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判中国道路世界价值的基本依据论析
许 峰
[摘 要]对中国道路的世界性价值的认知,主要和人们的基本立场、价值倾向、观察视野及评价方法等有关。中国道路是否具有世界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对四个问题的回答,即:这条道路本身是否成功?这条道路对世界是否有重大贡献?这条道路是否经历过重大历史考验?这条道路对其他国家有无借鉴意义?中国道路通过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发展奇迹,通过对世界的发展性、和平性、制度性、创新性和引领性贡献,通过自身所蕴藏的大量原创性且具有渗入式、可借鉴的发展经验,经受住了世界历史上重大事件的考验,彰显出其难以估量的世界意义。
———————————————————————
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政治逻辑与实践进路
阚和庆
[摘 要]党的二十大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一科学论断,凸显了党对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规律性认识,鲜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先进性本质。党的自我革命为推进社会革命锻造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量,为推进伟大社会革命把牢正确方向和路径,并为社会革命提供强大持久的精神动能。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是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之一。新征程上,伟大社会革命对党的领导和建设提出了全方位的新要求,只有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方能确保强国复兴伟业具有坚强领导核心,进而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续写辉煌。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形象塑造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与实践理路
史学伟,张 婷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形象塑造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深刻的理论、历史与现实逻辑。这些论述一方面回答了中国要“塑造什么样的国家形象”:从价值层面明确宽领域塑造“四个大国”的国家形象,从情感层面定位多层次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国家形象;另一方面回答了“如何塑造国家形象”:遵循真实立体全面的方法论原则,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方法论原则及具体路径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塑造国家形象的实践理路。
———————————————————————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影响研究
李桂君
[摘 要]深入理解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与企业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本文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关系进行阐述,并采用2011—2022年中国1247个A股上市公司数据,借助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通过优化北京市的产业结构提升了其区域内企业的新质生产力,这种提升效果借力于北京市的各项经济条件,使北京在产业升级转移中的表现也更为优异。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天津和河北省各城市企业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在区域层面仍然表征为“协同不足”。根据上述结论,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企业新质生产力和区域均衡发展的优化策略。
———————————————————————
北京中轴线的译介与跨文化传播:频次、表征与全球语境分析
何 芳,傅 帅
[摘 要]研究聚焦于北京中轴线这一世界遗产在国际新闻语境中的传播现状,通过使用NOW Corpus(News on the Web)语料库数据,对北京中轴线及其组成地标在英语媒体中的出现频次和表征方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天安门和故宫因其多重象征性,在全球媒体中获得了较高曝光度,而钟鼓楼、景山等次要地标则因符号复杂性和叙事性不足而被边缘化。北京中轴线整体概念在国际语境中的传播也面临频次不足和叙事缺失的挑战。这一现象反映了全球传播体系中的文化不均衡与符号认知壁垒。研究表明,北京中轴线的推广不仅需要提高曝光频次,更需通过叙事创新和数字化传播加强符号重构,推动其从静态遗产向活态传承转型。本文最后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旨在优化北京中轴线的国际传播路径,提升其作为全球文化交流桥梁的影响力。
———————————————————————
“北京中轴线”超级 IP 的文化价值及其路径转化研究
王林生
[摘 要]打造“北京中轴线”超级IP是传承利用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北京中轴线”超级IP,在理论层面是对中轴线文化遗产的创意化,在实践层面是对传承利用中轴线文化遗产的系统性提升。“北京中轴线”超级IP的文化价值是多元的,体现在凝聚中华文明精神内涵、链接家国情感、设定城市空间秩序规范、推动遗产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创新,以及整合城市意象传播叙事等方面。推进“北京中轴线”超级IP的价值转化,可以通过提炼符号体系、推动产业布局、强化科技赋能和开展“活态叙事”等路径方式,实现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资源与现代市场需求的深度融合。
———————————————————————
我国上市企业 ESG 实践与财务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企业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和生命周期的视角
赵继新,周永涛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已经成为我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对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2012—2022年中国沪深上市企业为样本,通过链式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分析我国上市企业ESG实践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企业ESG实践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财务绩效;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和融资约束的缓解在企业ESG实践与绩效提升之间起到正向中介作用;企业生命周期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对于衰退期的企业,ESG实践可以改善企业经营状态。本文将ESG实践、人力资本、融资约束与企业生命周期有机结合起来,以拓展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
数字化水平调节下企业家精神对双元创新与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
来自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检验证据
陈雄鹰,何佳亮,吴克强,韩广奎
[摘 要]随着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企业的创新成长活动受到了企业数字化水平的深刻影响。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和资源编排理论,本文利用16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调查数据,探索数字化水平在企业家精神与双元创新、企业成长之间所发挥的边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水平中的数字化装备水平负向调节企业家精神对于利用式创新的正向影响,并在企业家精神与探索式创新和企业成长的影响关系中存在U型调节作用;而数字化应用水平在企业家精神与探索式创新、利用式创新和企业成长的影响关系中均存在U型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企业在不同的数字化水平下优化配置双元创新、促进企业成长发展提供依据。
———————————————————————
我国个人破产庭外和解的实践检视与规则构建
纪格非,薛倩倩
[摘 要]于个人破产中的债务人而言,庭外和解是解决债务纠纷的最佳选择。债务人通过该种方式进行债务清理的,既可获得与债权人重新达成偿债方案、暂时减轻偿债压力的机会,也能降低解纷成本、提高解纷效率。目前各地进行有益探索并出台相关规范,为个人破产庭外和解在我国落地生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面对这一制度目前在我国存在的现实困境,应当以有利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为根本指导原则、体现庭外和解的自身特征与价值追求以及符合债务清理法规则体系化的要求作为解决实践难题和规则构建的基本思路。具言之,个人破产庭外和解应采前置模式,明晰庭外和解中的中立第三方的角色定位以及规范庭外和解协议的成立条件与认可程序。
———————————————————————
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模式及其效能提升路径
王维国,陈佳美思
[摘 要]随着人大代表联络站在全国各地的设立,通过创新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方法,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了多种工作模式,丰富了闭会期间更好发挥代表作用的有效途径。这些工作模式有:代表联络站阵地融合、资源共享,整合承载功能;通过“一站一特色、一站一品”,提升服务品质;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强化社会治理;通过“接访、约访、流动访”,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等。为了进一步增强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实效,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就需要依据人大代表履职能力要素,通过增强人大代表的政治观念、法治观念和群众观念,完善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方式方法,推进代表联络站迭代升级等路径,进一步提升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效能。
———————————————————————
论共同正犯的规范塑造
洪求华
[摘 要]在实行行为规范化、实质化的浪潮下,德日刑法学界提出诸多理论来限定共同正犯的范围,然而至今无法达成统一性认识;我国刑法的通说主张在量刑时按照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大小来认定共同正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然而社会危害性并非一个规范概念,其无法承担限定共同正犯的功能。从规范意义上看,共同正犯应是塑造规范意义的表达,其归责对象是构成要件的实现,限定共同正犯成立的标准是共同塑造性支配:对于实施部分构成要件的行为者,恒为正犯,包括共同正犯;对于未实施实行行为的共谋者,如果共谋者的地位或者谋议行为支配了构成要件的实现,或者共谋者行为的不法及罪责程度相当于实行行为的,皆应认定为共同正犯。
———————————————————————
治理重心下移背景下高校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
路径研究
景海俊
[摘 要]治理重心下移背景下,高校依托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在实践服务、资源统筹和技术赋能等方面与其他主体协同联动,成为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高校参与城市社区治理共建共融互通的“网格图”“工具包”和“资源库”,形成治理协同发展和促进治理效能提升的有效策略,以此构建多元化的城市社区治理路径,为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人人有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思路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