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询虽然提拔了很多有能力的大臣,但他对臣子还是比较刻薄的。有一些贤能的大臣因为犯了些错误,最终死于非命。后世对此有所诟病。光哥在《通鉴》里有这样的评论:“以孝宣之明,魏相、丙吉为丞相,于定国为廷尉,而赵(广汉)、盖(宽饶)、韩(延寿)、杨(恽)之死皆不厌众心,其为善政之累大矣。《周官》司寇之法,有议贤、议能,若广汉、延寿之治民,可不谓能乎!宽饶、恽之刚直,可不谓贤乎!然则虽有死罪,犹将宥之,况罪不足以死乎!”
这四个人是怎么回事呢?我们简单地来说一下。
赵广汉,西汉名臣,杰出的地方官僚。赵广汉为人正直,嫉恶如仇,而且很有责任心。在管理地方事务方面,用严酷的手段打击地方豪强,自身又十分廉洁、勤奋,因此深受普通老百姓的爱戴。历任京兆尹、颍川太守等职。但在执法过程中,手段过于严苛,得罪了太多权贵豪强,结下不少梁子。后来因案件涉及时任丞相的魏相头上,断案时又捕风捉影犯了错误,终于被扣上了一个“摧辱大臣,欲以劫持奉公”的帽子,得了个腰斩的下场。
赵广汉被处以极刑的消息一传开,长安城里的百姓自发走上街头为其请愿。在他们看来,赵广汉清廉正直,又为民请民打击豪强,是一位官声斐然、政绩优异的地方官,这样的好官,怎么能触犯极刑之罪呢?
百姓请愿并没有发挥效果。赵广汉最后还是被处死了,只留下一个“自汉兴治京兆者莫能及”的评语。
与赵广汉“死于非命”情况类似的还有韩延寿。不同于赵广汉以刑罚来治理地方的是,韩延寿是通过采取教化、教育的手段,转变地方民风,从而实现地方大治的。史书上记载他为人为政“至诚”,使得所辖官吏、百姓“不忍欺绐”与他。历任颍川、东郡太守,后入三辅成为左冯翊。
然而,成为准京官以后他与时任御史大夫的萧望之(也是他的前任)有了矛盾,之前在东郡的违法事迹被揭露了出来,最终落得弃市的下场。
韩延寿前往行刑地的路上,百姓夹道与他送别,相传老老小小“扶持车毂,争奏酒炙”,并为韩延寿伏法而流涕。
赵广汉、韩延寿才能出众,爱民亲民,最终却死于非命,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京兆尹、左冯翊这类官职的特殊性。这两个都是位于三辅地区的地方官,辖内往往许多皇亲国戚、在位高官,很容易得罪权贵;但在天子脚下,又得拼命做事,实现地方大治才行。汉宣一朝,地方官多因地方执政政绩斐然而选为三辅长官,往往将之前在外地的执政方法和思路带到三辅地区,最终与辖区的实权派、高官产生激烈的矛盾,难以收场。当时,不止赵、韩二人在三辅地方官任上遇到障碍,我们之前讲过的黄霸、张敞都曾在担任京兆尹之时在仕途上受到挫折。地方官重政绩,但京官就必须考虑复杂的官场政治环境,这一转变难度不小;由此而看,三辅执政是地方官员“鲤鱼跃龙门”的一道难关。
赵、韩可谓是死于官制,而盖、杨二人则可说是死于个人性格。
盖宽饶通晓经术,为人也刚直廉洁,但这个人在性格上十分刻薄,自以为占据着道德高地,而喜欢批评朝政和其他官员——即,能力强,为人正,但是,负能量满满。刘询也是人啊,有这么一个自认的道德卫道士天天说你这不对那不对的,谁受得了?于是,大笔一挥,让有关部门查他的罪。盖宽饶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还没查呢,便拿起佩刀自裁了。刘询虽然没有直接下令杀死他,但也不得不背上一个逼死直臣的罪名。
杨恽出身高干家庭,其父杨敞曾经在汉昭时期拜相,其母则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杨恽是司马迁的外孙。《史记》一书的广为流传,杨恽功不可没。杨恽最初是在霍氏谋反时向天子通报消息,得以封侯,并得刘询的宠幸。他为人轻财好义,为官廉洁无私,执政公正公平。然而,缺点跟盖宽饶类似,对人刻薄,恃才傲物,喜欢以能力压人,挖人丑事,与人结下不少梁子。后来因罪下狱免为庶人。回家后又因为一封名为《报孙会宗书》的私信被刘询查到,信中有许多违背君臣伦理的狂悖之言,因而被定为“大逆无道”,最终落得个腰斩的下场。
回过头来说,为什么刘询这样一位贤明的君主还会对臣子这么苛刻呢?很简单,他毕竟是君主啊。如果对比一下汉武帝时期大臣死于非命的情况,刘询已然比他的前任“仁慈”很多了。但,毕竟“汉家有制度”,刘询掌控天下仍然需要依靠恩威并施的手法。况且,赵广汉、韩延寿、杨恽这三人之刑罚确实也是证据确凿、符合法律的,刘询只是没有法外开恩罢了。要说刘询错,那也只是持有不同价值观的后人在道义上的批判罢了。
“汉世良史,于是为盛”,汉宣帝刘询的苛刻,恐怕也是导致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变量吧。
西汉历史上名臣最多的有三个时代: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和汉宣帝刘询。而这三个时代出的杰出人才的类型是非常不同的。
刘邦那时候是汉初“创业时期”,他所任用的骨干大多都是起于微寒的小伙伴,但幸运的是,他的团队却能随着事业的成长一同成长,最终成为平定天下的文臣武将。比如萧何,起先不过是个小吏,后来成了万世敬仰的楷模丞相;再如樊哙,早年在市场屠狗为生,后来成为汉初最杰出的大将之一。刘邦的人才,起初都是黑铁,经过了秦末、楚汉、汉初的磨砺,最终锻造成了钢刀。
刘彻所面临的局面与刘邦不同。他不甘于稳守祖宗基业,而是想进一步扩张大汉的势力,大汉在其带领下进入了多元化发展时期。为了实现各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他迫切地需要招收创新型人才,让这些人才主动提出想法,付诸实施,从而帮助他破局。所以,他任用的人各有特点,多姿多彩。好比各种不同种类的刀,在刘彻这样一位精力充沛的厨师手里,被熟练地用来处置各式各样的菜式。不过,刘彻手里的很多把特种刀往往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一旦那把刀坏了,再寻觅一把类似的刀可就困难了。
刘询呢,与前两位都不同。他在刘彻的激进发展时期后选择了守成,将大汉真正带入制度化时期。他选人,放弃了汉武帝“因人做事”的思路,而是根据具体工作需要来选择人。所以,刘询任用的人特点都比较相似,正直、仁德,要么是慈祥长者,要么是翩翩君子。就好似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整套刀具,方便厨师统一管理,统一打磨,替换起来也很方便,不会因为缺任何一把刀而出什么大问题。
成熟的制度,规矩的官僚,百姓安居乐业,戎狄竞相来朝。然而,就在这太平盛世的深处,危机正在形成。
河伯读资治通鉴系列第一部《寡人很孤独·周纪》已经出版,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