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能源新媒
《能源》杂志官方微信。深度关注能源经济现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能源新媒

远景:“绿氢一跃”

能源新媒  · 公众号  ·  · 2024-09-12 13:32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远景科技集团在氢能领域的重大布局和成果。该公司成功投产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并在西班牙打造零碳氢能产业园。文章还提到了绿氢产业的市场潜力和远景科技集团的全栈技术能力以及其在降低成本、拓展下游市场方面的努力。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远景科技集团成功投产全球最大绿色氢氨项目

该项目第一阶段工程顺利投产,展现了远景在氢能领域的重要布局和技术实力。

关键观点2: 远景在西班牙打造零碳氢能产业园

该产业园助力西班牙和欧洲的碳中和转型和绿色新工业体系建设,展现了远景的全球视野和战略部署。

关键观点3: 绿氢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碳中和趋势的推进,绿氢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关键观点4: 远景具备氢能全栈技术和降低成本的能力

远景拥有从制氢到下游消纳的全产业链能力,并在降低成本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成为绿氢市场的领头羊。

关键观点5: 远景拓展下游消纳市场,与全球企业合作

远景不仅深度参与制氢市场,还瞄准下游脱碳服务市场,与全球企业合作,打造绿氢产业生态。


正文


文/武魏楠


1000多年前,赤峰在草原上拔地而起,成为辽国都城。


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曾经的草原雄城现在只是温带半干旱区域,季风性的特征让赤峰四季分明,冬季漫长寒冷。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赤峰拥有极强的风资源,在碳中和时代,这将会是最具价值的资源。


2024年3月,位于赤峰的全球最大150万吨绿色氢氨项目第一阶段30万吨绿色氢氨首期工程顺利投产。这是远景科技集团(以下简称远景)在氢能领域的重大布局。在COP28上,该项目与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一道,为远景斩获能源转型变革者两项大奖。


远景在赤峰打造的绿色氢氨项目


现在,远景在氢能领域又向前进了一大步。


9月10日下午,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率西班牙企业家代表团到访远景科技集团,就绿色氢能技术和产业发展深入交流,并见证西班牙政府与远景能源签署合作协议,在西班牙打造零碳氢能产业园,布局氢能装备工厂和绿氢产业链,助力西班牙和欧洲的碳中和转型和绿色新工业体系建设。


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表示:“远景构建了新型电力系统和氢能的全栈技术能力,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开创了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在赤峰正打造全球最大的绿色氢氨工程,我们将把这些源自中国的创新带到西班牙,助力西班牙打造绿氢产业生态,推动欧洲绿色转型。”


9月10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见证西班牙政府与远景能源签署合作协议


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公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引爆了国内氢能市场。而早在2021年,大量新能源企业开始布局制氢业务。踏着碳中和的东风,中国氢能项目,尤其是绿氢项目犹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从全球范围来看,工业脱碳潜力巨大,但仅依靠新能源电力可能无法全部实现。绿氢无论是从物理特性还是技术上,都是最佳的选择。而从国内来看,新能源发展已经进入消纳制约阶段,产业链的延伸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一致选择。无论是国际上的西门子能源,还是国内的金风科技,都在积极拓展自己的绿氢版图。


已经在风电、储能、数字化、动力电池等多各领域占得头筹的远景,亦正积极发力绿氢业务。 以赤峰项目为依托,这家以“全球零碳技术伙伴”为定位的绿色巨头,业已走在全球绿色氢氨醇发展的前列。



“六边形”绿色能力




2024年3月,伴随着远景赤峰绿色氢氨项目第一阶段顺利投产消息一起公布的,是该项目能够实现100%绿电供应的重磅消息。


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进步,利用新能源绿电制氢也成为一门火爆的好生意。理论上看起来,如果能将海量的风光廉价“弃电”用于制氢,不仅可以解决新能源消纳的问题,还能够大幅度降低绿氢成本。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电解水制氢的核心设备——电解槽,并不能适应波动的电源,必须保证有稳定的电源。碱性电解槽的电源变化在分钟级以下时,电解槽无法快速跟随响应,可能使得电解槽性能发生衰减。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电源波动性也会导致电解槽性能下降。


据《能源》杂志了解,目前国内大多数绿氢项目并不能直接使用绿电制氢,还是要依靠电网保障电解槽的稳定运行。


“远景在赤峰项目上,是完全离网的绿电系统设计。”远景氢能业务相关负责人告诉《能源》杂志记者,“远景通过新型电力系统,实现了‘源随荷动,荷随源动’,工厂生产可以随着风的波动自动调节。配备储能,防止瞬间的电流冲击对设备的影响,并建立独立构网能力。最终实现100%绿电。”


据悉,这是全球首个实现离网制绿氢绿氨的项目。让绿电、绿氢、绿氨,三个不同的工业门类进行完美的契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为一个完全离网的电力系统,远景必须做到安全稳定、清洁低碳和成本可控的三合一。


远景在赤峰打造的绿色氢氨项目


所幸,远景已经在鄂尔多斯实践多年的“零碳产业园”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4月,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在鄂尔多斯建成投产。通过智能物联网源荷互动控制系统和基于风电、光伏、储能、绿氢相结合的能源岛,园区80%能源由本地的风电、光伏直供,20%与电网交易,实现100%绿色零碳能源供给。入园企业电价低于自治区工商业标准电价。


“有了零碳产业园和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持,远景可以在绿氢、绿氨的制备过程中,保证稳定的绿电供应。”上述远景负责人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在借鉴鄂尔多斯模式的基础上,赤峰零碳氢能产业园选择了“离网”模式,并且可以无补贴商业化运转。


在更多企业还在苦恼于如何满足电解水制氢稳定电源的难题时,远景已经在离网绿电制氢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微网制备氢氨的系统中,远景实现了更低的度电成本,让绿氢真正有机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


一片崭新的蓝海正在被远景打开。



抢占绿氢产业制高点




今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文件中明确煤电低碳化改造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生物质掺烧、绿氨掺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其中绿氨掺烧,要求改造后煤电机组应具备10%以上的绿氨能力。


泼天的富贵落在了绿色氢氨的头上。


我国煤电装机超过10亿千瓦,发电煤耗每年超过20亿吨。以10%计算,绿氨的替代空间有2亿吨煤炭。氨热值较低,仅为18.6MJ/KG;煤炭热值大约在20MJ/KG以上。换算下来,仅煤电低碳改造一项,绿氨的市场空间超过了3亿吨。


根据标普全球数据,2023年全球氨产能为1.939亿吨。若未来掺氨发电比例进一步提高,将带动发电用氨需求量快速增长。


一直以来,绿氢及绿氨、绿醇都饱受成本困扰。


以绿醇为例,马士基曾计划在2024至2025年间交付18艘大型甲醇动力船只,同时斥资150亿美元在苏伊士运河投建绿色甲醇生产和加注网络。但近期马士基又询价订购新的LNG动力船只。


普通的煤制甲醇一吨3000元,而绿色甲醇(生物质和绿氢制醇)可以卖到6000元/吨。巨大的价格成本差异是类似马士基这样的企业左右摇摆的根本原因。在当前的市场环境和政策背景下,谁主动大规模使用绿色甲醇、绿氢、绿氨这样的原材料,无疑是给自己加大了成本的砝码。


但是就像煤电低碳化改造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一样,航运、化工等行业的低碳化终究会到来。如果仅仅只是行业自律或者是自我约束,显然不会具有什么影响力。归根结底还是碳约束的进步会让企业自己做出选择。


全国碳市场扩容已经成为定局,更多高耗能企业会被纳入。而且从煤电行业的碳配额趋势来看,进一步的碳约束会不断加强。到那时,绿氢、绿氨等原材料将会成为稀缺资源,价格问题会被碳税所抵消。


合作伙伴遍及全球各个行业的远景深谙碳中和趋势是不可逆的。与其被动等待碳约束到来,不如主动占据技术、市场、服务的制高点。在绿氢以及衍生产品的布局上,远景就是这么做的。


“降低绿氢成本需要全产业链能力,包括上游风光电、储能、新型电力系统、电解槽和制氢工厂集成等综合能力,远景具备全产业链技术和优化能力。这是实现低成本绿氢的关键。”上述远景相关负责人指出。


以绿电优势为基础,远景发出电力系统稳定和成本优势的“杀手锏”,成为绿氢、绿氨、绿醇市场中的领头羊。


不只是在生产端埋头苦干,远景还早已开始规划绿色产品的下游消纳。


今年7月,远景科技集团与全球顶尖的物流企业DHL集团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绿色物流解决方案、可持续航空燃料、绿色电力供应和零碳产业园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携手加速实现全球零碳转型。


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远景将长期为DHL提供可持续航空燃料,保障全球供应的同时达成碳减排目标,并继续探索多样化的原料来源和技术路线,持续推动航空运输领域的脱碳进程。


据远景透露,此次远景计划与全球生态合作伙伴共同投资10亿美元,在西班牙打造全球领先的零碳氢能产业园和氢能设备工厂,并建设大规模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吸引上下游企业,形成绿氢产业生态。


9月10日,桑切斯首相一行到访远景科技集团


现在,手握零碳产业园的远景不仅可以深度参与西班牙的风电、储能、电力市场,还能够以绿醇、绿氢、绿氨、可持续生物质燃油等产品,深度参与西班牙各个工业门类、航空、航海等领域脱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