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城乡金融报
全国性金融行业媒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记录者、传播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山西省商务厅  ·  财经聚焦丨开年首月新增贷款超5万亿元 ... ·  8 小时前  
山西省商务厅  ·  财经聚焦丨开年首月新增贷款超5万亿元 ... ·  8 小时前  
中国教育报  ·  《哪吒2》破100亿!评论区留给你…… ·  2 天前  
苏州园区公安微警务  ·  反诈进行时 | 开学第一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  2 天前  
苏州园区公安微警务  ·  反诈进行时 | 开学第一课: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  2 天前  
价值投资家  ·  2月13日操作公开,今天抄底温氏300498 ... ·  2 天前  
价值投资家  ·  2月13日操作公开,今天抄底温氏300498 ... ·  2 天前  
期货日报  ·  【直播预告】当DeepSeek的风吹到了交易 ... ·  2 天前  
期货日报  ·  【直播预告】当DeepSeek的风吹到了交易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城乡金融报

金融观察丨让孩子更加了解人民币

中国城乡金融报  · 公众号  · 教育 金融  · 2024-06-18 16:57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移动支付广泛应用导致的孩子对人民币认知模糊的现象。文章指出,随着数字化支付的发展,孩子们对钱的认知变得模糊,对人民币的认识减少。文章分析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包括数字化支付方式的普及、孩子缺乏现金使用的直观认识、教育和引导不足等。文章强调认识货币、使用现金的重要性,并提出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理财观。同时,文章也介绍了人民币作为历史见证和文化载体的意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现象:孩子对人民币的认知模糊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孩子不认识人民币了,对钱的认知变得模糊。孩子们对人民币的认知减少,对现金的使用也缺乏直观认识。

关键观点2: 原因分析:数字化支付方式和缺乏有效教育

数字化支付方式的普及、孩子在生活中缺少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以及现金使用频次的减少,都是导致孩子对人民币认知模糊的原因。

关键观点3: 重要性:认识货币、使用现金

认识货币、使用现金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技能,有助于孩子了解货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功能,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理财观。同时,人民币作为历史见证和文化载体,帮助孩子了解人民币也可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关键观点4: 解决方案: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努力

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需要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理财观。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如加强财商教育、让孩子了解人民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等,有效提升孩子的生活技能和对货币的认知。


正文

点击标题下「中国城乡金融报」可快速关注


当前,随着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产生了这样一个社会现象: 越来越多的孩子不认识人民币了,或者说,对钱的认知变得模糊。 据媒体报道,在武汉某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当数学老师讲到“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大部分学生见过100元、50元纸币,一半学生能认出10元、20元纸币,从没见过1元纸币的占一半以上,甚至对如何凑出“3元6角”感到困惑。 有的孩子还认为: “钱怎么会花没呢? 钱不就在手机里吗? 刷一刷就有。


孩子不认识人民币,这一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部分孩子对钱没有概念,对于人民币的认知也不深刻。分析原因,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今,数字化支付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机扫一扫,便完成了支付,这种便捷的支付方式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便利。当前,人们在生活中使用现金的频次有一定的减少,很多年轻的父母倾向于使用电子支付方式进行日常消费,而孩子更依赖于通过具体、直观的物体来理解概念,现金使用的减少让孩子缺乏对现金的直观认识。此外,由于在生活中缺少有效的教育和引导,不少孩子对于钱多钱少没有概念、对于挣钱难易缺乏认知,不容易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

人民币作为我国法定货币,现金是最基础的支付手段,对于孩子认识货币、懂得现金支付这样的常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让孩子更加了解人民币。

有效提升生活技能。认识钱币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技能之一。孩子需要了解货币的面额、如何使用及进行简单交易,这有助于他们了解货币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功能。同时,认识货币能够帮助孩子学习基本的数学概念,通过最直观的纸币进行数值识别、加减法、货币换算等,可以锻炼孩子的数理逻辑能力。

帮助矫正对于货币的认知。孩子对电子支付的熟悉程度远超过现金,在手机支付过程中,由于不需要“以纸币换物”的实际操作,难以理解到其得到的东西是以货币减少换来的,是要付出相应成本的,这种消失的“支付痛感”容易造成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和家长需要在教育方式上进行相应调整,加强对孩子的财商教育。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一些现金,指导他们理财、消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

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人民币所承载的不仅是货币职能,同时也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例如,1元人民币上杭州西湖的图案和底纹上选用的庙底沟彩陶中的金乌负日图,展现了我国自然风光及文化艺术成就。孩子在了解人民币的同时,也能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可以预见的是,数字支付是大势所趋,也符合货币使用越来越便捷的发展趋势。纵观货币发展史,货币形式从贵金属货币向纸币演变,在纸币本位制度下,纸币成为流通中商品价值的符号。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纸币开始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可以实现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捷的支付。

认识货币、使用现金是一堂“重要的课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共同努力,帮助孩子会认钱、能花钱、懂攒钱。从长远看,将有助于帮助一代人建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理财观,是他们受益一生的宝贵财富。



文字:于熙

图片:VCG



编辑:李彦赤 强喆

编审:沈苏月
责审:黄景莉

欢迎关注中国城乡金融报视频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