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能力?”,第一次确切地知道这个概念,是我还在军校的时候。
彼时,临近毕业分配,宣讲搞了一场又一场,来自各单位的宣讲员们在介绍自己履历时,大多有诸如“同批学员第一个到机关”“被借调到上级机关”这样的字眼。
在他们口中,到机关工作就是证明自己能力素质突出的最好注脚。
第一个申请赴边,毕业后如愿以偿来到了边疆,一个走在军区前列的红军团。
同批下来二十多个新排长,有毕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某陆院优秀学员Z,有部队保送提干的优秀班长C,也有重回原单位的士兵学员Y,连首长都说我们这批新排长是一时之选。
8月,我们一起参加了全师新排长岗前集训。
岗前集训,是新干部展示自己的第一个平台。体能好的很快脱颖而出,能写的不断有佳作见报,能唱能说的也迅速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就这样,一无所长的我,一直在惆怅着如何“迈好前三步、踢好头三脚”,尽快展现自己以便获得认可。
于是,我主动申请担任了集训队文书。文书的工作,其时没有太多的技术难度,但非常繁杂。各种表本栏册登统计、材料通知上传下达,隔三差五还得推一个大材料,是实实在在的“劳动密集型”岗位。
每天,结束一天的学习训练后,就开始加班,集训期间,从没有在两点之前睡过觉,通宵达旦也是经常。
慢慢地,我的工作不断受到各级领导的赞扬,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了一些其他的机会,政治部几个科室时不时地叫我过去帮忙。虽然都是出个公差打个杂,但我的内心却无比欣喜。
海明威曾说,人生最大的满足是对自己的满足。
那时,作为新人的我,急切地需要被肯定——而我当时更是偏执地认为,到机关工作就是最大的肯定。
集训结束后,我们回到各自单位开始第一任职。因为能力不强没有特长,连队专业也不对口,我只能从一个新战士做起。一有时间就跟班长骨干们请教专业问题,跟战士们聊天了解情况,每天晚上熄灯后还跟着查铺了解兵情。当同批下来的X纳闷我为什么那么快就值班时,我怎能告诉他将勤补拙的辛酸历程?
也许是执念,也许是受现实影响,我的目标很坚定——把连队的工作干好,努力向机关靠近。
但我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那么快——
12月的一天,忽然被通知,到某股报到。
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我成了同批新干部中第一个到机关工作的排长。年终岁尾,机关业务非常繁忙。股里一名干事读研,一名干事借调上级机关,就我和股长两个人。虽然每天加班到两三点,但我依然很开心。
中学课本上说,理性认识的前提是占有丰富的材料。在机关待得时间长了,我一些偏执的认知开始改变。
股长H,军区比武冠军,两次提前晋职,是单位的传奇人物。传言他年纪轻轻(26岁)但天赋异禀,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共事之后,我才对他有个全面的了解。他为人谦逊,哪怕是面对我这个新排长;雷厉风行,做人做事非常利索;最重要的一点,勤奋——唯一一个参加集训的新排长,最晚睡最早起参谋业务从一窍不通到大区第一;任作训参谋时绰号“H四点”;哪怕任股长后,每晚忙完工作都还会加班充电。
助理J,学的是自行火炮,却考了厚厚一摞各种资格证。当财务缺人时,他毫无悬念被借调。在这个岗位上,他喧宾夺主,一个人干了两个人的活(一号语)。于是纳编,调职,顺理成章。去年股长转业后坊间风传,他极有可能打破正连到副营最快调职记录。
诚然,机关各部处有庸人也有混子;
诚然,机关天天折腾各种形式主义;
诚然,机关er的战场只有电脑和打印机……
但是,这会改变,因为人心思变。
这即将改变,不是因为别人嘴里“能力素质强,同批第一个借调到机关”。
而是因为心里有个声音说:哪有什么素质超人,不过是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