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5亿是因为在2015年5月到7月中的4个交易日,进行了股指期货的交易。而这段时间正好是股灾发生时候。这再次说明,外资极有可能在当时做空了A股,之前就曝光过一起高频交易的案子了。当然,当时我们的股市的确太过火热,而杠杆水平又太高,给了人家可乘之机。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v2VAOZiaVZxOibKiaDgY8P264tT4XzHVMyC6b9OSTFHuegib6talxib18vBe1ia2lib9KpEnviaicU2y4kjnfbzeicgXPyJw/640?wx_fmt=jpeg)
2015年的惨烈
2015年6月12日至7月8日,上证指数连续下跌32%。
在此期间,沪深3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IF1507日均成交量平均达到持仓量的14.3倍,最高为28.5倍;
中证50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IC1507平均为10.3倍,最高为24.3倍;
上证50股指期货主力合约IH1507分别为7.3倍和13.3倍。
相对而言,海外成熟市场股指期货成交量一般不会超过持仓量的1倍,美国股指期货持仓量一般高出交易量30%-40%。
高盛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伴随着2015年“杠杆牛”的崛起,股指期货交易量得到了快速增长,在异常波动期间,仍然维持高位。
除了正常的风险管理功能外,在此期间,股指期货交易被利用成为做空现货市场的工具,对于现货市场投资者信心和股价起到了一定的打压作用,引发市场情绪的恐慌,加速了市场的下跌。
而期货市场T+0的设置以及机构在股指期货上的高频交易,在市场异常波动期间也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下跌的作用。
有统计显示,股市异常波动前后,以IF1507为代表的主力合约套期保值仓位仅为40%左右,其余60%均以投机性仓位为主。因此股指期货市场实际上主要成为一个投机、套利的市场。
近年来,不少机构在股指期货中采用计算机算法驱动的高频交易策略,这种策略可以基于市场信号,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买单和卖单,进行跨市场瞬时套利或单边投机交易。
从这次处罚而言,高盛亚洲和高盛高华正是这此期货投机的主力!
在我国,由于一只股票只能在一个交易场所进行,因此高频交易不是现货跨市场套利,而是在期货、现货市场之间套利。
高频交易在我国属于新兴事物,尚没有相对严格的监管措施,在期、现货市场发展不匹配的情形下,几乎形成了低风险高收益的套利环境,其带来的盈利效应非常富于投机诱惑性,对期、现货市场带来的冲击远高于境外市场,巨大的“追涨杀跌”作用加剧了短时间内股指的大幅波动。
和解金的意义
这次交的是和解金,也是我们证券市场上实行和解制度以来,缴纳的首笔和解金。和解制度在美国已经相当成熟了,很多投行或者金融机构违规操作,比如内幕交易,但是由于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人力资源有限,不可能将金融机构违规全部查清,而金融机构自己也心虚,于是就产生了和解制度,降低了执法成本。在美剧《亿万》和那本著名的《贼巢》中都有体现。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深入了解一下。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v2VAOZiaVZxOibKiaDgY8P264tT4XzHVMyC6b9OSTFHuegib6talxib18vBe1ia2lib9KpEnviaicU2y4kjnfbzeicgXPyJw/640?wx_fmt=jpeg)
不止一次坑过中国企业的高盛
一般而言,高盛凭借对金融市场的理解,总能将对手当做韭菜收割,从而获取巨额利润。
这次处罚,对于市场来说,没人同情。
看看被高盛坑过中国企业,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航油、中国远洋、深南电、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中国国航等企业在从事海外期货交易中,均被高盛暗中操纵过。
其中中航油事件曾在当时引起了极大轰动,而且陈波的遭遇和十多年前中国航油CEO陈久霖的遭遇一样,都是“巨额亏损”“高管下台”。
1997年,陈久霖奉命出任中国航油总裁。此时正值亚洲金融危机,中国航油的净资产只有16.8万美元(28万新元)。
在陈久霖的管理下,短短6年时间,净资产就增至1.28亿美元,增幅高达761倍。陈久霖也因此获得了“亚洲经济新领袖”等盛名。
然而,传奇并未延续,陈久霖由于从事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中航油总计亏损达5.5亿美元,后被警方逮捕,判处四年零三个月的监禁和33.5万新元的罚款。
事后,陈九霖曾表示:造成中国航油巨额亏损的期权交易,就是高盛的子公司——杰瑞(J Aron)公司推销而来的。
高盛一面让中航油在期货市场做空原油期货,看跌未来原油的价格,背地里却做多原油,看涨未来原油价格。
中石油的第一笔交易就出现了高达580万美元的亏损,陈九霖当即便要求马上斩仓,然而高盛却建议继续补仓,最终导致了不可逆转的亏损结果。
“中国航油曾经将高盛告上了法庭。但在我入狱之后,这场官司不了了之。”
而在此次中石化事件中,对于中国石化的暴跌,高盛的股价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小开心地涨了1.52%。
高盛如此嚣张大概也情有可原,毕竟索马里海盗都被高盛收购了呢!
结语:高盛前董事长兼CEO劳埃德·贝兰克梵曾言,高盛现在做的是上帝才能做的工作。
而高盛之所以能在中国资本市场盛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企业在对金融深潭的一知半解。
当高盛拿出一系列眼花缭乱的金融工具时,无论是作为一般投资者,还是作为中国企业,都很容易一叶障目。
而高盛之所以这次输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高盛对中国政治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