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接连两天,「小红书」都冲上了热搜。这个原本属于华语体系人群的生活平台,突然间成了歪果仁的新宠。
不是开玩笑,人家一度霸占了美国 App Store 下载榜的头把交椅!
打开小红书一看,真热闹!
一堆歪果仁的帖子涌了出来,点赞量都还不低!
大家也都不见外。
你乐意讨论文化差异,我们愿意送上英语试卷。
这不,聊着聊着,完形填空也有救了!
很多人说,跟其他短视频平台一比,小红书在
「种草」
和分享生活这块玩得最溜——
既能晒美图视频配长文,又能分享生活经验,是最理想的「平替」。
说到这,我也想起前几天就碰上个典型的
「小红书」时刻。
看见树上有只鸟,像是星头啄木鸟,但不太确定。我下意识打开微信搜了搜,「AI 问答」 蹦出一段答案:
朋友示意我试试小红书。点开一看,我就愣住了:
不仅有视频,还能看到不同地点拍到的星头啄木鸟。
更有意思的是,
在搜索栏里敲下「如何」两个字,不同内容平台立马暴露了
「真面目」
。而小红书?它简直就是年轻人的心事记录仪
。
如何变美、如何告别单身、如何搞钱 ......
字里行间写满年轻人的烦恼和憧憬。
难怪有消息称,2024年四季度,小红书日均搜索量约 6 亿次,已经逼近百度一半。
每天都有海量年轻人在用小红书支招——据说,
有三分之一的用户打开小红书的第一件事就是搜索!
微信的
「语言」就
完全不同,基本绕着社交转:
切到 Google搜索,就像进入了一个更严肃的知识平台。
现在搜索可是小红书的一大流量入口,我们发现,踩着大模型的浪潮,小红书也低调地整了几个 AI 搜索产品:
「搜搜薯」、「达芬奇」和 「点点」 。
-1-
「搜搜薯」、「达芬奇」
「搜搜薯」
类似微信的
「 AI 问答」,
会把站内经验直接总结出来,随附相关帖子。
「达芬奇」呢?是个 AI 聊天机器人,想把搜索做成聊天一样轻松。
根据官方说法,「目前的搜搜薯在一些客观简单问题和决策问题下均有覆盖。」
比如,「北京天气」、「苹果热量」。
有人说,「搜搜薯」是他们用过最好的 AI 搜索。但我们发现,召唤
出「搜搜薯」几乎全凭运气。
苹果热量成功「召唤」出「搜搜薯」,科代表总结了一批帖子的真实经验,结果更直观
,图文并茂。
把苹果换成「韩国真露酒热量」,「搜搜薯」就玩失踪了:
问别的比如某地一日游、春节机票、AI 学习机是不是智商税等,它也继续消失,直到问
「适合小学生看的电影」
,它又毫无预警地出现了。
这也太随机了吧.......
至于「达芬奇」,咱必须先吐槽一下——
这入口也太能藏了!
一位在小红书混迹多年的朋友头一次听说「达芬奇」,折腾半天还不知道怎么找到它。
「达芬奇」
和腾讯元宝差不多,都是对自家生态内容进行搜索、总结生成。
最拿手的当然是总结各种美食、购物、旅游、生活经验攻略,还会随附相关笔记,点开即可观看。
比如突然转换话题,
「达芬奇」
就很难转过弯来,它不知道我是在认真咨询这个问题。
小红书用户多为华语体系人群,无论是留学生还是华人华侨,小红书的用户都是懂中文的。
虽然
平台上老外越来越多,但从和
「达芬奇」
的对话情况来看,它显然还没做好准备。
为了融入社区,外国网友还是需要努力学中文、各种 AI 翻译工具轮着用。
-2-
「点点」
「点点」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生活助手 App。
通过对话的方式,提供
美食、购物、旅游、吃瓜、指南、生活妙招等相关问题的答案。
要说和
「达芬奇」有啥区别?
首先,它的内容来源虽然主要是小红书,但也包括什么值得买、搜狐等互联网的内容。
其次,回答上也更为深入,方便用户
「
打破砂锅问到底
」。
为什么叫
「点点」
?
随便划出你的问题,轻轻一点,就能盘根问底。
我们简单体验了一下旅游和购物攻略,
基础生活服务确实是它的强项。
一些很具体、第一手经验,比如骨折的人怎么独自回国、多伦多湖心岛的渡轮多久一趟、如何兑换马来西亚货币,估计也只有
「点点」
能给到如此周全的回答:
除了相关细节信息,还会提供网友总结的小贴士、回答几个常见问题。
如果对某部分内容还有疑问,如小贴士,可以点击它,系统会进一步找到相关问题和链接,虽然还是以小红书笔记为主,同时也会参考外站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