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单刀直入”的进行项目初调?
投资行业的一大挑战在于
“天下的乌鸦并没有一般黑”,每个项目只有共通点,不会有一模一样的点。这同时也是痛苦之一,尤其一个产业子行业、细分领域很多,往往是临时或者前几天接触新项目,提供的资料不会太多,现场初步接触的时间不多,特别都是与企业高层进行交流,不可能现场让对方给你做知识普及(场面会很尴尬,初调的效率很差),如何在短时间内去做好案头工作、如何能够现场不一脸懵逼还能够“单刀直入”的咨询相关问题快速对企业做出初步的判断?“产业全景图”和“情境假设提问法”或许能够尽量做到“万全准备”。现结合某可能的项目来供参考:
Step 1:结合“行业研究报告”了解“产业全景图”
接触到新的项目前,只了解该项目是涉及卫星行业的领域,但是具体的产品和情况需要到企业现场才能够了解到。对于之前未曾涉猎卫星行业,如何快速找到突破口,对行业有个基本的了解?券商的行业分析报告是个很好的辅助材料,虽然行研报告会被市面上有所诟病,但是对某一行业的新手来说,特别是其深度研究报告能够让你对整个行业有个快速的全景了解。在还没有甄别质量之前,
“题海战术”不乏可以达到“量变引起质变”的效果。在通读多篇行业报告后,逐渐梳理、提炼出整个产业的“干货”。
1、
行业格局和未来方向
从整个卫星产业整体来看,主要存在国家间的较量,也是国别之间的格局。
卫星按照功能可以分为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卫星三大类。
全球在轨卫星中,美国数量最多,达
568 颗,占比 41%;中国在轨卫星数据已位居第二,达 177 颗,占比 12.8%。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国在通信卫星和导航卫星方面是比较弱的,基本上为国外所垄断。从通信卫星的数量看,中国通信卫星数量 34 颗,占比 19%。绝对数量远低于与美、俄的 334 颗、80 颗,仅为美国通信卫星数量的零头;相对数量也远低于美、俄的 59%、60%。中国通信卫星存在巨大的补偿式发展空间。天通一号的发射填补了我国没有自主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空白,导航卫星上看,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也正在处于后起发力阶段。这些都是我国后起在卫星产业上要重点发展的,也是值得关注的两个细分方向。
全球主要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格局
|
移动卫星系统
|
频段
|
功能
|
轨道
|
覆盖区域
|
国别
|
Inmarsat
|
L
|
语音、数据、传真、短信
|
GEO
|
南北纬 75°之间
|
英国
|
Thuraya
|
L
|
语音、数据、传真、短信、
定位
|
GEO
|
欧、非、中东、
中亚、南亚
|
阿联酋
|
Sky Terra
|
L
|
语音、数据
卫星/地面蜂窝双模
|
GEO
|
北美、加勒比
|
美国
|
TerreStar
|
S
|
语音、数据
卫星/地面蜂窝双模
|
GEO
|
美国及沿海
|
美国
|
天通一号
|
S
|
语音、数据、短消息
卫星/地面蜂窝双模
|
GEO
|
中国及周边
|
中国
|
铱星
|
L
|
语音、传真、数据
|
LEO
|
全球
|
美国
|
全球星
|
L/S
|
语音、传真、数据、定位 卫星/地面蜂窝双模
|
LEO
|
南北纬 70°之间
|
美国
|
ORBCOMM
|
VHF
|
短信息
|
LEO
|
全球
|
美国
|
导航卫星方面,目前国际上主要是美国的
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欧盟的“伽利略”和中国正在建造的“北斗”。
经历
1976 年至今近 40 年的发展,到 2014 年底,中国总计发射了 266 颗卫星,其中在轨卫星数目达 139 颗,超过俄罗斯的 134 颗,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已为国际用户发射了 46 颗卫星,对委内瑞拉、泰国等国实现了整星、整平台出口。预计未来5年,中国还将发射至少120颗卫星,包括通信卫星20 颗左右、遥感卫星70 颗左右、导航卫星30颗左右。随着我国卫星产业的发展,未来将逐渐从科研到商业的演进。卫星产业是一个国家战略产业,从行业前景来看,处于朝阳产业。
2、产业链和单位分布
根据产业链可以更好的了解整个产业的构成情况。产业都是由企业组成的,每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布局能够更好的去了解产业概况,以及每个企业所处的地位。
卫星产业链
|
分类
|
业务内容
|
产业链地位
|
行业链占比
|
附加值
|
卫星制造业
|
|
卫星制造以及部组件和分系统制造。
|
核心
|
2.60%
|
高
|
发射服务业
|
|
发射服务和运载火箭服务
|
核心
|
8%
|
高
|
卫星服务业
|
大众通信消费服务
|
卫星电视、卫星广播、卫星宽带业务
|
收入主体
|
28.30%
|
高
|
卫星固定通信服务
|
转发器租赁协议、网络管理服务(包括航天飞行管理服务)
|
一般
|
卫星移动通信服务
|
移动数据、移动语音业务
|
|
对地观测服务
|
农业、全球变化监测、减灾、气象、资源监测等
|
|
地面设备制造业
|
网络设备
|
信关站、控制站和甚小孔径终端(VSAT)、网络运营中心(NOCs)、卫星新闻采集(SNG);
|
收入主体
|
61.20%
|
一般
|
大众消费设备
|
卫星电视天线、卫星无线电设备、卫星宽带天线、卫星电话和移动卫星
终端、卫星导航单机硬件等。
|
|
具体到细分的北斗卫星产业链,完整的北斗卫星导航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卫星制造、卫星发射,中游的配套地面设备建设、下游的卫星导航终端制造、导航服务运营五个环节。导航系统下游的企业直接面对用户,是导航市场中与客户最近的市场主体,导航产业下游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空间。而民营企业的重点发展领域正是在下游的导航应用终端和导航服务运营两个环节。北斗导航是个庞大的系统,可以分为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可以从每个空间段的企业情况来了解整个产业链的格局。此外,相关上市公司也能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
系统段
|
市场格局
|
空间段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科技五院)最
主要的研究和建设单位;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29所、18所为补充和引入竞争。
|
地面段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54所负责地面运行控制系统,导航芯片、地面增强系统也有一定的实力。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是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总体研制单位
|
上市公司
|
产业链位位置
|
备注
|
中国卫星
|
空间段产品、芯片、终端
|
北斗用户终端设备已经技术定性,四个型号全部进入军用北斗用户终端招标,其他型号也已经通过用户评审,是我国北斗产业化的主力供货商。
|
四维图新
|
地图提供
|
四维图新是航天科技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是全球第四大、中国最大的数字地图提供商
|
振芯科技
|
终端芯片
|
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客户端芯片的主要供应商
|
海格通信
|
导航终端、芯片
|
军工企业
|
北斗星通
|
板卡、芯片、客户端整机
|
|
合众思壮
|
板卡、芯片、天线
|
|
中海达
|
测绘应用终端
|
|
华力创通
|
芯片、板卡、天线
|
|
湘邮科技
|
导航模块终端
|
|
非上市公司
|
产业链位位置
|
保密等级
|
隶属单位
|
司南导航
|
板卡、接收机
|
非密
|
|
中兴恒和
|
终端、数字城市
|
二级保密
|
|
航天华讯
|
芯片
|
非密
|
航天科工一院
|
东莞泰斗
|
手机/车载芯片
|
非密
|
|
北云科技
|
高精度接收机(终端)
|
非密
|
|
上海华测
|
测绘产品终端
|
非密
|
|
东方联星
|
芯片、板卡、接收机
|
非密
|
兵器工业集团
|
科维电子
|
车载导航终端
|
非密
|
|
Step 2:“情境假设提问法”
从以上初步的行业分析中可以看出,卫星整个行业最核心、尖端的技术是掌握在国家手里,但是收入主体是集中在用户端,这个是民营企业可以参与最多。在去项目之前已经心里有一定的底,单个的企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话语权能够有多重,至少不会被忽悠,有个较为清醒的认识。
“情境假设提问法”实则为事先准备好一份问题清单,针对可能的问题需要了解和咨询的。针对对项目情况不是很了解,则可以根据上述积累的行业知识,根据企业的介绍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或者验证某些问题。
这只是第一步,后续还应该根据现场了解的情况继续进行验证、针对性的了解。就单个企业来说,有时行业整个大背景并不是那么重要,或者说紧靠企业一家之力很难去影响整个行业的格局,更多的是判断企业在整个链条中的位置、话语权和后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