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疼
炒鸡疼
隔着屏幕都觉得疼……
光是疼倒也没啥
如果不小心砸到眼睛,你可能会
失明
!
28岁的“社畜”小王平常工作很忙,一天劳累回家后,“报复性”玩手机成了缓解疲劳的方法。
有一天,小王和往常一样,正举着手机沉浸在“打野推塔”中,一个不小心失了手,“啪——啊!”手机精准击中
右眼
,疼得他当时就泪流满面,一个鹞子翻身坐了起来。
揉了半天,好不容易止住了奔涌而出的眼泪。再睁开眼时,似乎有点不对劲,眼前好像蒙了一层纱,
看东西很模糊,还总有一道闪电划过。
不愧是纯种直男,小王的心之大,大到把这件事给忘了,倒头就睡,第二天照常上班。
但几天后,新问题来了:他的右眼眼角似乎总有个
固定的阴影
,怎么揉眼、眨眼都赶不走它,就像眼睛被
蒙上了黑布
。
不敢再耽搁,小王赶忙请假去北京同仁医院看病。检查完了,眼底科李继鹏医生告诉他:“你这是
视网膜脱离
(也叫“视网膜脱落”)
,需要尽快手术治疗。如果耽误太久,还有失明风险”。
正常情况下,光线通过眼球的角膜、晶体、玻璃体等结构,最后在视网膜上聚焦,形成图像,再通过视神经传递信号到大脑,这才使我们看到东西。
视网膜是眼球最靠后的一层薄薄的膜,最薄只有0.1毫米,相当于一张A4纸的厚度。但这层薄膜能分为10层,里面9层都是透明的,叫“
神经上皮层
”;最外1层有颜色,叫“
色素上皮层
”
[1]
。
视网膜脱离就是透明层和有色层分开了,视网膜离开了“工位”,整个眼睛的工作都干不下去了。
视网膜隔壁的工友
玻璃体
,和视网膜是好朋友。手机砸到眼睛后,眼球发生震动,玻璃体赶忙拽着视网膜一起走,导致视网膜上出现了
裂孔
,发生脱离。
玻璃体和人一样,也会慢慢“衰老”。它的样子就像个果冻,随着年龄的增长,果冻逐渐变成水,离开视网膜,在此过程中不断拉扯,产生
视网膜裂孔
。
“果冻水”通过裂孔进入视网膜下腔,也会造成脱离,这类脱离称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
由于一部分视网膜不在“工位”上,光线只能传递一部分,看东西就有阴影了。要是整个视网膜都离开了“工位”,光线就完全无法传递,也就失去了光明。
糖尿病
患者如果控制血糖不好,病程超过15年,眼底反复出血,可以导致另一类视网膜脱离,叫做“
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
某些眼部疾病
(如葡萄膜炎)
或全身疾病
(如高血压、肾病等)
,影响了视网膜正常的血液循环,可能发生视网膜下渗漏。这就好比木地板泡水后鼓起,称为“
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
除了差点被手机砸瞎的小王,还有哪些人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呢?
赶紧上医院,通过
手术、激光光凝、冷凝
,让脱离的视网膜尽快回到自己的“工位”上。
具体采用哪种治疗方式,与个人病情有关,要多和主诊医生交流哦。
(超纲题警告!不想了解手术方法的,请直达文末小黑板)
常用的手术方法有
巩膜外垫压术、巩膜环扎术
,简单说就是通过给眼球壁施加压力,缓解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
同时,玻璃体牵拉造成的裂孔也得堵上,所以医生会在手术前、手术中查清所有裂孔,通过
冷凝
,短暂“封印”视网膜组织,进而封闭裂孔。
但有些玻璃体比较“轴”,可能就需要切除玻璃体,彻底去除对视网膜的牵拉。医生常常用激光光凝封闭裂孔,然后在眼睛里充填气体或硅油
(类似玻璃体的透明黏稠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