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下注的快感
盘面变换莫测,突发事件也挺多,偶尔提醒,助你抓住大涨,躲过大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物道  ·  天青一色,灵蛇出! ·  18 小时前  
物道  ·  一日道|心美,一切皆美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下注的快感

讲几个故事,他们如何实现财务自由的

下注的快感  · 公众号  ·  · 2018-04-28 14:49

正文

关于财务自由,几乎是所有人都梦想的话题,但据我观察,很多人对于财务自由的理解非常有问题。刚好在劳动节前,来谈谈它,是极为合适的。


我不谈空泛的例子,今天的讲的故事,都是我身边的例子。以此来分享给大家,希望能有所得。


第一,实现财务自由的路,是各式各样的,但是行业是有顺序的


有一段时间,我出于好奇,理了理身边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朋友的大概的人生路。试图从中选出一条高概率的路。


但我惊奇的发现: 并没有一条路出现高概率。


比如,因为我是职业投资人,所以一开始我以为,我身边的朋友应该大多数都是做股票实现财务自由的。没错,这部分人确实比较多,但是经我一算,不是通过股票财务自由的,更多。


传统行业:有做房地产生意的,有做钢贸生意的,有做三线城市的酒店生意的,有做外贸生意的,还有开造船厂的,有做原油生意的,有做政府工程生意的;


新型行业:做电商,做影视相关,还有一种比较多:在公司打工,持有股权上市套现的。


所以,我理了理身边已经财务自由的朋友,赫然发现,世界的多样化,财富的多样化一直是存在的。


同时,年龄分布上,传统行业通常都是70年代生人,新行业是80,甚至90年代生人。


这个是很正常的: 世界的财富创造规则,一直在遵循新旧交替模式,而非接班模式。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一个时代,都会在新领域,让年轻人创造出财富。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在同一个行业里,年长人因为年纪退居,然后有能力的年轻人接班。


这个准则很关键: 它代表世界进化的效率。 越是传统行业,财富结构和门槛越稳固,所以年轻人的机会几乎没有。


我举个例子,(因为已经做到财务自由了,所以我的朋友很可能都是细分领域比较响当当的人物,为了不泄露隐私,给他们带来困扰,所以我会隐去一些不重要的细节)


我身边有个91年的小兄弟,大学毕业开始就开始做淘宝,年轻人脑子活,他很快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营策略。但是淘宝已经是深度大玩家的天下了,所以他做了一年,一直无法突破。


于是,他把这套中国式的运营策略,搬到了国外。在亚马逊上做起了外贸生意。当所有人都知道从国外代购产品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发现:中国产品在国外有多受欢迎。


而在国内玩剩下的那套小商品营销策略,面对西方世界的时候,简直犹如当初西班牙人征服印加帝国一样,如入无人之境。


这个91年的小兄弟,去年净利润将近9位数。


这就是效率问题:如果一个90后的年轻人告诉你,他现在没钱,但是要在房地产领域4年赚到上亿,你要么会觉得他是痴人说梦,要么觉得他是骗子,要么觉得他是个地产二代。


因为你知道房地产领域的根有多深。时间有那么短,因此你觉得大概率做不到。但是,在过去几年,在未知的互联网领域,年轻人就可以做到。这就是行业效率问题。


话又说回来,你觉得不可能完成的房地产行业,其实也曾经创造过如此效率:孙宏斌创办顺驰的时候,仅仅31岁而已。很多地产大佬都是30岁上下就开始了他日后轰轰烈烈的生意。


只是,每一个时代的新兴行业是不同的,每一个新行业创造了一群年少成名的大佬之后,规则就形成了。有了规则,就变成老行业。


第二:那些最终财务自由的人,年少就已经崭露头角


这一条,也是我非常意外的一点。也是很可能大家容易接受不了的一点。基于上面第一条,我说了,财富效率往往是新兴行业的实现速度最快。而新兴行业,往往都是年轻人的天下。


单靠一个脑子活,肯干,敢干。


当下新兴行业我就不提了,我来说几个传统行业的大哥们的人生轨迹。


起初,我发现这个准则的时候,是一位做政府项目的年长的大哥无意中提起一句,我28岁的时候,就已经身家近千万资产(注意不是现金流)。管理数十人。


然后我跟几位年长的大哥聊天,得出的结论都类似:30岁左右,他们基本上就远远甩开了同龄人的财富阶层。


其中,一个做煤炭生意,身家数十亿的大哥,他自己并非是什么矿主,最初只是一个用煤国企的员工。然后发现,国企用煤,和矿场出煤之间,存在很大的生意。


于是他就下海做起了这个生意。他30岁的时候,基本就已经月净利润就达到了千万元。


可能很多读者看到这,又会嗤之以鼻: 不就是靠关系么。 错了,这位大哥也是普通家庭出身,如果真的要比关系,你会发现,任何场景下,都有比你的关系更硬的人。同时,任何时代的财富效应,都有当时那个时代相应的规则。


从来都是高人洞察规则,利用规则,然后成就自己。 而非规则成就高人。


从来没有简单的线性规则。他不就是因为XXX,所以才成的么。这个句式,是我认为最为错误的世界观,没有之一。


那么,为什么年轻是财富创造的优势?


大概原因有几个:


巨额财富需要时间积累。比如,你一年赚100万。看上去很多是吧?有一个很恐怖的结果就是,你10年才能赚到1000万。听上去又很少了是不是?这还不算贬值。


就像一只股票,10年涨100倍。那么通常它会怎么涨?应该是每年都是上涨的,通过长时间积累。比如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


巨额财富是短期高收益乘以可持续的时间。


而短期高收益往往出现在新兴行业(这是前面说的行业效率),而新兴行业往往是年轻人更容易玩的动。


而年轻人里面是否有勇有谋,其实一开始就已经分出高低,后面的,都是渐行渐远的差别。


而同时,当你年轻时候拥有了一定财富积累,那么后面你将获得更多的信息与资源,打开更高的人生格局,这将促使你更进一步的获得财富。


第三:传统行业掘金,盘子大,一杯羹就够你养活三代


很多社会负能量会把传统行业想象得极为恐怖,认为很难从中获得收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动不动就想要做职业股民。他们想要做职业股民的初衷是,逃避传统世界的竞争。而并非自己擅长交易。


你的性格适合你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梳理财务自由的朋友所处的行业时,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事情: 新兴行业的朋友,往往在这个领域做到叱咤风云了,名气都不小。而传统行业的朋友,低调闷声,在相应的领域里的地位,也是默默无闻(当然也不会太差),但是他们所拥有的财富却是很吓人的。


原因就在于,传统行业的盘子太大太大了,你只要深耕一个细枝末节的环节,可能就能够让你完成你的财富积累。


比如,我一个做塑料产品的朋友,他所生活的县城是产煤大县。后来他发现,在煤炭运输过程中,需要大量用到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塑料产品(为了不暴露他的产品行业,所以我不具体说产品的名字)。而开始,这个产品只有江浙地带有产,因此,他自己去浙江小工厂当工人(这个案例像不像当初李嘉诚去国外工厂卧底学塑料花工艺,所以说,成功人士都是相似的吧)。


学会工艺之后,回来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弄了个工厂。那个工厂我去过,简直不能称之为工厂,就是几台机器在搭的棚子里。工人也是请附近的农村,在家看孩子的家庭妇女。而这个产品的成本只要几分钱,但是却能够买到几十块钱一个。再加上需求量极大。


你可以想象里面的利润。煤炭生意最好的十年里,他仅仅在这样一个不起眼的环节里,完成了上亿身价的积累。


拿到任何商业教科书里,这都不是一个值得一提的案例。但是它成就了一个农村屌丝的财富逆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