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高润霖院士和徐波教授的深刻分析,在座专家对BRS置入的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首先李建平教授表示,经过高润霖院士和徐波教授的演讲,我们看到PSP操作及正确选择参考血管直径是造成研究结果产生差异的两个重要原因。此外ABSORB Japan三年结果公布以后,显示2~3年的数据结果明显好于0~2年的数据。其TLF和极晚期支架内血栓发生率都很低,那么这一原因和徐波教授所讲是否有关系?
徐波教授:尽管ABSORB Japan研究中OCT应用的多,但是结果并不比ABSORB China好。最重要的原因即中国入选极小血管的比例少,血管直径的正确选择直接影响到预后,是预后良好的先天条件。
高润霖院士:ABSORB China注重对患者的选择,QCA小于2.25mm的患者入组最少。这是ABSORB China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相较于其他研究低的重要因素。ABSORB Japan一到两年之间发生了五例血栓,均是因为没有进行充分的后扩张,导致支架贴壁不良。
王乐丰教授:在实际置入操作方面,的确应避免在<2.25 mm的血管中应用,选择合适的血管直径非常重要,是保证预后良好的前提,此外ABSORB China试验执行管理的非常规范,这也是我们取得如此好试验结果的保障。
李占全教授:BRS置入有两个关键的直径选择:血管直径和选择支架直径。ABSORB China研究结果如此好,也因为中国医师心思细腻,操作技术好。
刘斌教授:临床医师可在影像学指导下正确选择参考血管直径。正确选择血管直径及合适的支架尺寸至关重要,是保证预后良好的重要前提,可降低支架断裂以及发生血栓的风险,如果血管以及支架直径选择不准确,那么后扩张再充分也是徒劳。
郭丽君教授:在临床试验研究管理方面,ABSORB China研究管理非常规范,研究结果可信度非常高,也非常理想。同时,她认为ABSORB China三年的临床结果基本达到了预期,事件率未增加。BRS的价值优势在于其吸收后,一旦血管出现病变,有更多的临床治疗手段供选择。
周颖玲教授:BRS因其可完全吸收的优势,激发了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医师的兴趣,相信未来BRS将不断地完善性能,更好的服务患者。
在座专家均表示BRS的出现为介入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用长远的眼光看,BRS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