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天津交通广播、北方网
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几乎家家都有私家车,有的家庭还不止一辆,可是你真的会正确用车吗?为了省油你是否听过什么所谓的“小窍门”?涉水时,你的方式是在养车还是毁车?
以下盘点用车的几大谣言,看看你又错信了几个?
随着97号油开始普及,“一分钱一分货”的俗语时不时响起,许多车主开始纠结。“油加好一点,车子动力会更强,油耗会更低”,“97号对于发动机保护更到位,将来汽车转手价格更高”等多种流言甚嚣尘上。
这一说法是不成立的。中国标号不同的汽油并非多次分馏而成,而是“一次”成型后,往汽油里加入不同剂量的抗爆剂,以符合不同的抗爆标准;换言之,93号油和97号油的“基础”是一样的,只是添加剂多寡的区别。所以,加什么汽油,就看车辆要求,如果可以加93号,完全没必要加97号,多花钱不说,还有可能损伤发动机,97号油品不见得比93号好。
从左道变到右道,从右道再变回左道,哪条车道快就往哪条车道并,这是许多中国车主常做的事情,有时甚至是“下意识”,因为变得太多,养成习惯了。频繁变线能否提升速度?答案是肯定的,但微乎其微。
有媒体做过测试,50公里的城市公路,上下班高峰期,两车同时出发,一辆频繁变线,一辆则是顺着车流走,在不超速不用应急车道的情况下,前后两者仅仅只是2分钟的差别。这2分钟的领先优势还是冒着刮蹭、追尾、旁车鸣笛警告等危险取得的。到底值不值,不难判别。
抡车门降低车内温度,有那么些许作用,不过这种方法对汽车后排温度的影响并不大。
需要提醒的是,这种办法虽然有用但“略显粗暴”,频繁的关开车门会给车门部分的零件造成损伤,另一方面,这种方法也有些不雅。
另外,开空调,紧闭车窗的降温方法并不可取。轿车车内空间一般只有2-3立方米,汽车的坐垫、脚垫与一些内饰用品释放的有害气体,如甲苯、苯、二甲苯、甲醛等不易挥发,加上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等气体,长时间处在污浊空气中,极易引发头晕、头痛、恶心。科学实验证明,在夏季高温天气,汽车在阳光下暴晒1小时以上,污染物就会成倍增加。因此,夏季很多车主上车后,紧闭车窗打开空调,给车内降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可以先使用DGQ车载除味器对车内进行杀菌除味,消灭因暴晒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再去开空调,这样对身体危害较小。
这个其实也不能算是谣言,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汽车本身但前提是在高速路上且两车距离不能太长。
这里说的“不能太长”可比交规规定的要短,如果要节油效果好,两车距离最好是50米内,甚至更短。50米距离,意味着前车稍微点一脚刹车,你就一头撞上去。冒着如此巨大的追尾风险换来20%左右的节油效果,似乎不怎么划算。
熬过夜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过了凌晨一两点,即“过了睡觉那点”,人就重新精神了,不困了。在家里工作或是如此,但不适合开车。
凌晨3时到5时是车祸高发期,原因不是其他,就是犯困。其最有效方法就是换司机或停车睡觉。
汽车行驶途中,遇到积水路面,应该减速或停车观察。只要水位达到保险杠或轮胎的三分之二处,再涉水行驶就有一定的危险了。速度快会增加汽车的实际过水深度,导致雨水从机舱或从底盘进入驾驶室内。应避免与大车逆向迎浪行驶。如通过观测,水位较高,应尽量绕行,勿强行通过。
汽车涉水时除了要保持较低的车速外还要尽可能不停车、不换挡,油门不回收,也不要加速。应该低挡中高油门匀速通过,而不能快速驶过溅起大浪或水花。
觉得有用,快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