒介化研究  黄显(复旦大学)

作为界面的媒介:交互性视角  徐亦舒(复旦大学)

雅克·艾吕尔媒介思想介绍  杨击(复旦大学)

14:00-15:30

Panel  7 大数据、网络空间与地理差异

(中山大学广东省舆情大数据与仿真分析重点实验室)

复宣酒店四楼第1会议室

主持:张志安(中山大学)

评议:周葆华(复旦大学)

越底层制度认同越强烈?省际差异视角的研究  钟智锦(中山大学)

从微信朋友圈信息互动看民族主义对信息传播模式的作用  何凌南(中山大学)、杨浩燊(中山大学)、张志安(中山大学)

中国城市微博提及网络及其互动规律:基于微博大数据的研究  赖凯声(中山大学)、张志安(中山大学)、何凌南(中山大学)

中国城市网民性格画像——基于互联网数据的城市网民信息特征与聚类  何凌南(中山大学)、张志安(中山大学)、赖凯声(中山大学)

基于大数据的粤港澳大湾区议题认知调查分析——建构动态的热点议题网民认知指标体系  张志安(中山大学)、林仲轩(中山大学)、赖凯声(中山大学)、何凌南(中山大学)

15:30-15:50

茶歇

15:50-18:00

Panel 8 新报刊(媒介)史书写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复宣酒店四楼第2会议室

主持:孙藜(上海政法学院)

评议:周海燕(南京大学)

媒介、交流及外部世界的多重网络:1700年代的英国咖啡馆  张妤玟(西北大学)

书写与密码:帝制中国晚期皇权“灵韵”的建构与崩塌  孙藜(上海政法学院)

19世纪下半叶上海城市声音景观与听觉方式的写实转向   季凌霄(复旦大学)

形塑城市“新声”:1920-30年代的上海公共广播研究  李暄(复旦大学)

“中心”与“边缘”的调和:1940年代作为革命宣传网络节点的香港  贺碧霄(中山大学)

喇叭声声一“线”牵:五六十年代上海农村有线广播研究  周叶飞(上海大学)

集体读报:建国初期的上海读报组研究  詹佳如(华东师范大学)

新传播网络:“购货电话”与上海的日常消费空间  金庚星(上海理工大学)

18:00-18:20

闭幕式

复宣酒店四楼第2会议室

主持: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廖圣清教授

总结: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陆晔教授

致辞: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米博华高级编辑

18:30-20:30

欢送晚宴   复宣酒店三楼餐厅


关于我们 本订阅号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的官方微信帐号。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原名文化与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于1984年,重组于2000年2月,2000年12月通过严格评审,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全国首批106个基地中唯一的传播学研究基地。本订阅号关注学界动态,推送学术信息,欢迎订阅。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右上方菜单选择“查看公众号”并进入“ 查看历史消息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