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太空与网络
卫星与网络专注军民融合的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依靠社会力量,为推动我国航天技术民用和卫星网络通信的规划、建设、应用以及研发、生产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太空与网络

产业观察 | 卫星回传“跨越天堑”

太空与网络  · 公众号  · 民航  · 2017-10-16 20: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作者 | NSR Lluc Palerm-Serra

翻译 | 沈永言(中国卫通)


回传无疑是卫星产业振兴过程中的一个主角。尽管前途光明,但卫星通信要抓住这个发展机遇,还需要在早先的“衣食父母”之外寻求“主流”客户。用杰弗里·摩尔的话来讲,卫星回传能够跨越天堑吗?


卫星回传容量需求

卫星回传可以为产业链上的所有参与方创造大量的机会。根据NSR卫星无线回传第十一版报告的分析,今后十年,其容量收入将每年增长11.9%,累计收入达251亿美元。2016年是卫星回传业务的转折点,许多大型项目,如 Softbank-Sprint EE 等,都开始相继部署。但是,为了充分释放潜力,卫星通信需要从目前的技术发烧友向主流客户升迁。其中,观念仍然是主要的障碍,卫星通信需要让其未来客户知道,它所能提供哪些好处。



低价点释放大机会


一直以来,卫星通信被视作昂贵的解决方案。可是,随着容量价格的最新下降,在很多应用领域,卫星通信都可以与地面网络比个高低。仅从单纯的美元/ Mbps/月指标来看,卫星通信是难以与地面网络去竞争的。然而,一旦综合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利用率等因素,在很多地方,卫星解决方案立刻活力凸显。由于启动成本甚低,对于边远地区,卫星通信的高速度、稀路由就成为一种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卫星通信容量定价优势范围

对于业务量被高度汇聚,15%站点产生50%的业务量的场合,卫星通信肯定不是最佳解决方案。但是,对于很多只消耗低数据量的基站,用卫星来服务,就显得得心应手。这就在传统农村地区形成了一连串新用途,如网络恢复、业务卸载或服务零星业务站点等。当移动运营商更具风险意识的时候,卫星就成为一个出色的解决方案。在进行大型投资以扩展骨干网络之前,卫星可以较低的初始投资来扩大宽带覆盖。


廉价容量无法通吃,地面段不可缺位


速度、总体性能和体验质量一直是卫星回传的传统痛点。随着HTS的到来和智能地面终端的出现,这个问题将迎刃而解。如今,许多卫星厂商调制解调器针对LTE网络的速度已超过100 Mbps。相对地面解决方案,卫星的一个关键优势是,它可以在许多站点之间灵活分配带宽。面对新的突发性业务模式,相同的带宽池可以被许多基站满意地共享和使用。这有效地提升了网络利用率,降低了带宽成本。新的先进终端同样可以优化业务量,减少卫星带宽需求。压缩、本地缓存和协议简化等都是智能终端的典型运行方式,它提高了体验质量,优化了成本。


超越技术专家的视野


卫星回传曾多次被人们认为不好对付、难以实施。使用卫星通信的移动运营商有其自己的内部诀窍。最近,这个局面正在改变,移动运营商变得更加乐意外包它们的网络管理。对系统集成商来讲,这带来了重要的机会,它们可以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甚至包括风险分担计划或一些营销工作。

为了取信于主流移动运营商,卫星通信需要清楚地表现出卫星回传产品在适当场合的应用亮点。卫星运营商、地面设备厂商和集成商需要在集成方案上精打细算,以促使这些对卫星技术不太精通的移动运营商接受卫星服务。


结束语


2016年,卫星回传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需求水平和应用前景。然而,卫星行业不但需要吸引早期的“衣食父母”,还要发展移动运营商这个主流客户,才能实现真正的增长。


市场和技术条件有利于卫星回传业务的快速发展。这个曾经是表现平平、价格昂贵、方案复杂的业务,一旦容量价格开始低廉、终端变得智能,将使卫星通信在很多应用场合富有竞争力。

本质上,单靠廉价的容量和技术还不足以让市场繁荣。价值链上各方需要紧密协作,改善业务,以降低移动运营商的使用门槛,促进卫星回传的广泛应用。



本文系《卫星与网 络》原创,转 载及引用部分观点至微信公众号或其它新媒体平台、及网站,请在文首注明出处、公众号ID及作者。感谢支持有态度的媒体!

未按照规范转载及引用者,《卫星与网络》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卫星与网络微信公众号(ID:satnetdy)团队

负责人:农燕

主笔记者:贺鹏梓、李刚、空天松鼠、黑法丝

编辑:杨艳、朝晖、林紫、娜娜

设计:郑慧

原创文章转载授权、转载文章侵权、投稿、媒体合作等事宜,请加微信号:nongyan258766




【 猜你想读

产业观察 |不要这么快的SpaceX!

请输入标题     abcde


推/荐/阅/读

社论:

苏联N-1F火箭历史事件的背后……

非洲:中国商业航天的勃兴之地

请为中国航天献出耐心和坚守

创新是一种态度 ——国外国防航天领域的成功创新案例与机制探讨

刘雨菲:我为什么给“商业航天”泼冷水

一个可能比马斯克更厉害的家伙:OneWeb和它的老板格里格·维勒

中国的商业航天创业者与马斯克的不同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浅谈军品、民品市场打法的异同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

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

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

新常态下的“航天+”

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

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

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

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跳出航天: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上)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联系我们

内容、 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 dingyue@yinh exi.la


卫星与网络 satnetdy

关注微信号,每天收看我们的消息

卫星与网络为您推送精品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