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记者 杨铮)
正值财报发布季,“利润下滑”几乎成为各大主流车企财报中共同的关键词。面对2019年更具挑战的市场环境,车企左右为难:一方面,电动化与自动驾驶已经是整个汽车行业公认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这一领域高昂的研发成本,令本就“缺钱”的车企们倍感压力。裁员、控制成本,成为他们共同的选择。
为应对乏力的市场表现,捷豹路虎计划在全球范围内裁减4500个工作岗位,相当于全球雇员总数的10%。英国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柴油车需求的骤减以及中国市场表现不佳,被认为是捷豹路虎全球销量下跌的原因。在这样的压力下,捷豹路虎希望到2020年削减32亿美元的成本,裁员只是其中一部分。2018年,捷豹路虎已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500人。
2018年捷豹路虎全球销量为59.27万辆,较2017年下降4.6%。中国市场是捷豹路虎的“重灾区”,全年销量为11.48万辆,同比下跌高达21.6%,特别是从2018年7月份开始,捷豹路虎在华销量持续遭遇“断崖式”下跌,连续6个月的跌幅分别达到47%、38%、46%、49%、50.7%和42.6%。
作为捷豹路虎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中国市场表现的持续低迷是2018年该公司全球销量负增长的主因。
此外,2018年捷豹路虎在英国和欧盟/欧洲的销量也分别下降1.5%和7.8%。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强调“英国血统”的豪华品牌,这一轮裁员的重点恰在英国。据彭博社报道,捷豹路虎将裁减在英国的设计、工程人员以及部分管理层,生产线则不在裁员范围内。
即便在市场表现低迷的情况下,捷豹路虎对电动化的推进也将继续。捷豹路虎计划在2020年实现所有车型的电动化,包括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捷豹路虎还准备将目前的燃油车生产线迁出英国,在英国的工厂将主要生产电动车。
尽管全年销量实现2.4%的增长,但戴姆勒集团的净利润却骤降28%。这促使戴姆勒筹划一系列综合性的成本控制计划,以帮助集团应对中美贸易纠纷、北美欧洲市场萎缩以及电动车研发成本飙升等问题。
作为戴姆勒的核心业务,梅赛德斯—奔驰品牌乘用车部门去年的销量超过230万辆,连续第8年增长,并成为全球销量最高的豪华车品牌。不过与集团的整体表现类似,奔驰乘用车部门的收入和利润率去年均有所下滑。
戴姆勒集团董事长兼CEO蔡澈认为,2019年的市场环境仍将极具挑战,因此戴姆勒需要全力以赴提升效率,因为较高的盈利是在新技术领域投资的先决条件。
与宝马一样,身为德国品牌的奔驰,在中美贸易摩擦中“意外”中招。中美消费者都有对大型SUV的偏好,奔驰的大型SUV产品线,如GLE、GLS及其衍生车型都在美国生产,这使得在华销售的上述车型在终端价格和消费者信心方面都受到了影响。为了维持产品竞争力,奔驰在中国市场曾采取补贴政策,稳定产品价格,但这也相应增加了成本。
此外,戴姆勒近年来加大了对电动车与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首款纯电动车型EQC即将在年内上市、自动驾驶技术也在正应用在新车型上。但是上述领域相关研发成本的飙升已成为行业公认的现象。2018年,戴姆勒旗下仅奔驰品牌的研发投入就高达70亿欧元,同比增加5%,占营业收入的7.5%。
戴姆勒目前尚未公布具体的成本控制措施,不过在之前的日内瓦车展上,戴姆勒已经宣布将于宝马在自动驾驶领域展开合作,以降低研发成本。另据《欧洲汽车新闻》消息,戴姆勒将在今年内对smart“采取措施”。消息称,smart品牌自1998年以来累计亏损“数十亿欧元”,且近两年销量不佳。戴姆勒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销量达到14万辆的顶峰后,smart品牌在2017年、2018年销量连续下跌。这与奔驰品牌的连年增长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