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研猫
小平台,大功能。本公众号旨在传播生物医学科研技能和生物信息学基础知识及应用技巧,助您在大数据时代精准挖掘科研数据,让您轻轻松松学知识,顺顺利利发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江苏教育新闻  ·  江苏部分学校通知,元宵节次日报到! ·  昨天  
江苏教育新闻  ·  江苏部分学校通知,元宵节次日报到! ·  昨天  
春江潮起  ·  刚刚,泰州地震!多地有震感! ·  2 天前  
江苏知识产权  ·  江苏一体推进“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 ·  3 天前  
江苏知识产权  ·  江苏一体推进“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建设 ·  3 天前  
南京广播电视台  ·  南京“顶流”,回归了! ·  3 天前  
南京广播电视台  ·  南京“顶流”,回归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科研猫

年过而立选择读博的男女们,谁敢轻易说“三十而已”?

科研猫  · 公众号  ·  · 2020-08-12 07:20

正文

如果要问最近一段时间受到超级追捧的一部电视剧,估计你会立即脱口而出——那当然是《三十而已》了。


三位年过而立但类型各异的都市女人,在经历了情感、家庭和事业的多重洗礼与考验后,共同举杯说出这句“三十而已”时,她们的心情是多么的畅快与愉悦。


图源:三十而已电视剧官微


然而,对于年过而立却选择读博的男女们,相信无论如何都不会轻易说出这四个字,因为30之后读博,意味着更多是无奈、不舍与压力。


回忆起已经结束的博士生活,原本以为32岁开始读博的我只是个例,但入学之后才发现,原来30岁后读博的人还真不少,而且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酸的读博故事……


01


伟哥, 博士入学时36岁, 一名典型的东北大汉,魁梧的身材,满口的东北味,即使和不认识的人,没几分钟也都能聊得热火朝天,这就是所谓的“自来熟”吧。


伟哥博士入学前在沈阳一所高校任教,日语专业8级,由于他 本硕博三个专业都不一样, 所以博士读起来显得有些吃力。


他是那种特别顾家的好男人,虽然之前已经有了一个儿子,但是在博二时老婆又怀孕了,所以,他几乎每2周都要飞回沈阳一趟。


为了不耽误学习,他总是坐周五晚上的飞机回去,周日晚上的飞机急忙再回来,为的是准时参加实验室的周一组会。


我们经常跟他开玩笑地说,你读博这几年的飞机票钱,都够买一辆小汽车了。


当谈及为什么要跨大半个中国,从沈阳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南京来读博时,他也是无奈地摇摇头说, 一是面临严重的职场危机, 现在的大学教师如果没有博士文凭,根本就没法生存。但他又非常喜欢大学这种安静祥和的氛围,打算长期当大学老师,所以必须要读博提升学历; 二是现在读博的学校和专业, 在行业中具体有比较高的地位,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获得学位和经历加持,利于今后的发展。


但他最觉得对不起的就是老婆和孩子,所以 不管路途多远、如何劳累、花多少钱,都要坚持每个月回2次家去看望他们, 哪怕是给挺着肚子的老婆揉揉腿、给家里人做顿饭、给孩子读本故事书,他也感到开心和欣慰,为的就是努力弥补这几年不在家的愧疚。


我们不禁感慨,这位东北大汉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


02


我原本在苏北一个小县城里当公务员, 工作7年之后考博,入学时32岁。 他们问我为什么要辞去不错的岗位而选择继续读博时,我说原因也很简单。


一是不满足于安逸的现状,希望得到改变。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虽然原来工作在一个小机关,但也有勾心斗角。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忙于迎合领导、打点友邻单位、处理人际关系、参加那些永远都开不完的会议。虽然成天忙的要命,但觉得大好的时光都浪费在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上,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二是为了能早日与家人团聚。 由于以前很傻、很单纯,一心向往公务员编制,所以硕士毕业时与女友分开就业,毅然决定离开待了很多年的城市,虽然后来与女友结婚、生子,但也造成了两地分居的不利局面。当辞去工作回到家人所在的城市读博后,每周都可以回家,更加坚定了博士毕业后留下找工作的信心。


当然,对我个人而言,读博偶尔也会带来心理上的巨大落差。


因为,读博这几年意味着你的事业陷入了停滞期,但你的脚步停下了,可之前的同事们却还处于上升期。比如,前几天原单位的朋友圈里“恭喜恭喜”之声此起彼伏,之前比我毕业晚、提副科比我晚的同事,现在已经提了正科,又涨了工资。


我内心也忍不住地在纠结,我学历比他高、文笔比他好、工作比他卖力,如果我没走的话……


03



S妹, 博士入学时正好30岁, 我们所有人对她印象都特别的深刻,因为当初博士面试时,她是挺着个大肚子过来的,确实很让人敬佩。


入学以来,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发现她有一股女汉子的气概,性格十分豪爽,说话直来直去,不喜欢什么爱情片、宫斗剧之类原本女性应追捧的影视剧,她说自己最爱看的就是恐怖片。有一次,我们一群博士去K歌放松一下,她唱的都是像刘欢的《好汉歌》、韩磊的《再活五百年》这种充满豪气的歌曲。


相对我们这些大学老师、公务员来说,她的家境非常优越,老公在上海收入颇丰,她也成天开着奥迪跑车出入校区。


看着她表面很风光,但她也会经常自责,由于和孩子不在一座城市,当用微信视频看到孩子哭闹着要妈妈的时候,她心里也如刀割一样,有好多次打算直接放弃读博,回家做家庭主妇,专心相夫教子, 但她也放不下自己的博士梦。


不仅如此,毕业那年她又怀孕了,看着她成天 挺着大肚子出入实验室、写论文, 行动多有不便,导师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她磕着、碰着、摔着,让师弟师姐们多照看着点儿。


而另一位31岁博士入学的女生F,原来也是一名高校的教师,由于不满足于三线城市一般院校的处境,想通过读博提升学历,找一所一、二线城市的重点院校。


她的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超强,导师对她更是赞不绝口。


但令她最烦心的,就是个人问题尚未解决,她导师也曾经介绍了几位男生,但面对她的“高学历、高个子(172cm)、高标准(男生也必须是博士学历,这是最基本前提)”,男生们纷纷落荒而逃,个人问题就这样一直拖着。


她博士毕业后直到现在,还是一个人在漂着,她自己和家里人更加着急,时不时打电话让我们帮忙物色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说实话,能与她这个年龄段、这个学历、这个高度匹配的男生还真不多,要么不让她的法眼,要么符合她要求的男生,人家也想找个年纪小点、能hold住的不是。


04



对于我们每个30后读博的人而言,除了各自不同的动机与心酸之外, 还必须要面对一些共同的困难。


比如说, 无法平衡学业与家庭的关系。 30后读博的人,大多都已经成家、有孩子,父母年龄基本都在60岁以上,生病住院渐渐成为家常便饭,孩子的择校入学、课程辅导、补习班接送也颇费心力,家中的另一半虽然默默承担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担,但偶尔也会发发脾气、争吵一番。这时,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我们,根本无法静下心来专心学业,所以,我们这批15人的“30+”博士生,中途有4人主动放弃、3人没有正常毕业。


再比如说, “穷” 。毕竟工作了几年,生活的花费跟单身的学生时代已大不相同,让你一下子再降到学生的标准,如果导师不能发高工资的话,每个月1250元的补助真是不够用的。


又比如说, 基本与各类“帽子”绝缘 。现在的高校就是一个拼帽子的地方,你要是没有帽子,发展会受到极大的限制。而30后读博,顺利的话34~35岁,不顺利的话要更晚才能毕业,这就意味着大量的青年计划将与你擦肩而过,诸如优秀青年、杰出青年、长江学者甚至院士等等,可能与你彻底绝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